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优青 | 吴杰:科研 “吴”止尽,学术 “杰”节高

来源:作者:供图:时间:2017-05-18浏览:3333

航空宇航学院流体力学专业的吴杰副教授出生于1979年,年长的老师亲切地唤其为小吴,小一辈的学生们则私底下敬称其一声老吴。虽说老吴是一名妥妥的准80后,早已迈向而立之年,担负起照顾妻儿父母的经济重任,但其始终怀揣着一颗赤子之心。

何以言之?譬如他在南航经历了其本科、研究生共七年的校园时光,在2011年获得新加坡国立大学工学博士学位后其又义无反顾地返回南航母校,投身母校学术建设的浩浩大军之中。譬如他能够几年如一日地端坐在办公室前,如刚入世的青年般对科研充满着热情、激情与向往。正如他常常念叨的:“就应该是为了喜欢科研而科研,而不是为了追逐利益而科研,科研贵在沉淀”。再譬如他也会带上手下的一帮弟子去吃个小饭,打个小牌,喝点小酒,聊聊笑笑中也往往能与这年纪小的一群玩到一块儿,用静若处子动若脱兔来形容老吴想来也是颇为贴切的。

老吴是流体楼出了名的“笔杆子”,莫不是说他的中文文章有多优美感人,而是其SCI的写作能力堪称“大神”。

南航流体楼二层最里间办公室最靠里的座位一贯以来是他的战斗场所,两台电脑是其默契的战友,他曾创下平均每2个月完成一篇SCI的辉煌战绩。至今为止发表了50多篇SCI,其中一二区的SCI共16篇。

正是经过长期的不懈努力,他发展了一套精确高效的流体力学动边界数值算法,并成功用于流动控制和新型风力机的研究。因为这些丰硕的学术成果,他在2016年获得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基金的资助。

老吴爱说是什么,爱问为什么,爱想怎么做,连带着对他的弟子也有这样的一番要求。“要把科研搞好必须要看足够多的文献。你们要看看别人研究的问题是什么,想想人家为什么要研究这个问题,再看看他们是怎么做的。只有看了足够多文献以后,你们才会知道自己要研究的是什么问题,为什么要做这个问题,并打算怎么做出这个问题”。

每当弟子们被老吴找来的若干篇SCI文章里密密麻麻的英文单词灌得晕头转向不知所措时,他总会使用这样类似若干由“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组成的语句进行适当的指导说明。这看似简单的语句背后是他经年累月的实践及总结,他桌头堆满的英文资料及电脑里成百上千篇的PDF文献资料就是最好的证明。

弟子们编程中出现问题时,他会问“你这里是想表达什么意思”,“为什么这行要这么写”,“既然这么做不对,你该怎么做,你想怎么做”,在不断的提问及回答的过程中,弟子们逐步完善自己的程序,并最终获得正确的结果。想必在他的硕士期间、博士期间、工作期间编写那些成千上万行程序或顺利或挫折的过程中,在面临科研生涯的每一个转折点、每一个决策点、每一个苦于科研却又无法割舍的日日夜夜,他也曾经无数次地问过自己“你想做什么”,“你为什么要这么做”,“你接下来要怎么做”。在一次又一次的循环往复中,他愈加坚定地选择科研,愈加明白因为热爱所以科研,愈加坚持属于他自己的纯粹的科研之路。

这三个简短的句子是老吴进行科研的三部曲,是他引导自己及弟子逐步进入科研大门的三把钥匙,更是他十几年科研生涯里的一直坚持的态度。

付出必有回报,且不说他门下弟子每年少则十几二十篇多则半百的SCI阅读量,且不说他带领的第一批毕业弟子均发表有自己的SCI文章,均获得研究生国家奖学金,均是校级优秀硕士学位论文获得者,光说老吴是2016年国家自然基金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就已足够令人赞叹。

优师必有高徒,老吴用他对科研的赤诚之心感染着门下的弟子们,用好奇的眼光看待科研领域,用创新的思维寻找科研方向,用严谨的态度解决科研问题。

老吴低调而含蓄,从不说自己对南航的感情,却往往在回顾以往宿舍生活,回忆南航学习生涯的过程中不经意就流露出其对南航的热爱。7年的学生生涯,7年的工作生涯,他将自己最洒脱的青春,最沉稳的而立,还有以后所有的岁月都献给了他深深爱着的南航。

人物简介:

吴杰,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航空宇航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计算流体力学数值方法、钝体流动控制与新型风力机系统等研究工作,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入选江苏省“六大人才高峰”培养计划。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省自然科学基金1项、江苏省风力机设计高技术研究重点实验室基金2项,另外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项、“十二五”气动预研项目1项。在国际知名期刊发表SCI论文近60篇,SCI他引300余次。近年3年来,协助指导的研究生1名获省优秀硕士论文,1名获国家奖学金,独立指导的研究生2名获国家奖学金,2名获得校优秀硕士毕业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