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年专心做好一件事
来源:理学院作者:王亚鹏供图:时间:2015-09-22浏览:1407
编者按:党的十八大后不久,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提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宏伟目标。在这一目标牵引下,我校亦开启了中国梦的南航篇章。梦想的实现,无疑需要一代又一代南航人的执着与奋斗,而在这一历史进程中也会不断涌现一个又一个教书育人和枕典席文的优秀师生典型。这些人与事正是南航力量在校园现实生活中时刻发生的、最生动的写照。为了让这股力量像空气和阳光一样充满整个校园,滋养师生心灵,使南航成为名副其实的人才基地、文化高地、精神家园,从本期开始,南航报开辟“身边的典型”人物专栏,在记录奋战于我校改革发展事业一线师生员工点点滴滴的同时,写就平凡中的伟大。
“成果奖结果对于我而言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在这20多年里,我做到了始终如一地认真去做一件事,就是上好我的大学物理课。”在施大宁教授主持的《拓展内涵融合创新构建工科院校大学物理系列课程体系》项目荣获2014年高等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并受到习近平总书记接见之后,他说了这样一句话。
三尺讲台,百度人生——坚守净土的教书者
“将来职业生涯,要选择自己喜欢的事,要有自己的拿手绝活,才能具备核心竞争力。”这是施大宁在持续20年的教学研究和积累后得出的心得之一。对于教书,施大宁不仅热爱,而且尊重。“作为教师,上好课是本份;作为教授,为本科生上课理所当然!” 他认为三尺讲台,百度人生,教书作为教师首要重要的职责,是一种境界,不仅需要知识,还有能力的要求。教师就像艺术家一样,并非简单工作,而是一种学术成就,一种职业精神,在平等环境下,与学生广博睿智的交流,造就学生,升华自己的生活,体会自己的价值。
多年来,施大宁一直坚守在基础课教学第一线,主讲大学物理课程和应用物理专业课程。对于上课,他总说“一定要带着感情上课”。每当学生提及施老师的课,都是赞不绝口:“施老师每节课上得都是神采飞扬,精彩绝伦,感觉不认真听讲就是莫大的损失啊!”“施老师讲的真好,语言是如此优美,时时充满感动与收获。”施大宁在教师队伍中也起到了很好的榜样示范作用:“施院长在课堂上的投入和对教学的热爱,值得我们学习”,“施院长的教学功底和热情,着实令我们佩服不已,是我们每一位教师的楷模”。
自2002年以来,施大宁的历次教学评估成绩均为优秀,在网络评估中,数次被学生自发评价为“我最喜爱的老(导)师”。“江苏省师德先进个人”“国防科工委优秀教师”“江苏省师德先进个人”“江苏省高等学校教学名师”“江苏省优秀教育工作者”……这些荣誉的背后,折射出他对教学这份事业深深的执着和热爱。
磨砻淬砺,执着耕耘——潜心学术的科研者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一句话道出了科研人员的艰辛与执着。在施大宁看来,如果有理想,就要义无反顾去追求。他的博士说起导师科研工作,流露出来的是由衷的敬佩。“有一次我的科研项目在某一数据上是根据以往经验推测而来,没有为此做模型计算,施教授得知后严厉批评,认为这是学术造假,教导我必须通过合理的物理模型计算来确认结果。”“施教授科研非常严谨扎实,经常指导我们到很晚才走。有次晚上12点之后,经过他办公室我发现施教授还在读文献。”“施教授有时候遇到科研难题时,会和不同专业背景的人聊天、探讨,主动学习不同专业领域的知识,参照各类方法思想。”
正是对科研的执着耕耘,换来了丰硕的累累成果。他长期从事凝聚态理论研究工作,主持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项;主持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项目;参与完成教育部长江学者优秀创新团队计划项目,还主持承担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等项目。1990年以来在国内、外著名学术刊物(SCI检索)发表该研究方向的学术论文100余篇,他人引用超过800次,单篇超过150次。部分论文被国外学者在学术刊物上,包括在国际权威刊物《nature》;《Science》杂志上,被多次引用。3份科研工作被国外学者写入综述性文章或专著中作正面评述。合作完成的科研项目“轨道简并强关联自旋系统的SU(4)理论”在2001年获教育部自然科学一等奖;2002年度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这是南航国家自然科学奖“零”的突破。值得一提的是,近年来,他根据学校学科发展需要,转变科研方向,开展纳米科学的交叉研究,将基于分子动力学的遗传算法与第一原理密度泛函方法结合,发展了一组全局搜索结构优化程序,成功地应用于奇异结构纳米系统模拟,在国际上率先给出了碱金属纳米线生长序列;给出贵金属纳米线的非晶状奇异结构,成果为国际同行所瞩目。
敢为人先,求索不止——改革之路的拓荒者
“教学改革的目的就是让学生从中获益,产生教学效果。”施大宁在20多年的教学生涯中,一直基于先进的教育理念,致力于不断推进教学改革工作。1997年,一次偶然机会,施大宁在国外看到了有的大学开设有文理结合的课程模式,一直具有艺术情怀的他开始萌生了开设素质教育特色课程的想法。这个想法在当时无疑是“开先河之举”,有的人半揶揄半玩笑地说他是“异想天开”。“只要对学生有意义的事情我愿意去做!”2001年,他开始了教学改革的开拓之旅。他找了80个学生,调研意见、收集素材、凝练内容、做PPT、开展研究,这样一干就是整整3年。2005年,国内第一本《物理与艺术》讲义在全国教学研讨会上“首秀”,首次亮相便引起了物理教学界的轰动,在国内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出版的《物理与艺术》教材被评为国家级精品教材,诺贝尔奖获得者李政道教授亲笔题写书名,教育部文化素质教育指导委员会主任杨叔子院士亲自为之作序。
如今,经过数十年的研究与实践的积淀,“物理与艺术”这门文理交融的特色课程已经成为南航基础课程资源建设的一张亮丽名片,入选国家级精品课程和中国大学精品视频公开课和资源共享课。“这门课都是用抢的!”这是南航上过这门课的学生普遍的反应。“极具艺术气质和科学情怀的物理学教授,听施老师讲课就像是欣赏艺术,探究科学一样!”在教育部的“爱课程”网站上,《物理与艺术》视频公开课跟帖点赞如火如荼,人气爆棚!
几年来,他受邀在100多所大、中学作演讲,多次在全国性教学研讨会上作大会发言。在中科院17次科学论坛上作大会特邀报告,受到与会的杨叔子、王大中、杨卫、王越等知名学者和教育家的好评。著名物理教学专家张大昌教授撰文向全国中学教师推荐《物理与艺术》一书,并认为“对编写新课程高中物理教材时的指导思想有相当大的影响。”课程建设成果示范性显著,2006年9月起全国已有30余所高校相继开设“物理与艺术”和“文化物理”课程。
德高为师 身正为范——管理育人的领航者
作为校“大学物理”课程团队负责人,20年来,施大宁带领团队根植办学特色、坚守南航沃土,辛勤耕耘在本科基础课程教学一线,并不断探索实践,形成了以物理知识教育为基础,培养学生科学与人文素质、提高创新能力为特色的1+X系列课程体系。同时,以“特色化、研究型、开放式”的设计思想,领导建设的“物理演示与探究”实验室,已经成为学校本科教学基础建设的标志性成果。实验室接待了包括李岚清前副总理、教育部本科教学评估专家、国防科工委等各级领导、兄弟院校同行等来宾数十批次。团队打造的大学物理系列课程体系,被誉为“素质教育成果的结晶”,先后荣获2005年江苏省教学成果一等奖、2011年江苏省教学成果特等奖。2014年9月,施大宁及其团队的《拓展内涵融合创新构建工科院校大学物理系列课程体系》项目荣获2014年高等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该奖项是自1991年国家教学成果奖评审改革以后我校的历史突破。
作为学院院长,施大宁是学院推行“博雅教育”的发起者和先行者。他有三句名言深入人心:
“教育是师生间的一场幸福体验。”
“学生是自然、教师是因然,结合在一起就是必然。”
“只要是对学生成长有益的工作,我全力支持。”
施院长把以教授为友、与学长同行、树理学专长、取人文精华、重实践教育作为学院合力育人理念,主导实施了“1+4导学起航行动”、学习支持辅导中心、“院长有约”“书记早餐会”“理学院会客厅”“教授Work time”等一系列品牌活动,帮助学生解决困难诉求,师生融合不断为学生成长注入新动力。在他的主导之下,学生们颇为受益,在历年的科研竞赛、考研升学、社会实践等方面屡创佳绩。每年面向新生和家长的“理学院开放日”中,施院长百忙之中都要亲身参与,耐心解说,热情洋溢。“亲和力强,没有官架子”是学生们对他的共同印象。
“仰之弥高,钻之弥坚”。从教书者到科研者,从改革者到管理者,施大宁的人生经历丰富、精彩而传奇。“人的一生是个体验的过程,认真把握每个阶段,带着无功利的心去努力创造更多的成绩,其实是一种幸运。”施大宁就这样用爱和坚守,书写着一名教育工作者的幸福人生。
|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