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存军人铁骨,不乏反哺柔情

发布时间:2016-06-06浏览次数:2707作者:张秋彧来源:经济与管理学院供图:责任编辑:审核:

字体:

    访谈人物简介:


 


    姜顺龙,1955年3月出生于上海,高级工程师。现受返聘于中国商用飞机责任有限公司、上海航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工业工程部IE专家,1978年毕业于南京航空航天大学飞机系、设计专业,后在部队从事飞机修理技术工作,1986年于上海飞机制造有限公司从事工业工程应用工作,是国内经济市场开放后,企业最早参与创建工业工程方法应用人之一。
    从八十年代中期起,上海飞机制造有限公司与美国麦道飞机公司开始合作生产35架MD-82和MD90干线飞机,便从中引进了工业工程应用方法。中美合作生产飞机期间,他参与编制了上千份的飞机装配顺序流程图(OSC),并且估算出近千份的先行装配大纲(AAO)标准工时。在最新的ARJ-700新支线飞机研制工作中,他承担起估算了全机上万份装配大纲(AO)标准工时,并建立起全机的实动工时,首次创建飞机工装制造工时数据库。
    为进一步加强南航经管学院工业工程专业特色建设,提高学生对专业知识的实际应用能力,加强与优秀校友互动,经管学院于2016年5月特邀中国商用飞机责任有限公司、上海航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工业工程部IE专家、上海工业工程专业委员会委员、南航经管学院工业工程专业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姜顺龙老师开设《工业工程在飞机制造企业的应用》课程,与同学们共同探讨IE在航空领域的实际应用。
    5月21日,作为选修“工业工程在飞机制造中的应用”课程的学生,我第一次见到了这位从“天”而降的校友姜顺龙老师。


 


    姜老虽已年逾六十,仍是精神矍铄,上课时笑称“我是你们的老学长,你们都是我的学弟学妹”,连续两个周末每天上下午近6个小时的授课时间里,姜老坚持站着为大家授课,为了这门企业课程,对PPT技术尚不熟悉的姜老特意让女儿帮忙,多方搜集资料整合。同学们两个小时就完成的试卷,姜老花了三天才出好。他说,“刚给你们上完课,在返回上海的高铁列车上,我就开始想这个试卷该怎么出”。每当学生向他提出问题时,他坦言自己会紧张,就怕有哪里会没讲清楚误导了学生。同时他也很激动,会很开心地在每一个提问的同学贈书上签上自己的名字。“姜老爷子有时就像是自己家的爷爷一样,每次上课,他都毫无保留地想把自己的知识全都教授给我们,”听过课的同学这样说,“听姜老师的课,学到的不仅仅是专业知识。”


    的确,姜老师多年的人生经历更是宝贵的经验。此次专访,我们有幸请到姜老和我们分享了他的求学、工作经历。
    人生需奋进  该闯就要闯
    姜老出生于上世纪50年代,正值时局复杂,他幼时最常做的事就是爱读书。他读《西游记》、《水浒传》、《三国演义》,文言文晦涩难懂,他就买相应的连环画对照地阅读,慢慢养成了阅读的习惯。谈起《三国演义》,姜老颇有感触。
    所谓“少不读三国”,他幼时却对三国有着浓厚的兴趣,读多了其中的权谋计策,譬如诸葛亮三气周瑜、譬如张飞威震长坂桥,加之从小在特殊的时代背景下长大,姜老做事通常比常人有更多的考虑。姜老的妻子说他是个追求完美的人,遇事顾虑重多。姜老也毫不避忌这一点,如今他反而有些后悔自己年轻时候顾虑太多,他说,“你们年轻人要敢闯敢拼,不要畏首畏尾,认准了时机就放手去做,不要错过了宝贵的机会才去,可惜!”


    “听姜老讲课,你总能从他的谈吐语气间感受到一股豪气、一股冲劲,在气势上不输年轻人。”姜老的这股气质来自他的军旅生活。他还记得去部队报道的临行一晚,父亲叮嘱他:“在部队好好工作,一定要给家里的弟弟妹妹做个榜样。”到了部队的姜老时刻铭记着父亲的尊言话语。
    姜老刚入伍时部队里实行老兵带新兵制度,新老兵彼此不熟悉,许多新兵在工作上都比较被动,学习到手的知识肯定会慢点和少一点。但姜老却一反“常”态,不愿意“坐吃混日子”的他是真想在部队的几年里做点事情。
    姜老说,他属羊,却是个牛脾气,倔强要强,天生一股不服输的冲劲。初来乍到的他整天跟在老兵身后,处处留心,踏踏实实地学技术,别人休息的时候他就主动要求去飞机上加班干活,从一点一滴的积累,第二年他就率先独立工作、带新兵。直到第三年中部队决定将姜老保送至南航继续学习,这在当时是人人羡慕的好事。消息公布的当天晚上,连队党支部委员、本组机械师和他在炕上夜谈了许久,羡慕地说,“姜顺龙,你命可真好”。可是只有姜老自己知道,命再好,也离不开自己的打拼与奋斗。
    既入IE门 誓做IE人
    大学毕业后,姜老面临着人生路上的又一重大抉择。是继续长期留在部队,还是准备回家到上海工作。
    姜老坦言“上海人往往会有一种对家乡难以割舍的情感,家乡观念较重,因为有着是大都市的感觉。”再说家中上有八十多高龄老祖父和父母,下又有弟弟、妹妹,弟弟此时已成为一名海军。不忍家中
祖父和父母无人照料的姜老最终决定回到家乡工作,这一选择使他付出了一些代价,却也为他打开了工业工程之路的大门。
    离开多年培养的部队后,姜老的职业道路走得并不顺畅,人间的坎坷酸甜苦辣都尝到过了。到1986年,当初和自己一同被部队保送上大学的战友大都功成名就。对姜老而言,黑暗及将过去,曙光就在前头。此时,中商飞、上海飞机制造有限公司与美国麦道飞机公司合作生产MD-82飞机中引进了工业工程应用,姜老开始对他热爱的工业工程有所接触。


     姜老是一个动得起来更静得下来的人,他说伟人斯大林喜欢在喧闹的环境下看书,他也有这习惯。“我可以在上一秒钟还在和别人侃侃而谈,而下一秒钟就能进入了自己的阅读世界,而且专心做起一件事情来我可以和单位的人两个月不讲话。”他既可以闹中取静,在嘈杂的环境中安心读书与思考,胸中也存着高远的志向。姜老的舅父从事飞机维修的相关行业,每次当舅父探亲或出差回来都会跟他讲述许多和航空有关的事,从小的耳濡目染使他对广阔的蓝天充满着向往,为他将来在飞机制造行业做出一番事业打下了基础。


    说起自己的工作经历,姜老无法忘却自己的师傅。姜老说,自己的师傅是一个老革命者,又是飞机专业领域上的专家,只是脾气有些古怪。刚开始跟随他学习工业工程时,老师傅对他“不闻不问,只让他做些杂小事却不教他技术。后来老师傅终于被姜老日复一日的踏实勤奋所打动,却给姜老提了个条件。
    “如果你想要当领导,就不要跟我学什么技术”。“您认我做师傅没有好结果,也求不到一官半职”。我们一心实打实地做技术,没工夫顾虑其它东西。”
    这样的条件姜老做到了,在日后的工作经历中,姜老无意追求升职做领导,却在工业工程的专业知识上做出了杰出贡献。


    终于,在老师傅传、帮、教的帮助下,加上自身的努力和拼搏,仅仅两年后,姜老就开始在国内航空工业领域中发表论文,后来还在国内外工业工程国际学术界会议论文集及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厂内评选高级工程师,姜老凭借丰富的经验和扎实的理论功底毫无悬念的成为名列前茅的入选者。从业工业工程30年来,他积累了大量的宝贵经验,最终成为国内知名工业工程技术专家,在自己的道路上为工业工程、为我国飞机制造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
    教育创新法  反哺母校情
    我们南航的学生相对而言有一个很大的特点,就是单纯,不浮躁,纯粹地搞我们的学术。当年全国的学术氛围不够浓厚,好多大学生抱着六十分万岁的想法在学校里混日子,那个时代,漫天所谓的“民主”演讲和“政治领域”的讲话,我们南航的学生大都沉浸在自己的刻苦学习和技术研究中。”


    姜老十分怀念在母校的三年时光,非常感谢母校的培育,他说,“母校培养了我们,在专业知识、理论创造等各方面创造了条件,给我的学习提供了一个稳定、良好的空间。”
    如今已是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工业工程分会理事、工业工程高级工程师的姜老,在一次全国工业工程的学术会议上遇见了我院院长周德群教授,交谈之间便萌生了用自己的知识回馈母校学子的想法。在教育理念上,姜老也有着自己的一些见解。年近六十的姜老非常欣赏“智能教育”的理念,在当下“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他认为“智能教育”也是一种转型的创新。 


    作为南航经管学院工业工程专业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在今年一月份召开的会议上,姜老在会议发言时提出:国家对企业在大力推进智能制造和智能工厂的新理念。而工业工程的应用是为企业服务的。所以在教学上要有转变,不然就会与企业脱轨,培养的学生就所学非用了。因此学校在这方面应以企业需要而需要,把以往的传统教学的工业工程专业,逐步转向现代的智能教学方法。这种新理念应该说是符合现实的需求。
    此次企业授课,已是姜老与经管学子的第二次见面,姜老期望着能进一步深入开展这种企业与学校对接的课程,让学生们学到更多在单位上、工作中实打实、用得上的知识。6月2日,在姜老的带领下,此次修读企业课程的同学还到了上海商飞,实地参观学习。


    有人称赞姜老为国内工业工程事业的标杆,他却平淡地回答说“谈不上什么是叫标杆,什么是大卡,我这辈子在工业工程上还算做了点事。快退休了,就想拿这些东西来回馈母校,母校培育了我,就像母亲一样,现在应是我们向母亲付出的时候了,理所当然,在所不辞。”


    姜老的人生经历大约可以写成一本书,他于时代风雨中成长,经部队之磨砺、受大学之教育,壮年不失青云之志,老年犹记母校恩情。这样一位既有军人铁骨又不忘反哺母校的南航老前辈,是学校的骄傲、学子的楷模,令人尊之敬之。
    我们真心期待着与姜老前辈的下一次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