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感动南航”年度人物(提名)⑪丨天舟八号“星眸载荷”团队:逐梦银河,星眸闪耀

发布时间:2025-03-24浏览次数:270作者:焦柯源、程剑、宋晓勤来源:电子信息工程学院供图:程剑责任编辑:张一坤审核:刘洁

字体:

编者按: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以习近平总书记致南航重要勉励精神为根本遵循,推进学校第十七次党代会决策部署,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和科学家精神,持续巩固精神文明建设成果,充分展示新时代南航师生赓续优良传统、传承红色基因,勤奋努力、唯实创新,奋发进取、竭诚奉献的精神风貌,进一步激发全校师生建设特色鲜明的世界一流大学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按照校党委决策部署,根据《教职工荣誉表彰体系管理实施办法(试行)》,学校开展了 2024“感动南航”年度人物评选活动。

南航新闻网推出2024“感动南航”年度人物系列报道,展现他们攻坚克难、敢为人先、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事迹故事。希望广大师生员工以“感动南航”年度人物等先进典型为榜样,继承发扬学校优良办学传统和办学精神,担牢“为党育英才、为国铸重器”的光荣使命,为学校高质量内涵式发展提供强大精神动力,为建设航空航天民航特色鲜明的世界一流大学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团队介绍:他们是航天探索的先锋者,天舟八号“星眸载荷”团队(以下简称“团队”)敏锐捕捉国家战略需求,为维护某系统安全稳定运行,研制出天基星眸载荷,实现对地面干扰源“看得远、定得准、算得快”的监测目标,得到国家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和支持;他们是破茧成蝶的拓荒者,团队成员全年无休、五地联调,成功攻克非合作弱信号检测、非合作信号高精度多普勒频差估计、遥感图像小目标配准定位以及天基云系统加固等关键技术,显著提升了载荷的接收灵敏度和定位精度,确保了商业器件在太空环境中的稳定运行;他们是空天报国的育英者,团队研究成果对保障北斗导航系统安全运行具有重大意义,得到了业内院士专家高度评价,有力推动了学校“空天信息化、信息空天化”学科规划,能够扩展我校空天信息学科领域,助力天基信息人才培养。



逐梦星河,争当航天探索先锋者


在航天领域的浩瀚星空中,导航系统宛如一位精准无误的引航者,而卫星导航技术则是其最耀眼的星辰。现有的全球导航系统虽然广泛应用,却易受外界干扰等因素导致服务中断,为民航、低空经济等诸多行业带来安全威胁。当前干扰源监测已经被国务院列为无线电管理的重要内容,维护电磁频谱空间的用频安全与秩序,及时发现并定位干扰源,成为一项至关重要的任务。团队敏锐地捕捉到这一国家战略需求,融合我校电磁频谱感知、卫星通信、导航、遥感等多学科领域的技术优势,提出研制天基星眸载荷,实现对地面干扰源“看得远、定得准、算得快”的监测目标。这一创新性设想得到了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国家无线电管理委员会、中国民用航空局等部委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为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披荆斩棘,争当破茧成蝶拓荒者


团队成员们在研制过程中全年无休,五地联调,如同不知疲倦的拓荒者在科研的广袤荒原上辛勤耕耘。为了实现清晰监测,团队成功攻克了非合作弱信号检测这一关键技术难题,显著提升了载荷的接收灵敏度。好比在浩瀚无垠的宇宙中精准地捕捉到那些微弱的星光,实现在遥远太空中对地面干扰信号的精准监测。为了提高定位精度,团队创新性地融合了电磁定位和遥感图像定位两种手段,成功攻克了非合作信号高精度多普勒频差估计、遥感图像小目标配准定位等关键技术。为了满足实时计算的需求,提升检测干扰的时效性,团队攻克了天基云系统加固关键技术,将我国自主可控的龙芯商业处理器应用于星眸载荷,有效解决了商业器件不适应太空环境的难题,充分发挥了其强大的数据处理优势。



星眸闪耀,争当空天报国育英者


2024年11月15日,团队研制的“基于天基计算的地面辐射源在轨定位试验载荷”搭载天舟八号货运飞船一同升空,宛如一颗璀璨的新星闪耀在浩瀚宇宙。当晚,我校三校区同步举行“爱国奋斗・南航担当”校友总师思政公开课暨天舟八号“星眸载荷”发射直播活动,弘扬空天报国精神,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反响。活动全程受到央视10套科教频道、江苏卫视的专题拍摄与采访。星眸载荷搭载天舟八号发射成功后,在轨运行正常,已成功实现了对地面干扰源的定位,达到预期目标。



团队依托中国空间站这一国家平台开展的试验项目,是“以信息技术赋能三航”的有益探索,有力地推动了“空天信息化、信息空天化”的学科规划,助力天基信息人才培养。



星空浩瀚无比,探索永无止境。星眸载荷是我校参与国家航天重大工程的又一成功尝试,激励越来越多的南航人立志空天报国理想,在建设航天强国的壮阔征途中贡献南航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