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步璋 廉洁,这个词语从来就不是干瘪的,它有着极其丰富的内涵。纵观历史,多少仁人志士身体力行,用七尺之躯向我们诠释着廉洁的真正内涵。“无言无语晚风中,淡泊一生甘始终”,廉洁是一株翠竹,搏风迎雨,淡泊一生;“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廉洁是一枝睡莲,出身污垢,洁身自好;“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廉洁是一剪寒梅,和尽风霜却依旧傲然独立…… 其实廉洁精神,也是有静净敬境的四重境界的。 静为本。陶渊明树一身正气恪守正道,盈两袖清风公正廉洁,正当仕途得意时,只要他肯弯腰逢迎就可以平步青云。但他宁可远离官场,拂袖而去,从此幽居南山,把酒问菊;于是,世间又多了一颗宁静悠然的心。心境和缓,宁静安逸。《礼记》曾云:“人生而静,天之性也。”修身养性,心之“静”为廉洁的根本。 净为先。要做到廉洁清明,更需有一颗洁净的心灵。“众人皆醉而我独醒,举世皆浊而我独清。”面对奸人的陷害和楚王的猜忌,屈原只能将满腔的爱国情怀和伟岸的身躯投入到滚滚洪流中,于是历史刻下了他的清名,铭记他在浊世之中那颗干净的心。“净”字为先,如见道心。做到内心的干净,才会避免陷入世俗功名利禄的泥淖中。 敬为美。唐代名相魏征一生简朴,只肯简居陋室。在他人用名利诱惑时,能清醒地拒绝。正是由于他怀有一颗敬畏之心,不去接受不属于自己的不义之财,才能直言纳谏,敢于批判唐太宗的不足。人如果有了敬畏之心,胸中就有了方向和准则规范。敬畏是一种人性的大美,因为敬畏所以不敢因一己之私,丧失人格与良心。就像康德所说,“有两样东西,我对它们的思考越持久,心中的敬畏就越是增长,这就是我头上的星空和心中的道德戒律。”心怀敬畏,是心怀神圣感的尊敬惶恐。因为敬畏,所以能做到心有所正,言有所归,纠有所止。因为敬之美,才会有所不为。 境为归。境是心境、境界。归是归真,归理。“真”是对于廉洁精神理解的起点,也是廉洁精神的终极追求。追求情之真,追求性之真,追求道之真。境之一界,淡泊名利,无所求,无所争。当廉洁精神静静地浸润心田的每个角落时,心灵便显得空明,精神便得到净化。 廉洁,对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含义。官有官法,师有师德,学有学风。不贪污腐化,不奢侈浪费,不以权谋私,不贪赃枉法是一个当权者最基本的素质。但廉洁也不仅仅和当权者相关,它和我们每个人都息息相关。廉洁其实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最基本的素质。作为一种道德规范和政治要求,廉洁要求我们每一个公民都不能置身事外。行为纯洁,不随便索取并以身作则,同腐败现象作斗争是我们每一个公民的责任。 作为一名大学生,我对学校开展廉洁文化教育活动有更深的认识。大学并不是一片与世隔绝的乐土,众多不良社会风气时刻腐蚀着大学生的灵魂,考试作弊、学术腐败……这些屡见不鲜的现象,无一不在侵蚀着新一代文化人的灵魂。 因此,在大学生中开展“崇廉尚洁”的教育活动显得尤为重要。在生活中不盲目攀比;在学习上勤奋刻苦;在思想上严于律己,自觉地抵制拜金主义、物欲主义、享乐主义的诱惑和侵蚀。大学生作为社会主义接班人承担着崇廉尚洁的责任。今天的我们,就是家庭、社会和国家的明天,使大学生具备廉洁的品质成了当代教育的核心任务。 做到廉洁,需要有高尚的情操。要想让大学生们养成崇廉尚洁的好习惯,并且发自内心地去践行廉洁,首先就得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做到廉洁,既是传统道德对我们的要求,也是法律对我们的约束。因此,学校经常开展各种各样培养学生道德情操的活动,让学生在不断的实践过程中感受廉洁的重要性。这是培养学生廉洁品质的根本措施。 然而,真正要做到廉洁之风处处吹,廉洁之行处处见,并非一蹴而就。廉洁,是我们追求的理想;廉洁,是我们为之奋斗不息的目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