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7日,第五届超材料力学大赛暨2024年江苏省研究生超材料力学大赛在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明故宫校区顺利举行。本次大赛由江苏省工学1类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主办,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承办,江苏省力学学会、江苏省暨南京市航空航天学会、中国力学学会专委会波动力学专业组、中国振动工程学会动力学载荷与设计专业委员会、航空航天结构力学及控制全国重点实验室、河海大学等单位联合举办。
中国科学院院士胡海岩、欧洲科学院院士张传增、副校长黄志球、江苏省工学1类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主任夏品奇、研究生院院长陈兵、航空学院党委书记卜建、江苏省力学学会秘书长宋家斌、江苏省航空航天学会秘书长曾建江、南京市航空航天学会秘书长刘晓民等领导作为嘉宾出席了开幕式。
来自大连理工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国防科技大学、同济大学、西北工业大学、河海大学、重庆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22所高校团队参加了大赛决赛。
开幕式上,胡海岩指出近二十年来,超材料的研究在学术界、工业界乃至全社会各届掀起了广泛关注,推动了很多学科的发展,如3D打印、拓扑优化等等。他指出,超材料的研究对提高学生们的想象力和科研创新能力有很大的帮助,希望同学们以参加比赛为契机,未来做出更多的创新性研究工作。
黄志球代表学校向参会嘉宾和师生表示欢迎,对联合举办比赛的江苏省工学1类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江苏省力学学会、江苏省暨南京市航空航天学会、中国力学学会专委会波动力学专业组,中国振动工程学会动力学载荷与设计专业委员会、航空航天结构力学及控制全国重点实验室、河海大学等各级单位表示了感谢。同时黄志球介绍了学校建设发展情况,他指出,南航始终铭记“为党育英才,为国铸重器”的使命担当,致力于培养具有责任意识,创新精神、国际视野、人文情怀的社会栋梁和工程英才,为国家培养了22位两院院士以及大量党政干部和科技人才。他指出,本次大赛是青年学子交流创新成果的良好平台,希望同学们从国家急迫需要和长远需求出发,培养科学精神,培育创新能力,探索科技前沿,为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贡献青春力量。
夏品奇代表大赛主办方江苏省工学1类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致辞。他介绍了江苏省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的创办历史以及创办初衷。他指出,教育指导委员会充分发挥研究生教育工作的指导作用,主办研究生科研创新实践活动旨在深化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提升研究生创新实践能力,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此次大赛得到了江苏省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单位的积极响应和大力支持,影响力也得到了进一步提升,预祝大赛取得圆满成功。
本次大赛决赛评审专家有宁波大学教授张传增、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邹鸿生、上海交通大学教授何清波、天津大学教授王艳锋、国防科技大学教授赵宏刚、北京理工大学教授朱睿和河海大学教授茅晓晨。
本次大赛经专家初评,共遴选了35组作品参加决赛答辩,以参赛选手陈述、评委提问的形式进行。团队参赛的队伍参与答辩的队员须为团队成员,可配合PPT、模型等进行展示。线上答辩的队伍,确保网络畅通,提前做好网络设备检查,答辩人员需打开摄像头,现场答辩,不得以录制视频参加决赛。答辩时间为8分钟,其中陈述5分钟,评委提问3分钟。专家根据评分表对选手答辩及回答问题情况进行打分。为体现公平公正,35组作品全部评审完毕后,当场公布获奖名单并颁奖,其中一等奖共计5名、二等奖共计10、三等奖共计20名。
本次大赛的成功举办,对培养大学生/研究生的创新设计能力、知识运用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促进力学与材料、电磁、声、热等多学科交叉融合的人才培养等起到了积极作用。第五届超材料力学大赛参与人数更多、参赛学校覆盖面更广、参赛作品水平也更高。各参赛队伍通过线上和线下的路演,达到了充分学习和交流的目的,吸引了更多高校的本科生与研究生参与超材料的学习和研究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