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人物】理工缘 求索路——记贵州理工学院校长助理沈建新

来源:贵州日报作者:马关蒙 张湘婷供图:时间:2016-06-30浏览:1717

  

(左四为沈建新)

 学院管理 创新实干

 
  2015年12月,沈建新到贵州理工学院任职校长助理、贵州理工学院航空航天工程学院院长,分管后勤处。
 
  2016年贵州“两会”提出:在“十三五”时期,加快推进互联网与航空、汽车、医药等制造业的融合创新发展,实现贵州制造向“贵州智造”转变。“在这样大好的形势下,贵州理工学院打造的航空航天学科专业应有怎样的作为?”一直是航院教师不断求证的命题。
 
  作为一个组建不到两年时间的二级招生学院,沈建新到任后带领全院上下求突破,“找资源、建队伍、抓教学、强科研”是他凝练的学院发展思路。
 
  做事较真,一抓到底,以身作则,这是沈建新向来的做事态度。他积极挖掘各种资源,带领航院师生到贵州驻地的中航企业进行交流,搭建了与地方、企业合作交流的桥梁,借外力以提升学院办学水平。同时狠抓高层次人才引进和提升在岗教职工业务能力。作为一名在航空航天学科领域取得一定成绩的专家,沈建新经常以座谈和指导科研项目推进的形式,把自己在教学科研方面总结的经验与人生经历与老师们分享交流,帮助教师成长进步。
 
后勤服务 无私奉献
 
  作为一名跨领域的学者,沈建新如何把后勤这项工作做出成效?
 
  “走得勤,看得细,想得深。他凭借一股肯钻研、肯吃苦的科研精神以及利用自己的人脉优势和资源给我校的后勤管理工作提供了很多发展思路,并带领大家做了很多看似细小的事情。”“做事雷厉风行,言必行,行必果,他就是这样一个人。”贵州理工后勤处的老师这样评价。
 
  沈建新把自己在教学科研上严谨的治学态度运用到后勤管理工作中,通过强化细节、提供及时优质的服务来塑造后勤工作良好的形象。
 
  为整合资源、协调好学生晚自习教室,连续一周他每天晚上独自一人走遍三栋教学楼的每一间教室,清点每间教室自习人数,提出自习室调配方案;通过细致调研,他重新修订了后勤社会化改革方案,使学校后勤社会化改革有了更为科学的论证;为了给师生营造舒适的校园环境,沈助理提出建垃圾中转站,从选址到行经路线无不亲力亲为。如今行走在理工校园内,环境更为优美、服务更为便捷、生活感受更为愉悦,后勤工作逐渐得到师生的理解和认可。
 
教书育人 爱生如子
 
  沈建新从未把自己当成是一个离开故乡、离开家庭的人,而是把贵州理工当成自己的家,把同事当成自己的亲人,把学生当成自己的子女。
 
  “课堂上,他严谨认真,对学生要求严格的严师;生活中,是一个幽默、亲切、关心学生的‘慈父’。课上好老师,课下好朋友,沈老师就是这样一个人。”航空航天工程学院的几名同学说。
 
  沈建新以自己勤勤恳恳教学、兢兢业业科研、踏踏实实奉献的精神感染带动着身边每一位人,特别是为学生树立了成长的目标。他定期召开学生大会,为学生讲授专业知识、普及飞行器制造及装备知识;他深入课堂督促教学,有时直接坐在教室里,和同学们一起听课,评价教师教学效果;为了让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不带食物进入教室,清晨他就守候在教学楼门口,带头督查。
 
  贵州理工学院党委书记曾羽和龙奋杰给予沈建新助理高度肯定:“沈建新教授是贵州理工学院党员领导干部学习的好榜样,他自觉践行了我校‘四讲四重’活动对校领导提出的讲作为、重表率的要求!贵州理工学院的建设发展需要这样的干部领路,‘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的开展需要这样的榜样示范。希望我校更多的党员干部向沈建新教授看齐!”“沈建新教授的工作带动和影响了学校的许多教职员工,体现了一个共产党员、一个名校教授对我们这样一所新建的本科院校在文化塑造、作风和气质养成等方面的重要作用,他是理工学院全体教职员工学习的榜样!”
 
    【人物简介】沈建新,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机电学院教授、博导,作为中组部第16批博士服务团成员派赴贵州理工学院,任校长助理。沈建新教授长期从事数字化设计制造、飞机柔性装配技术、可重构工装设计技术、数字化医疗装备技术领域的研究。参与并完成了"863"及国家重大科技攻关等国家级以及省高技术研究、省科技攻关、省科技成果重大转化等省部级项目多项,发表100余篇学术论文,申请发明专利20余件,多件获授权。曾获国家级科技进步二等奖1次、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2次、二等奖3次,培养博士、硕士共60余名。曾获霍英东教育基金会青年教师奖、中国航空学会青年科技奖,入选省"青蓝工程"、省"六大人才高峰"、"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江苏省"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第二层次,2009年入选"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