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族女孩蒋柯秋:乘着孩子的梦想起飞

来源:南航报作者:蒋柯秋供图:时间:2015-04-14浏览:428

    编者按: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的蒋柯秋——一名来自四川康定的藏族女孩,怀揣着支教梦,于去年暑假踏上反哺家乡的路程。让我们通过她的支教手记来了解她在追梦路上的酸甜苦辣。


    2014年7月19日,沉睡的小镇在晨光中逐渐苏醒,返程的客车在小学的公路旁停着,伴随着一声声不舍的告别,我们的支教之行也画上了句号。脖子上挂着无数根沉甸甸的哈达,望着窗外飞快掠过的熟悉的景色,泪眼婆娑中我们就此离开。而我的思绪依旧在徘徊,一直回到决定支教之行的那一天。


    5月16日,当我在网络平台上得知了自动化学院支点人生支教团启动时,当晚就参加了支教团的分团大会。我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四川甘孜的团队,因为能够回到家乡,帮助家乡是我多年来的梦!第二天面试结果出来了,我如愿成为了甘孜支教团的一员。


    7月3日,我们从南京出发,开始了支点的第一步。从南京到成都再到康定,浮云白日,山川庄严温柔。为了让大家更好地适应高原,团队决定在康定休整。在康定停顿的期间,队员们对于被称为“生命禁区”的石渠县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境内平均海拔4200米,易出现高原反应,并且当地有严重的包虫传染病。旅途的艰辛可想而知,可队员们都没有退缩,大家细心了解高原反应的各种表现和关于包虫病的注意事项,购买了肌酐口服液等必备药品,在心理上和物质上做好了充分的准备。经过一路颠簸,夜色之下我们终于到达了目的地——石渠县虾扎乡国家电网爱心希望小学。学校全员出动,老师们早早的就在学校门口等待我们的到来,并且在条件有限的情况下为我们添置全新的被褥,还腾出一间教室来安置我们,这让我们深受感动。


    7月9日,一大早,楼下传来朗朗的读书声,我们闻声下楼,看见孩子们捧着书本,站成一排,正高声朗读。有的孩子腼腆地看着我们,露出害羞的笑容;有的直接敬礼大声说老师好,队员们都很惊喜。校长特别安排我们在升旗仪式上和全校师生见面,迎接我们的是洁白的哈达和热烈的掌声。我暗下决心,要尽最大的努力讲好课。


    来到自己所负责的二年级班,在藏文课开始前,我和搭档做了自我介绍,我们都特别紧张。我甚至听不清他们讲话,这让我对接下来的教学非常担忧,但出乎意料的是藏文课孩子们的积极性很高,与我们积极互动,气氛十分活跃。一下课我就被孩子们围住了,他们高兴地拉着我的手叫我秋老师,还有学生拿着语文课本找我背诵课文,之前的顾虑和紧张被孩子们的热情一扫而光。


    大家准备的课件在实际环境中并不适用,我们和当地的老师进行沟通,确定了在实际教学基础上进一步拓展的方法。于是有了这样的一幕——没课的队友在教室里旁听当地老师和队友的课程;办公室里总有队友和老师讨论的身影;深夜仍然有人在交流关于备课的心得体会。


    作为美术课的老师,我的精力一直在全年级的美术课上。从他们的老师那儿得知,孩子们之前的美术课都是随意绘画,没有主题,也没有引导。为了给孩子们的美术课带来一点不同,我选择用刮画纸和木棒,油画笔和水粉纸为主要教具。第一次接触刮画的孩子们特别好奇,他们抚摸着从未见过的纸张,在草稿纸上一遍遍地勾画草图,不肯轻易地使用我发给他们的纸,因为他们舍不得浪费。当我说出一节课的绘画主题后,大家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挠挠头不知道从何画起,他们的眼里也尽是迷茫。当我展示了示例图后,大家才活跃起来,但基本都是照搬照画。看着一幅幅与示例画类似的图画,我的心情非常复杂,他们都有一双想象的翅膀,可是四周的大山已经让他们不知道往何处飞翔!我非常希望孩子们能得到更多的信息,能够有更多的引导!而我能做的,就是在他们的每一堂美术课上尽我所能地去启发他们的创造力。


    我仍然记得在美术课结束的第二天早上,就有学生找到我对我说:“秋老师,你可不可以给我一张刮画纸,我的姐姐看见我的画,也非常想画一画。”刚来的时候,看着这个全新的校舍,觉得这里的硬件设施已经很好了,应该足够他们学习。可是听了他的话,我才明白,只有硬件设施是不可能搭出孩子们七彩的梦的。我想起每次下课都有孩子们到活动室,翻着那些捐来的不知看过多少遍的书,不忍离去;想起教室的图书角,那些基本的美术教材也要几个人一起“分享”;想起美术课上大家看见新的油画棒激动的眼神,我知道,这个教育基地仍需要“添砖添瓦”!


    在来之前,校方就与我们沟通,希望我们为这个空白的新校舍增添一些缤纷的色彩。于是在周日,我和搭档花了整整一天来布置整个教室——透明的窗上成为海底世界,墙角的“语文竞技场”和墙上的”美术园地“相继建立,还有图书角等等,每一个角落都被我们装饰了起来。四年级建立了心愿墙,上面贴满了孩子们的梦想,虽然平凡却让我们非常开心,因为我们知道了孩子们还有梦。我们一行的目的似乎平稳地实现着——让孩子们心怀梦想,走出大山。


    记得当队友一路到达康定时,感慨地对我说,“你家这么遥远,你到南京来读书真是不容易啊。”他们不知道的是,当我从康定到绵阳、到北京、再到南京,一步步走出大山时,我才发现外面的世界有多么精彩,才发现以前熟悉的路有多么狭窄。我看到这里的孩子,就仿佛看见一个个曾经的我。这让我比别人更迫切地想要家乡的孩子们能走得更远。这里的小学只有五个年级,据校长说,是因为很多孩子都放弃了继续念书的机会,回家干活。哪怕我们能在这短短的十天里带给他们一点点继续读书的念想,这都是希望的火花。


    临走前,在学生的离别信中,他们这样写道:“亲爱的老师,很抱歉我欺骗了你,为了不让你失望,在心愿墙里,我写了我想当医生,可其实我只想当一个文菩萨。亲爱的老师,也许你不能理解。”我确实很难理解,可是我很想改变这一切,也许一个人的力量微薄,可是如果不断有新的人去引导他们,不断地影响他们,我相信,总有一天,这些孩子会改变他们的想法。


    支教的日子每一天都很充实,早晨天蒙蒙亮就起床,大家轮流做三餐,然后陪着孩子们晨读,听当地老师和队友上课,自己上课教孩子们跳新广播体操,筹备体育课和队日活动的各种游戏,看孩子们排成长队打饭,看着懂事的他们自己洗好碗筷,自己打扫教室,看他们嬉戏打闹,看他们哭,看他们笑。队友们从陌生到熟悉,从路人到彼此扶持,在晚上安静的一起看书或者讨论,或是在星空下指着明亮的银河和北极星,说着心里话。于是不知不觉间习惯了这里,山川秀丽,繁星耀眼,有时晴空万里,有时又会突然大雨倾盆。这些点点滴滴,酸甜苦辣,彼此交织,成为我最难忘的记忆。


    临走前,全校老师带着我们一起去草原,带着这些远方的客人亲近大自然,我知道这是一种礼遇。在美丽的山水间徜徉,席间开怀,大家又唱又跳。饭后,支教团成员都有感而发,有人说,一直觉得我们能带给孩子们很多,但其实是我们在这里学到了更多;有人说,感谢这里美丽的风土,感谢这里真挚的人情。


    7月18日,半天教学半天比赛,比赛的内容为课堂教学成果——合唱比赛和广播操比赛。孩子们又唱又跳,格外认真。我们支教团也献上歌曲,“我怕我没有机会,和你说一声再见,因为也许就再也见不到你……”歌声未了,队友们都已泣不成声。这遥远的地方,对于来自全国各地的队友们来说,也许真是唯一的一次,然而这短短的时间,却已经刻在我们的生命里。


    支点人生,克己奉献。这句短短的支教铭言,我相信不仅让我,也让我们支教一行的所有人受益。谢谢美丽的虾扎,感谢支教之行。

 

(文字整理/学生记者 李佳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