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信息工程学院举行6G通信前沿技术学术交流会

来源:电子信息工程学院作者:周福辉供图:电子信息时间:2021-04-06浏览:1785

为了促进电子信息工程学院天地一体频谱认知智能实验室对6G通信技术的探索与研究,活跃学术氛围,加强交流合作,2021年3月30日下午,应实验室教授周福辉邀请,暨南大学教授温金明、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副教授杨龙、华南理工大学特聘研究员唐建华、南方科技大学副研究员袁伟杰和伦敦大学辉博士后研究员杨照莅临电子信息工程学院进行学术交流。实验室研究员王威和副教授黄洋一同参与了讨论与交流。



温金明做了题为“Signal-Dependent Performance Analysis ofOrthogonal Matching Pursuit for Exact Sparse Recovery”的报告。温教授简要介绍了线性测量中精确回复稀疏信号重要性,引出了正交匹配追踪(OMP)算法,并说明了OMP在重建稀疏信号的广泛应用。温金明指出了现有的OMP算法的性能分析的不完善之处与解决这些短板所面临的挑战和重要问题,随即深入浅出地介绍了利用信号先验信息完善OMP算法的性能分析的技术手段与方法。具体而言,温金明为使用OMP进行准确恢复的概率和确保目标恢复性能所需的必要的测量次数制定了更好的下界。最后,温金明对OMP性能分析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唐建华做了题为“Service Multiplexing and Revenue Maximization inSliced C-RAN Incorporated with URLLC and Multicast eMBB”的报告。其首先介绍了在5G无线通信系统中,根据应用场景区分服务的重要性,从而引出了无线接入网络(RAN)切片技术,其区别于构建不同的物理网络以支持不同的应用程序,可在当个物理网络中操作多个逻辑分离的无线网络,被视为一种前瞻性的解决方案。随后重点讲解了在基于云的RAN(C-RAN)中结合两种典型5G服务(增强型移动宽带和低延迟通信)的切片设计,并说明了切片设计中面临的挑战性问题以及解决方法。最后,唐建华对C-RAN中的切片设计过程中的多种核心优化算法进行了总结,未来的研究重点进行了展望。



杨龙做了题为“On the Applications of Matching to HybridBeamforming”的学术报告。杨教授首先介绍了混合预编码的研究背景与研究现状,随后详细介绍了具有完全自适应连接的预编码结构的毫米波系统的混合预编码设计。杨龙对混合预编码设计中面对的挑战性问题进行了总结,随即重点介绍了所开发的高效交替混合预编码算法,并对该算法的性能进行了全面地分析。最后,杨龙总结了混合预编码的优缺点并对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袁伟杰做了题为“A Novel Signal Waveform for High MobilityCommunications – OTFS”报告,主要介绍了一种用于高移动性通信的新型信号波形正交时频空间(OTFS),其在高多普勒快速衰落无线信道中工作良好。袁伟杰首先介绍了延迟-多普勒(DD)域的无线信道,并指出了DD域信道的主要特征和优势。随后,详细讲解了OTFS收发机的调制解调架构和波形,并阐述了利用DD域进行调制的意义。最后,袁伟杰对OTFS收发机的窗设计以及变分贝叶斯检测进行了简单的介绍,并对OTFS未来的研究方向和其在6G网络中的应用进行了展望。



杨照辉做了题为“Federated learning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s”的报告。其介绍了应用于无线通信领域的联邦学习技术。杨照辉首先对联邦学习的基本概念和应用场景进行了简要介绍,并针对无线通信需求指出了联邦学习算法的优化方向。杨照辉结合具体的系统模型详细介绍了联邦学习的算法流程、训练过程和收敛性分析,并展示了资源管理应用场景下的联邦学习算法设计和仿真实验过程,进行了实验结果分析。随后简要介绍了联邦学习领域的新兴技术。最后,杨照辉对联邦学习在资源管理中的应用以及相关的新兴技术进行了总结。


报告结束后,参加会议的人员与温金明、唐建华、杨龙、袁伟杰和杨照辉就相关问题进行了广泛深入的交流和讨论,与会人员受益匪浅,取得良好的学术交流效果。这次学术交流将进一步促进交流与合作。

 

报告人简介:

温金明,暨南大学教授、博导、青年珠江学者;2015年6月毕业于加拿大麦吉尔大学数学与统计学院,获哲学博士学位。从2015年3月到2018年9月,温博士先后在法国科学院里昂并行计算实验室、加拿大阿尔伯塔大学、多伦多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他的研究方向主要是整数信号和稀疏信号恢复的算法设计与理论分析。他以第一作者/通讯作者在Applied and Computational Harmonic Analysis、IEEETransactions on Information Theory、 IEEE Transactions on Signal Processing等顶级期刊和会议发表30余篇学术论文。

 

唐建华,华南理工大学吴贤铭智能工程学院特聘研究员、博导,于2010年本科毕业于东北大学通信工程专业,2015年博士毕业于南洋理工大学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2015年-2016年在新加坡科技设计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2016年-2018年在首尔大学电子与计算机工程系担任研究助理教授。现为华南理工大学吴贤铭智能工程学院特聘研究员、博导。主要的研究方向包括5G、边缘计算、云无线接入网络、以及网络切片等。唐博士目前担任IEEE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Letters编委。2020年获得全球通信领域最高奖之一的IEEE“莱斯奖”(是该奖自1975年设立以来,国内单位的第二次获奖)。

 

杨龙,西安电子科技大学通信工程学院副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通信学会高级会员。2017年11月-2019年10月,加拿大阿尔伯塔大学,博士后(Post-Doctoral Fellow);2016年9月-2016月12月,英国兰卡斯特大学,访问学者;2014年9月-2015年8月,加拿大阿尔伯塔大学,联合培养博士。近年来,主持国家级重大科研项目1项(2000万),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青年)2项、陕西省自然科学基金1项、博士后基金2项(国家一等、陕西省特等),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国防科技大学委托项目若干。截止目前,发表IEEE Transactions系列期刊/旗舰会议论文35篇。

 

袁伟杰,南方科技大学电子与电气工程系助理教授(副研究员)。于2019年在澳大利亚悉尼科技大学获博士学位,之后在新南威尔士大学担任博士后研究员,2021年回国加入南方科技大学电子系。曾于2016年,2018年和2019年分别在奥地利维也纳技术大学、澳大利亚悉尼大学、伍伦贡大学和英国南安普顿大学从事研究工作。主要研究方向为车联网通信、智能交通、统计信号处理、网络定位与跟踪等,目前在领域顶级期刊和国际会议上发表学术论文50篇。担任了多个国际学术期刊和学术会议的审稿人和技术程序委员会(TPC)成员,作为TPC共同主席或共同组织者(Co-organizer)在IEEE ICC, SPAWC等国际会议上组织了多项专题研讨会和特别分会,是IEEE感知通信一体化特别兴趣小组(SIG)的创始成员。

 

杨照辉,伦敦大学学院博士后研究员。于2018年在东南大学获博士学位,之后在伦敦大学国王学院担任博士后副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为6G网络分布式机器学习,智能通信等,目前在领域顶级期刊和国际会议上发表学术论文53篇。担任了多个国际学术会议的审稿人和客座编辑,多次获得IEEE Transaction on Communication模范审稿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