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6-03-23浏览次数:622作者:王戈来源:南航报供图:责任编辑:审核:

字体:

       一场“倒春寒”,让我又体验了一次冬天。

       今年的春天似乎来得特别晚,往年的这个时候,都已经是春暖花香,“盼春”的我正找寻着属于这个春天的痕迹。不知道什么时候,天空多了几只晃晃悠悠、随风飘荡的风筝,我突然意识到“春天来了”。

       用一张轻质材料铺粘在框架上,再带一条起平衡作用的尾穗,一只风筝就完成了。这种古名为“鸢”的玩意占了我童年的大部分时间。

       那时候,放风筝的地方,一般是山坡。天很蓝,没有什么云彩,就像一面明亮的蓝色窗户。许许多多风筝飞上天,用眼睛看,就是一个个五颜六色的小点点缀在天空,糖果一般。通常都是一家人一起去放一只风筝,大人在前面放风筝,小孩们就在后面跑着,跳着。小孩子往往是放不了风筝的,只能从大人手里面抢过来,我把绳子攥在手里,他们看着我笑……风筝的质量往往是很好的,但是也会有个例,绳子断了,天上的“小点点”便没了束缚,不一会儿便没了踪影。有时候,我会幻想着那风筝会飘回来,可总是失望多一点。

       在这个风筝文化浓郁的地方,几乎家家户户都有一只风筝,个个都是放风筝的好手。它并不是一种简简单单的娱乐工具,在当时几乎成了生活的一部分。记得,我最喜欢看姥姥做手工风筝,几根树枝、一块帆布、一支画笔,一只漂亮的飞天小风筝就在一双巧手下逐渐成型,而这只风筝未来的主人落在最小的我身上。姥姥对我说:“我的姥姥曾经也给我这样的一只风筝。”

       如今,再也没有人能给我一只这样的风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