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病痛作斗争的首席科学家

来源:新闻中心作者:网宣供图:时间:2015-12-01浏览:1737

     如果有人告诉你,一位教师常年站立开会、站立做科研,甚至出差坐火车、乘飞机,他也只能站立,你可能会觉得不可思议。但是这就真真实实地发生在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王同光教授身上!

 

 
    由于长期的辛苦工作,王同光患上了极为严重的腰椎间盘突出。钻心的剧痛经常使他坐卧不安,深夜失眠。作为一名从事繁重教学工作的教师,他的敬业让人感动,虽病痛缠身,依然在三尺讲台上耕耘;作为一名肩负科研重任的教授,他的执着令人钦佩,虽然面对诸多挑战,依然在科研创新的征程上默默开拓。他是南航为数不多的“973”首席科学家之一,主持的项目是南航科研史上的重大突破;他是一位开拓者,把自己的研究成果应用于生产实际,赢得了地方政府和企业1500万元的经费资助,开创了南航政产学研合作的新局面。
 
辉煌的成绩
 
    随着传统能源资源的逐渐枯竭,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峻。党和国家审时度势,从战略高度提出了可持续发展战略,非常重视清洁能源的开发与应用,而风能的开发就是其中一项。1995年,在中英友好奖学金资助下,王同光教授去格拉斯哥大学做访问学者,并积极参与国际风能开发的相关项目。2001年,母校南航需要他回校工作,他毅然放弃了30万英镑的研究项目,回到了祖国,回到了南航这片生机勃勃的沃土。
 
    2007年2月,科技部发布了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含重大科学研究计划)项目申报指南。王同光教授的科研小组申请的项目顺利立项,他因此成了国家“973”计划“大型风力机的空气动力学基础研究”项目的首席科学家,这是南航首次成为国家“973”计划项目第一承担单位,是南航科研史上一次重大的突破,他也成为江苏省“创新学者攀登计划”重点培育对象。更为可喜的是,致力于风能开发与应用的江苏省风电设计研究院于今年1月正式揭牌,同时与南航签下了2000万元的政产学研的经费资助,这在南航也同样具有里程碑的意义。
 
拳拳赤子心
 
    与一般天资聪颖的孩子一样,王同光的年少求学阶段一路平顺,对于新鲜又陌生的知识他总是迫切的、积极的。而与很多天资聪颖的孩子不同的是,他没有一丝的骄纵,有的只是踏实、稳重和从小就有的伟大理想——要成为一个对国家有用的人才。
 
    对于现在已经在科研领域取得一定成绩的王同光来说,对于帮助过他的人,他总是满怀感激,总是会时不时地怀念他的母校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和格拉斯哥大学……
 
    “我的研究工作取得一定成绩,得到国内外同行的认可,这要感谢我的母校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格拉斯哥大学的培养,也感谢国家教育部的支持。我的学士学位和硕士学位都是在南航取得的。教育部给我提供了’中英友好奖学金’,使我能够出国学习,并亲身体验了我国研究水平与国际上的差距。在英国政府的ORS 奖学金和格大奖学金的资助下完成了博士研究生的学习。”王同光深感这次的机会来之不易,必须紧紧抓住,努力学习。在国外学习期间,他也深深感受到了我国改革开放事业取得的伟大成就,感受到我国国际地位的迅速提高。同时,也认识到在海外的每个中国人一定要以勤奋的工作和出色的成就赢得尊重。
 
    经过王同光的不懈努力,在克服了异国生存的种种困难和实验中不断出现的挫折和失败后,王同光成功了!他的研究成果不仅得到DERA 的好评,也得到直升机界的重视。在他做博士后研究期间,GKN Westland 直升机公司组织的韩国讲学团还主动邀请王同光参加讲学团,并邀请他主讲了“第三代非定常气动和动态失速模型”。
 
    王同光出色的表现和沉稳的性格得到了同行的一致好评,Westland也赞许不已,还特地将30 万英镑的经费拨到格大,指名由王同光承担先进直升机旋翼气动研究。
 
    但是这次在别人眼中求之不得的机会却被王同光拒绝了。因为母校南航邀他回校工作,所以王同光决定在完成博士后研究后立即回国,这个决定导致Westland将研究经费收回。为此,格大航空系的系主任极力挽留,使王同光感受最深、也是至今记得最深的话是:“在这里留学的中国学生学成后还没有一个回到中国的,都在千方百计留下来。你有这样好的条件,还坚决回国,真不可思议,也真令人佩服!”一心报国的王同光,对回国的选择决不后悔!因为在他心中,当初出国留学的目的不就是为了报效祖国吗!不就是为了缩小我国空气动力学与国际水平的差距吗!王同光毅然回到了他深深眷恋的祖国母亲的怀抱,并在国内的科研工作中大展拳脚,现已成为“973 计划”项目的首席科学家,他在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和能力来诠释对祖国母亲的爱。
 
艰辛的付出
 
    每个成功人士并不都是平步青云,在他们成功的背后都经历了很多挫折和失败。而王同光认为,凭我们中国人的勤奋,研究本身的问题都是能够解决的。他的成功就是勤奋造就的。时至今日,科研攻关时遇到的困难王同光还历历在目。
 
   在“中英友好奖学金”的资助下,王同光于1995 年到英国格拉斯哥大学做一年的访问学者,当时预定的研究方向是动态失速实验研究。但当他到了格大后发现该风洞试验已经结束,只剩下试验数据的处理和分析工作。这很令人失望,因为要学习他们的动态失速实验研究,最好能够从试验方案和模型的设计开始,历经整个试验过程,直到试验数据的处理和分析。而只可以进行数据分析的王同光实在心有不甘。当时格大正有一个由EPSRC 资助的风力机空气动力学研究课题,而王同光在国内读研究生时也是进行风力机气动研究的,只不过我国的风能研究从80 年代末一直到90 年代进入了冷寂时期,王同光心想,如果在格大选择风能研究方向,回国后还会有用武之地吗?是选择更具挑战性的风能研究,还是只进行动态失速的数据处理和分析,轻轻松松一年后回国向国家交差?经过非常激烈的思想斗争和仔细的分析,王同光拿定了主意,他坚信我国一定会大规模开展风能的开发和利用。最后他决定在格大进行风力机气动研究,并经过努力随后在那里获得了博士学位。在这期间,王同光在风力机非定常空气动力学和三维旋转效应研究方面取得了国际公认的成果,使风力机气动性能和载荷计算的准确度大大提高,为此于1999 年被英国机械工程师协会授予Arthur CharlesMain Prize,并成为被美国可再生能源国家实验室邀请参加著名的风力机非定常气动盲比的三十名世界专家之一,他作为唯一被邀请的中国人,盲比结果获得美国ASME 和AIAA 的联合表彰。
 
科研教学双副担子一肩挑
 
    对于一名飞行员来说,《理论力学》是一门必须要学通、学精的课程。由于从事力学教学的老师非常紧缺,再加上飞行员学生的文化课基础又比较薄弱,以至于没有老师愿意担任飞行学院的理论力学的教学工作。王同光教授作为飞行学院的副院长,毫不犹豫地承担了该项工作,而且是超工作量地承担了5个班级的教学。为了能取得好的教学效果,他在每学年180多名学生的教学上倾注了大量的心血,修改教学计划、制作专门的PPT、批改作业、答疑、Email联系,全都是“授业解惑”的职责体现,是“呕心沥血”的园丁精神体现。更令人感动的是,由于腰椎间盘突出,很多学生作业的批改他也只能在站立的情况下进行。
 
    “每一个困难,都是一个成功的机会。”王同光教授如是说,正是这种不怕困难、勇于探索、勤奋努力才带来了他今天的成绩。他用自己的拳拳之心回报祖国,以一位普通教育者的身份倾心于祖国的教育事业,以一位科研人员的高度热情投身于国家科学技术的发展。“艰难困苦,玉汝于成”,他是南航的骄傲,是我们每个南航人学习的榜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