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德红烧肉”背后的故事

来源:饮食服务中心作者:周琳玉供图:时间:2016-03-20浏览:1978

    每个行业中都有这样一群人,他们默默无闻、不辞辛劳,他们爱岗敬业,以职业操守为己任,他们是脚踏实地、坚守岗位的奉献者,他们是“干一行、爱一行”职业精神的最好诠释,他们用朴实的语言、真实的行动谱写出一篇篇甘于奉献的乐章。明故宫校区第一学生食堂厨师长陈友德,就是他们队列中的一员。

    明故宫校区第一食堂是陈友德的"老东家",1988年,首次参加工作的陈友德便被分配到这里。自88年工作至今这二十六年间,陈友德经历了明故宫校区第一食堂厨师、明故宫校区第三食堂厨师、机关食堂厨师长、将军路校区第一食堂厨师长和明故宫校区第一食堂厨师长多个岗位。二十六年时光,陈友德从一个青葱小伙历练成为专业素质过硬、果敢老练的厨师长,无论是在工作的履历上还是在岁月的履历上,陈友德都用他沉稳的态度和踏实的行为,书写出了浓墨重彩的篇章。

   清晨6点半,当大多数同学还在甜甜的睡梦中,食堂后场已经开启了一天的辛劳,陈友德也在清晨的薄雾中上班了。作为厨师长,他一天的工作从食堂前厅开始,为监督、提醒服务员的服务态度和个人卫生,了解学生及教职工就餐情况,陈友德只要有时间总会到食堂前厅巡视几圈。哪些菜好卖哪些菜不好卖,就餐者吃多少剩多少,每餐人流量如何,这些信息都由陈师傅一圈圈巡视下来的经验所得。中餐和晚餐时间,总是陈友德最忙碌的时候,上锅炒几个拿手菜,根据人流量给锅上厨师安排菜量,亲自推车将炒好的菜送到前厅,在高峰时段帮前场工作人员打菜,陈友德穿梭在后场的油烟蒸汽和前场的火热人流中,他已不再是后厨的厨师长,而是食堂员工大集体中普通的一员。切菜、烧菜、送菜、打菜、处理剩菜,这一项项规程化的工作,在陈友德眼里既是常规又是责任。晚上8点左右,在检查食堂门窗、水电气是否关好之后,伴着夜晚的星辰,陈友德结束了一天的工作,这就是明故宫校区第一学生食堂厨师长最平凡、最生动的一天。

    作为食堂后场红案的总负责,陈友德全权掌握着锅上烹饪情况,从做菜的基础——切菜开始,到每周新品菜肴的推出,每盘出锅菜肴都凝聚着陈友德的尽心竭力。他表示:“现在生活条件越来越好,为给学生提供可口的菜肴,食堂在保证学生常吃、爱吃的大锅菜的同时,粗菜细作,并大胆推陈出新,给学生更多选择。”在陈友德的鼓励下,红案厨师常常搜肠刮肚,为每天一个新品菜肴开动脑细胞,厨师们的家乡菜常常是新品菜肴的灵感来源。在饮食中心举办的,元宵节“抢红包”活动中大热的“阿德红烧肉”和“柠檬鱼”,就是陈友德将家乡菜融合到大伙的成功典范。新品菜的推出除了依靠厨师们的智慧,市场调研也是必备步骤,陈友德会经常到市场转转,查看价格适中、学生爱吃的时令蔬菜入主新品菜肴的制作。因此,“每周七道新品菜,每学期新品菜不重样”的神话,是由陈友德和他的厨师团队一手缔造的。

    在员工眼里,陈友德是尽职尽责的厨师长。对于培养大锅厨师,陈友德有一套自己的方法,他强调基础技能的重要性,督促厨师勤学苦练,并立下具体的烹饪标准,以学徒带学徒的方式,提高厨师的整体业务水平,同时鼓励他们创新,为食堂培养人才、储备人才。在学生眼中,陈友德是慈祥亲切的叔叔。在担任将军路校区第一学生食堂厨师长期间,主动为学生加工从家中带来的原材料、为学生熬制中药坚持多年,并在学生自发组织的美食节中担任烹饪指导及评委。在厨师队伍中,陈友德更是出类拔萃,他早已将“厨师一级证书”、“面点师三级证书”、“清真三级技师证书”等荣誉收获囊中,并多次代表饮食服务中心参加各类厨师技能比赛并获奖。

    心血和汗水给陈友德带来了尊重,辛劳和热忱为陈友德换来了荣誉。然而,无论是生活上还是工作中的成绩,都是他辛勤工作的结晶,是他求实创新的写照。陈友德,一位安于平凡、耐得寂寞、积极进取、乐于奉献的普通后勤饮食人,用他认真负责的态度,以身作则的精神感动着身边每一个人,激励着大家为后勤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