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夏夜

来源:南航报作者:徐豪供图:时间:2016-05-12浏览:564

       到了南京,我才知道,在这个全年PM2.5只有几天处于正常状态、白天甚少能见到蓝天白云的城市,夜里倘若是一抬头便能看到漫天的繁星、点点缀着青黑的夜幕,是多么富有诗意的一件事情。

       然而,儿时的乡下不是这样的。

                                                                                                                    萤火虫

       农村朴素,也没有那么多电器,诸如电风扇、空调可用。于是,整个夏天,陪伴人们的也许只是一把蒲扇。晚饭食毕,大人们都会端了凳子,开了门前的灯,扇着扇子,开一两袋地窖里天然冰镇的米酒,聊着今夏的作物生长,哪几天会有大雨大风,会不会伏倒,会不会水淹如此如此,老人们总喜欢聊聊政治、国家大事,我国我党地争说个不停。而孩子们呢,便总是去捉萤火虫。但在捉萤火虫之前,首要做的一件事情,是去采野果。

       于是,就会有这样的一幅图景:大人们戴着草帽,在地里农作,汗滴禾下土,一旁的小孩们在寻找一种叫做“马泡儿”的野果,自得其乐、不亦乐乎。其实,后来经过我的仔细观察,我觉得这应该是西瓜的另一品种,因为它几乎是一个缩小版的西瓜,可惜不能吃。

       马泡儿要挑那种已经熟透了的表皮纯黄的那种,这样利于接下来的工作,那就是揉软它。这个小果子很奇怪,揉软之后里面的果肉和表皮会分离,于是,开一个小口,将里面的果肉小心地挑出来,就成了一个透明的灯笼外壳。揉的时候要注意力度,地面要足够光滑,以免用力过猛或者地面粗糙不平导致马泡破裂。

       夜里,大家便会喊着歌谣,大意是骗雄虫这里有雌虫,召集雄虫过来……兴冲冲地去捉萤火虫。于是整个夜里,小伙伴们便在这个小村里,从溪上跑到溪下,田野跑到山上,一边唱着歌谣,一边小心翼翼地捕捉这些可爱的会发光的虫子。捉住之后,往开好口的马泡儿里一塞,一个微型的灯笼便做成了。更有创意的小孩,会提前做好多空马泡儿灯笼,然后放进萤火虫之后串成一串,就像一大串诱人的发光葡萄,在地上和天上的星星比着光亮。

       其实,除了光亮不足以用来读书,这种看似很浪漫的虫子还有一个不完美的地方,就是很臭,以至于儿时单纯直率的我一下子就相信它是从茅坑里来的。以至于有一段时间再也没有去捉过,而是乖乖地在家里写了一个假期的作业。然而,等我反应过来的时候,作业写完了,萤火虫们也都又飞走了。

                                                                                                                    山风

       印象里,风是夏天的夜里必不可少的主题。村落位于两山之间、小溪之旁,于是这也难怪为何每年仲夏热时,夜晚总是有凉风袭过。当然了,这也是人们为何坐在门前庭院而不待在屋内的原因之一。

       那轻来的风,该怎么形容呢。像山泉?不够恰当,山泉是瑟瑟的冰冷,那种能一下子激起一个激灵的冷;像薄荷?也不足以描述,薄荷有淡香而这风纯的只剩下仲夏的气味了;对了,像药膏,像那种止疼尤其止烧伤疼痛的药膏,绵柔,温和而不刺激,坐在院子里,时时的夜风吹来,自己像是浑身涂满了这种神奇药膏,浑然不知却又浑身舒爽。

       偶尔也会遇到从山上下来到山麓下乘凉的小动物,我就曾经亲眼见过松鼠、狐狸等,在夜里月光下,闪着眸子冲我笑了一下然后爬上了门前的泡桐树。

       风也会大作,风大起来时,如同要冲刷掉一切白天烈日所慷慨给予的热,带来温和、带来清爽。

       再后来到了县城里生活,有时傍晚吃完饭,一家人便来到江边,母亲也许会带上一些要洗的衣服。然后,在江边浣衣,散步。河风最不同于山风的一点就在于,山风温和断续而不连贯,河风更凉更持续不断。这就可以用山泉来加以描述了。

       江两边的河堤上的灯光渐渐亮起,夜里来散步的人渐渐多起来,于是那些躲在水草丛里,芦苇边上的蚊蚋小虫也渐渐出现。不过,拿着花露水的人们不惧。江边的垂钓者们专注地盯着水里的夜光鱼漂,压低了声音仔细听着铃铛声音,努力辨认着是鱼还是风。散步的人们专心地找着脚下没有水洼的小路,小声地聊着天。

       江水映着两岸灯光,两岸灯光在江水里随着细浪摇弋着。突然间,我仿佛看见了儿时夏夜的晚上,孩子们提着萤火灯笼跑在田地里、山野上的光景,那奔跑在夜风里的萤火,如同河里摇弋灯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