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敬“她力量”!胡永芳校友荣获“全国三八红旗手”!

发布时间:2022-03-02浏览次数:288作者:王颖来源:中电十四所供图:校友会责任编辑:审核:李君

字体:

2022年3月2日,全国妇联公布了全国三八红旗手标兵、全国三八红旗手及全国三八红旗集体称号名单,我校2003级材料学专业校友胡永芳被授予“全国三八红旗手”荣誉称号。



如果人生就像一个魔方,那么对于工作16年的胡永芳来说,每一次选择的方向,都是向更大的难度和风险挑战。16年里,她推动了军工电子微组装向微系统的技术跨越和制造自动化向智能化的转型升级,先后荣获中国工业大奖项目奖、国防科技进步奖等重要奖项,成为军工电子行业的科技创新标杆。


“人的一生,能从事热爱的事业是幸运的”


2006年,当胡永芳选择“微电子”专业时,报效祖国的志向就已悄悄立下。在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攻读完硕士学位之后,正值24岁的她怀着一腔热忱来到了14所,开始了属于她的奋斗征程。

在领导、同事眼中,胡永芳做科研有股“韧劲儿”、“狠劲儿”。

胡永芳从事的是雷达收发组件的工艺设计工作,收发组件是雷达的“视网膜细胞”,直接决定着雷达的作战指标、体积、重量和成本,而收发组件对精度的要求苛刻,误差要求极高,甚至不能超过一根头发丝的1/10,她在工作上想的最多的就是“部件还能不能更小更优化”“性能有没有发挥到极致”。

2008年,随着雷达任务急增和集成度不断提升,胡永芳做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尝试——将组件生产线由传统的手工作业设计为自动化流水线。不同大小组件如何自动流转,数十种芯片如何一次贴片,不同材料如何一次键合,元器件如何满足自动化要求等等,这些技术“拦路虎”接连出现,她带着团队埋首攻坚,像游戏里升级打怪一样,逐一攻破。

就在第一次批量试生产时,高倍显微镜下发现的细小裂纹却让大伙慌神了。

仲夏深夜,月光辉映着微系统大楼的灯光。此时胡永芳和团队们正紧锣密鼓地进行复盘,几百页的纸上密密麻麻写了芯片裂片的可能性。她们放弃高温假、熬了多个通宵,通过一次次反复实验论证,人员、设备、工艺方法等干扰因素都逐一排除,胡永芳大胆猜想,会不会是芯片自身切割时背面残留的多余物引起的,而这些背面的小碎渣在芯片镜检时根本看不到?她必须验证自己的猜测,凌晨1点,她立刻前往配套单位进行沟通试验,看到试验结果复现时,她长长地舒了口气,积压心头多日的石头终于落下。从那以后砷化镓自动化贴片技术被大批量应用,装配精度从以前靠人工几十微米提升到微米级,同时形成系列行业标准和规范,这项技术促进模块生产效率提升数十倍、制造成本降低数倍以上。

“相比浩瀚的宇宙、如流的时间,人的生命很短暂,但能做自己的热爱的军工事业,我觉得我很幸运。”胡永芳说。

热爱的确是一种力量,一种带动更多人为之奉献的力量。

十几年来,胡永芳带领团队不断挖掘工艺潜力,他们将数字收发组件体积大小从机箱缩小到一个插件,再到一块芯片大小,引领了收发组件发展方向。


“路是走出来的,梦想是拼出来的”


2017年,对于胡永芳来说是一个转折。

随着雷达装备的升级换代,对雷达集成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微组装技术已经无法满足需求,胡永芳觉得组件形态变革的时代已经到来,必须勇敢地跨出这一步——由微组装向微系统集成转变。这不仅是一种技术的升级,更是一个全新系统工程的构建,是一种能让体积和重量成数量级降低的神奇技术,是一个将电讯、结构、工艺一体化的多元跨界融合。

创新的道路,荆棘丛生。全新的平台、全新的工艺,考验一个人,也“折磨”着一个人,新平台没有模板,新工艺没有借鉴,原来的经验已经不适用,照葫芦画瓢行不通了,一切必须从0开始。

“适应期”仍是必修课。作为部门的管理者,胡永芳明白自己的使命与责任,她推行“3+3”精准化管理模式和方式,打通生产制造和人才梯队管理的“最后一公里”,白天忙完管理的事,晚上她就带领团队探索工艺设计新模式应用,忙得像旋转不停的陀螺,长时间下来,她的嗓子肿得说不出话。有一天晚上团队劝她十二点钟回去休息,第二天早上,她六点就准时出现在了办公室。

新成立的部门能不能出成果,能不能创造价值,是很多人对她和团队的质疑。面对质疑,胡永芳没有辩解,她辛勤付出,一身白色工作服,戴好口罩、帽子,“全副武装”的她在生产线上探索研究,整整三年,128本数据测试本,3000多项技术攻关……时间是最忠实的记录者,2020年,她和团队成功研制国内首个微系统雷达样机,实现雷达装备形态的颠覆性变革,产品性能指标和工艺指标达到先进水平,为国防技术长远发展提供了动力和后劲。

“没有等出来的成就,只有干出来的精彩。”胡永芳这样说道。


“家人”和“家国”


在外人眼中的“硬核”领导,在年轻的同事心中却是十足的“治愈系”姐姐。

几年间,为了让年轻的同志有更多的展示机会和发展平台,她常常鼓励大家要去大胆创新,通过大赛磨炼技术、锤炼意志。即便工作再多,她都会利用加班时间点对点辅导年轻同志。与胡永芳一间办公室的同事说,“她太温暖了,我从来没有见过她为工作的事情哭,但她会为了帮助同事参加世界大赛急哭了。”在她的带领下,一批像“大国工匠”顾春燕这样“工匠级”的智能制造技术人才逐渐成长起来,每带出一个新人,胡永芳都倍感自豪,也觉得使命在肩、任重道远,“所里培养了我,我就要把自己会的知识传递下去,我和同事们就像一家人一样,我要与大家一起打造更多的大国重器。”

2016年8月,中国太原。

“10、9、8.……2、1,发射!”

震耳欲聋的声响后,火焰灿烂绽放,望着正在发射的高分三号卫星,胡永芳在现场不由自主留下眼泪,过往一幕幕,在脑海掠过,一次次创新、一次次无畏,一个个通宵,她和团队交付的星载产品实现了零返工、零失误。她对身边的同事说:“你看,这就是我们工作的意义,这就是我们坚持的意义!”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片土地爱得深沉。家国,对于胡永芳来说,是深植于血脉的深厚情感。无论时代如何变化,在她心里,对军工事业的忠诚、坚守、热爱永远不会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