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改革路上还有多少"硬骨头"

发布时间:2010-01-17浏览次数:1721作者:来源: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新闻网供图:责任编辑:审核:

字体:

    北京大学校长周其凤:高等教育事业新起点

 

  2010年是不平凡的一年,是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的新起点,《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为我们提出和规划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战略目标创造了重要契机。国运兴衰,系于教育;教育自身的发展,同样要与国家的发展紧密相连。

 

  中国教育学会会长顾明远:继续追求公平和质量 解放思想增加投入

 

  当前教育要解决公平和质量两大问题。解决这两大问题,首先要解放思想,增加投入。只有解放思想,把发展教育看作千秋大业,看作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的基础,才能和十七大精神保持一致,增加教育投入,使区域内的教育均衡发展,实现教育公平。

 

  教育部发言人续梅:教育将迎来新的春天

 

  2010年是实施《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的起步年,必须坚持优先发展、改革创新,围绕促进公平、提高质量两大核心,以夯实基础、调整结构、优化布局、提升内涵为重点,推动教育事业科学发展。

 

  改革路上还有多少硬骨头——

 

  《教育规划纲要》描绘什么样的愿景

 

  制定一项承载亿万国民期待的《教育规划纲要》,意义之重大不言而喻。我们要制定的规划是指导未来相当一个时期的教育改革和发展的纲领性文件,必须与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相适应,体现全局性、宏观性、长远性和战略性。为此,这次《教育规划纲要》的制定采取公开、民主、透明的方式,在文本出台前就广泛征求社会意见,纳群言、集众智。

 

  高考改革需全社会支持 独木桥能否更宽些

 

  近年来,社会上“变独木桥为立交桥”的呼声不断,期望高校招生加入学生综合素质、平时表现因素,给高校更多自主权、考生更多选择权,或许可以多次考试。

 

  高考改革近10年来从未停步。试验春季高考,分省命题,保送生,高校自主招生,考试内容的“3+X”,网上录取,新课程高考,中学校长实名推荐学生上北大……

 

  义务教育逐步均衡 优质教育如何变高峰为高原

 

  很长一段时间以来,“择校”成为无数家长心中的痛。择校,归根到底争抢的是优质教育资源。优质义务教育资源稀缺导致待价而沽的状况,根本原因在于基础教育长期投入不足和不均。经过改革开放,一些公办重点学校过多地占有了社会的资源,一方面他们可以大量使用纳税人的钱,一方面又可以招收高价生,可以说把计划经济的好处、市场经济的好处全都集于一身,这显然很不公平。

 

  构建职教、普教立交桥 职业教育何时理直气壮

 

  由于种种原因,教育界、用人单位及青年人都曾经片面追求高学历教育,忽视或轻视职业教育。“宁愿以后上三流的高校,也不愿读一流的职业技校”成为许多学生和家长的普遍认识;职业院校出身的学生也总感觉低人一等。反观欧美国家,职业教育非常普及,适龄青年也养成了接受职业教育的习惯。在德国,16至19岁的青少年有超过70%的人接受职业教育;在美国高中教育中,接受职业课程教育的有89%左右。

 

  用什么文化产品来滋养我们的孩子

 

  从传统文化的传承到科学技术的革新,从全球视野的延展到民族主体意识的回归,从媒体形式变迁到公共文化责任的共识,纷繁复杂的文化问题前,今天的艺术家们应当担当起怎样的责任?尤其是引领青少年文化、滋养青少年心灵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