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进一步扩大精神文明建设成果,不断推进党史学习教育深入开展,学校以“党旗下的精神”为主题,评选出2021“感动南航”年度人物。
为集中展示2021年度在建党百年奋斗征程中攻坚克难、科研报国以及将个人理想融入祖国建设发展与在学校改革发展等方面团结一心、见义勇为、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先进个人和团队,南航新闻网开设2021“感动南航”年度人物系列报道,希望广大师生员工以“感动南航”年度人物等先进典型为榜样,在新时代自觉弘扬榜样精神,继承和发扬我校优良的办学精神和办学传统,以奋发有为的精神面貌不断汇聚南航力量,为迎接党的二十大、着力推进“十四五”规划落实、高质量开启全面建设航空航天民航特色鲜明的世界一流大学新征程作出更大贡献。
人物介绍:臧寿鸿,涟水县陈师街道同心村第一书记(挂职)。他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关键之年,不惧疫情,逆行出征,奔赴脱贫攻坚一线,扛起了村里大小事,用实际行动践行了共产党员的使命与担当。他通过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提升人民生活福祉;设立“村级医疗互助”项目,为全村1049人筑牢防返贫长效机制;利用高校优质教育和丰富校友资源优势,组织师生深入涟水农村为700余名中小学生开展支教宣传科普活动。多措并举带动全村持续巩固脱贫攻坚成果,防止返贫。2020-2021年,600多个日夜,他与村里群众想在一起、干在一起,走遍了村里的每个角落,走访慰问80余户低收入农户家庭、40余户生活困难及老党员家庭……为打赢打好脱贫攻坚战贡献南航力量。
从2020年3月至今,他在学校负责结对帮扶的江苏省涟水县同心村兢兢业业、默默付出。在学校以及省委驻涟水县帮扶工作队的指导和帮助下,从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到谋划推动帮扶项目落地,从努力帮助群众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困难到维护农村和谐稳定,他始终坚守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第一线。2021年,他被省委省政府表彰为“全省脱贫攻坚暨对口帮扶支援合作先进个人”。
不忘初心,迈步踏上帮扶路
他来自苏北农村,生于斯长于斯,为苏北人民做点实事,是他报名参加帮扶秉持的初心,更是一名共产党员勇担的使命。到村后的第一个月,他就跑遍了同心村所有村组,走访了所有常住人口。白天逐户摸底调研,探寻致贫原因;晚上梳理调研笔记,整理工作思路。通过与村民们聊家常、话发展、同劳作,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摸清了全村现有建档立卡低收入农户情况,从“村外人”成为了大家信任的“村里人”,绘制了“同心村687户村民村居分布图”。正是通过这次全面调研摸底,使他很快地融入到基层工作中去,为精准发力助脱贫掌握了大量的第一手资料。
两年以来、600多个日日夜夜,他经常骑着电动车,风里来雨里去,进千家门,解千家难。他始终如一,无怨无悔,无私奉献。
用心做事,以实干赢得信任
2020年以来,受新冠疫情影响,同心村集体和一些种粮大户受到了冲击,种植的大米严重滞销,村民们忧心不已。这让巩固脱贫攻坚成果面临形势更加严峻、任务更加繁重、时间更加紧迫。他面对困难,不畏风浪,迎难而上。牵头组织村干部和种植大户,带着大米成品到涟水县级机关和商超进行推荐、销售。尽管吃了不少闭门羹,甚至被人误会是传销人员,但他始终不曾气馁,而是继续鼓励大家用心做事。在多次上门沟通后,涟水县级机关和农产品电商平台,纷纷选派工作人员主动前往同心村洽谈采购合作事宜,并成功促成近万斤大米的采购计划,有效解决了同心村集体大米滞销的问题。
此外,在学校工会、后勤集团饮食服务中心的大力支持下,他在校内采取多种形式推介宣传涟水农产品,提升涟水农产品知名度,帮助贫困户解决了农副产品销售难的问题。为了节约成本,在一次“涟水大米”团购活动中,他甚至一个人在一天内完成2000余斤大米的卸货和派发工作。
因地制宜,谋划产业致富经
要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推动强村富民,“输血”固然重要,但是“造血”才是长久之策。经过实地调查走访,同心村的集体经济主要以种植水稻为主,存在着产业结构单一、产品附加值不够、经济效益不高的现象,成为了村集体收入增长缓慢的桎梏。为此,他参与制定在同心村现有的水稻种植业为基础,积极开展稻米种植延伸产业链培育,通过建设无公害稻米加工坊项目,提升稻米产值产业附加值的方案。为了让有限的帮扶资金用在刀刃上,产生助农效益,他带头跑规划、搞论证,实地查勘建设用地;在稻米加工设备购置招标过程中,也曾经历了6次流标的波折,但他从不放弃,多次赴周边厂商进行询价、比对,最终成功为同心村购置了性价比较高的设备。
无公害稻米加工厂房的建成,对整合村内耕地资源,形成水稻种植加工一体化发展的效果立竿见影。同心村2020年荣获“涟水县脱贫攻坚先进村”的表彰。村集体收入保持快速增长,从2019年的32万元增长到2021年底的50万元。
筑梦未来,扶智扶志拔穷根
教育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重要途径,他充分发挥学校教育资源的优势,在学校党委组织部、研究生院、校团委、电子信息工程学院等部门和学院的指导与协作下,架起了一座通往涟水陈师街道乡村小学的暖心“桥”。通过校地联动,开展“康康圆梦,荔枝同行”关爱农村留守儿童、大学教授来乡村小学开设科普讲座以及大学生暑期支教等多场活动。尽管同心村坐落在淮安涟水国际机场旁边,可是很多村里的孩子却从未近距离地看过飞机。于是他积极创造条件,让农村孩子们走出农村,开阔视野,参观南航校园、南京科技馆,培养孩子们对航空的兴趣,增强青少年的爱国热情,推动崇尚科技创新的社会氛围。
儿童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他始终关心农村留守儿童生活学习情况,积极争取学校政策资金支持,从校团委争取到5万元帮扶资金,为家庭极度困难的留守儿童打造4间“南航梦想小屋”。
“脱贫摘帽不是终点,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 两年来,村里的变化越来越大,群众的日子越过越红火。他沿着村里越来越熟悉的道路走着,走出了一条他和村民紧密相连的“同心路”,在迈向乡村振兴的新征程上,走出了一段人生无憾的心之历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