南航师者丨邓晶:从师如“邓”教不倦,励“晶”为学锲不舍

发布时间:2021-03-10浏览次数:5408作者:来源: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新闻网供图:经管责任编辑:审核:焦宏图

字体:

有这样一位老师,他在学期最后一次课结束时跟学生道别,教室里响起雷鸣般的热烈的掌声,在老师离开教室后掌声久未断绝。有人向班上的学生询问道:“这掌声要持续到什么时候?”学生回答:“我们希望老师能一直听到我们的掌声。”“让赞许的掌声一直响下去,不仅为老师,更为学有所获的自己。”——是经济与管理学院邓晶老师的座右铭,在传道授业解惑的过程中,他一直恪守着这样的信念。


创新教学,用有趣的经济思维武装学生


1999年,邓晶毕业于华中科技大学国际贸易学专业。入职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后,邓老师主要承担经济学相关课程的教学工作,他起初醉心于在课堂上做数理公式的推导和逻辑关系的演绎,但学生们昏昏欲睡的表现令他大为苦恼。经济学是一些枯燥的理论,著名经济学家萨缪尔森在谈到编写《经济学》一书的初衷时就说,要写一本让学生在课堂上不睡觉的教材。受此启发,邓老师下决心改变原有的经济学教学模式,尝试做了大量教学变革和创新,积极打造经济学“趣味课堂”。



即使是毕业多年的学生,对邓老师的课堂内容和教学环节还是记忆犹新:通过讨论如何去非洲抓一头大象来理解什么是经济学思维;通过分析大学生恋爱行为来理解各种成本的概念;邓老师甚至通过“教”学生如何“理性地旷课”来深入说明“个人理性并非集体理性”…… 。



亲其师则信其道,尊其师则奉其教。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氛围活跃的经济学课堂,既是本院学生的最爱,也吸引了一批又一批非经管学院的学生来旁听,并到经管学院继续深造,探索经济学的奥秘,享受经济学研究的乐趣。


危中寻机,用多样的形式内容引导学生


2020年突发的疫情严重影响了高校正常的教育教学工作。为响应教育部“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学”的号召,线下老师变身线上“主播”。邓老师认为,互联网思维就是用户思维,教师的用户就是学生,线上讲课既是对老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新挑战,更是夯实专业教学素养的新机遇,不仅是对教师信息化素养的“大练兵”,也是对其专业教学能力的“大考验”。


邓老师的线上课程从签到开始,“不要迟到”“遵守课堂纪律”的“提醒式口令”、“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为艰”的“家训式口令”、“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的“诗词式口令”等邓氏花式签到法,让同学们不仅“屏”前一亮,更在开课前播下了思考的种子。



当“面对面”的教室场景变成了“屏对屏”的网络虚拟空间,如何调动学生情绪、如何保持师生互动交流一直是困扰线上教学的难点所在。邓老师认为,通过在学习任务设计和在线答疑的反馈上找准切入点,压力也可以转换成动力,难点也能成为亮点,在线学习同样可以具有很强的粘性和有效性。


邓老师通过线上渠道快速响应同学们的疑惑,并补充经济学趣味知识为大家“加餐”。在讲到“票证经济”时,邓老师用自己求学时200斤粮票作为引子,布置了一份寻找一张粮票的作业,同学们一方面积极上网找资料,另一方面也与父母、爷爷奶奶一起回忆往事。大家深切地感受到:“经济学不是冰冷的数字,每一个经济名词背后都有故事,一张小小的粮票背后,也有一个时代的缩影。”


对于线上与线下教学,邓老师一直强调要扬优势、避短板。线上教学使得“面对面”“手把手”的指导变成了“屏对屏”“键与键”的交流,但也可以“因网制宜”地培养学生的搜商,进一步实现教为不教、授人以渔的教学目标;同时,授课软件能让作业的提交有“屏”有据,录播回放功能不仅给与学生上课时间更多人性化的选择,更为老师提供了教学细节“反刍”的良好契机。


弘扬文化,用中国的优秀传统熏陶学生


同学们戏称邓老师是南航“段子手”,轻松愉快是邓老师课堂的重要标签。其实,标签背后凝结的是邓老师对经济学课程的深刻理解与文化重塑。浏览邓老师的部分课件,既有经济学特征,也融合了中国古代诗词、世界史等多种素材。邓老师巧妙地将历史、典故等与经济学原理融合,在讲授知识的同时,弘扬中外优秀文化,增强学生文化自信。


邓老师用明朝朱元璋建国和朱棣靖难来分析机会成本的概念,并引申出为人处世“舍”与“得”的境界;用清代性灵派诗人袁枚“石壕村里夫妻别,泪比长生殿上多”的诗句引出偏好和效用的理论,并以此批评社会上“将军孤坟无人问,戏子家事天下知”的文化偏失;在讲授亚当·斯密“看不见的手”这一西方经典理论时,邓老师则用《管子·禁藏》中的“故善者势利之在,而民自美安,不推而往,不引而来,不烦不扰,而民自富”告诉学生,早在2600多年前,就有一位贤臣提出了类似的思想,所以不要盲目地推崇西方文化,要坚信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邓老师说,现在社会上不乏有精致的利己主义者,改革开放在释放经济活力的同时,也让功利思想占据了一些人的头脑。作为经济学的老师,他鼓励学生擅用经济思维,同时也告诫同学们不要被经济意识占据了全部思想。邓老师在课堂上的教导言犹在耳:“不要做一个有知识没文化的人。”“任何时候都要守住道德文化的底线,做一个大写的经济学人。”


严慈相济,用持久的无私情怀关爱学生


2012年,邓老师以最高票数当选经济与管理学院“印象中最深的老师”,并被学生们称为最有亲和力的老师。不论是当任课教师、班主任还是学业导师,邓老师对每一个学生都付出了无私的关爱。


不论是不是邓老师教过的学生,只要有问题需要答疑或是需要老师提供帮助,甚至是在生活中遇到了什么困难,邓老师肯定会尽心尽力提供帮助。在每一届国贸专业毕业生的记忆里,都有邓老师等组织的“国贸杯”交接活动。学生们也记得,在推免、出国或就业时,邓老师不厌其烦地给他们进行分析和指导。


一日为师,终身为父。无论是在学习还是生活中,邓老师都像是同学们的“大家长”。在学生急着需要签推荐信时,邓老师甚至会专门从家里跑一趟学校,只为给亲笔签名助一把力;经济系2010级的一位同学在大四时不慎摔伤,邓老师了解后立刻组织老师们给她提供经济支持,在就业和毕业答辩方面也给予了诸多指导;两位毕业同学患上重病,班级同学立刻就想到了求助邓老师,邓老师在全院为他们发起捐款…… “学生永远是第一位”,邓老师是这么说的,更是这么做的。


爱之深,责之切。要说到经济与管理学院批评学生最多的教师,可能还是邓老师。有些学生列出了邓老师的种种“恶行”:上课时因迟到或是没有回答出来问题被罚站;因为不按要求提交作业或修改被罚手写不少于2000字的检讨;因为习惯性地不回复老师微信,全班被狠狠批评,并要求全班同学写反思;批评一些同学不认真听他人汇报,不尊重同学劳动,要求这些同学在课程微信群里公开道歉……



有一位同学是这样说的:“我想您是一位很感性的老师,从您的谈吐与讲话之间,我能感受到您的谦逊与负责。或许换作其他人并不会指出我们的错误,只是在心里给我们打个低分。但您却指出我们的错误,说明您不仅希望我们学知识,更要学做人之道。您是真心为我们着想的,您不想‘教不严师之惰’成为现实,我同样不想,您是这样一位负责的老师,我不愿意看到您失望,不愿因我们的错误而愧于成为您的学生。”


严于律己,用正直的人格魅力感染学生


如果要求用两根食指向对方摆出“人”字,你会怎么摆?在第一节微观经济学的课堂上,邓老师抛出这样的一个手指游戏。可能你会左手食指在上、右手食指在下,但这并不是答案。因为这种摆法,在对方眼中是一个“入”字,而真正的答案应该是右手在上、左手在下。在同学们恍然大悟之时,邓老师娓娓道出这细节背后的感染力,告诉同学们要学会站在对方立场上思考问题。


邓老师一直是一个严谨细致、以身作则的人。当看到学生的微信留言时,邓老师一定是及时回复,如果因为有事耽误了,邓老师在回复时一定会对这位同学说声抱歉;当向学生咨询问题时,邓老师一定会在得到答复后热情地对学生表示感谢。


课堂上,邓老师为了加深同学们对某个概念的理解而笑评一些现象,但是玩笑开罢,邓老师一定会在最后向同学们传递正能量。谈及“资源配置效率问题”时,邓老师笑道学生在考试前花时间套老师的题目可能会获得更大收益,但话锋一转,又引经据典,提醒同学们对待学业时一定要怀揣“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的抱负。



“学贵得师,亦贵得友。师也者,犹行路之有导也;友也者,犹陟险之有助也。得师得友,可以为学矣。”清代思想家唐甄在《潜书·讲学》中这样写道。邓晶之于学生们,就是这样一位亦师亦友的老师,为师,严谨治学,谆谆教导;为友,真诚相待,为人着想。得此良师,学生之幸,唯有孜孜不倦、锲而不舍,方可回报这师恩师德,而赞许的掌声,一定会一直回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