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简介:
刘舒霆,男,汉族,1993年11月生人,机电学院飞行器制造工程2011级学生。曾获“中航工业杯”国际无人机大奖赛创意大奖,CADC中国国际飞行器设计挑战赛一等奖等21项国际级、国家级比赛奖项,国家奖学金,优秀学生奖学金,三好学生,2012-2013年年度特别嘉奖之求是奖等荣誉称号。
获奖感言:
无限的兴趣是我理论学习的动力,昂扬的激情是我实践探索的支柱。我会以此作为新的起点,沿着知行合一之路,坚定地披荆斩棘。对于未来,我相信只有那些未知的真理才是人生路上最美的风景,而我也正在为之奋发前进!
事迹正文:
从明代王阳明提出知行合一,到近代陶行知的知行并重,“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成为了很多人前行的座右铭。细数三年的光阴,我始终贯行着融理于实、知行合一的人生态度。这种知行并重的人生态度,便是大学赐予我的最重要的财富。
始于兴趣,理为根基
小时候,我就对划过天际的飞行器充满了兴趣。2011年初,我以优异的面试和笔试成绩幸运地取得了南航自主录取的机会。最终,我以高分被南航机电学院录取,长空驻梦,我终于踏入了梦寐已久的南航校园,学习到梦寐已久的飞行器制造工程专业。大学的学术氛围一下就深深地吸引着我,我感受到前所未有的激动,尤其是与志同道合的同学一起求学,一起科研。
我义无反顾地加入了学校的航模队,开始在南航这片广阔的天地上,去完成曾经的各种梦想。刚进大学不久,我就在乔新老师的带领下制作了一台“波音787”客机的缩比模型,赴上海、山东莱芜等地参加雷击闪电试验和大学生科学创新比赛。这是我人生中第一次用自己制作的模型去参加科学创新比赛。在比赛现场,我以一个大一队员的身份为团队争取到宝贵的三等奖,这也是我人生中第一次获奖,亦是我为南航争取到的第一个荣誉!在学长和老师的带领下,我通过试验,通过对缩比模型的验证过程,系统地学习了利用缩比模型验证真实飞行器的理论体系,这无疑更加激发了我的兴趣与创造力!
回到学校后,面对大一的基础课程,刨根问底,实事求是的学习态度让我在基础课程学习中抢占先机。即使我将很多精力投入到动手的实践环节上,但是我也深知理论知识的重要性。大学的每一门专业课程,都是对我航空梦最好的给养。我始终以学好基础课程为目标,努力将绩点保持在高标准。通过学习基础课程,我对航模制作做出了更精确的计算,制订出更规整的工程计划以及设计图纸,我的创新水平也更具有专业性和学术性。
行于实践,知于思辨
有了知,最为重要的即是将理论融入实际,实践中求真理。大二的课程比较繁重,但我从容不迫,合理安排时间。每天晚上,我利用晚自习时间将当天的课程仔细推敲总结,而将周末的时间用在我热爱的航模制作上。在老师的指导下,我报名了当年的全国科研类科技创新比赛,且以第一制作者的身份制作了一台名为“止步者”的无人飞行器。这是一个完美的创意——将动力伞翼和高速的固定翼飞机结合起来,使一台飞行器既能高速巡航又能低速长时间留空。
制作过程中,我们广泛查阅关于带气室冲压翼伞的研究资料,总结出来一系列关于翼伞的折叠,自动控制等经验,为后续的研究突破奠定了基础。同时我第一次尝试使用复合材料玻璃钢制作飞行器,通过查阅资料,购买材料,询问老师,我凭借多年来的动手经验,制作出高精准的复合材料机身飞机,为赢得比赛增加砝码!
但繁重的课业开始让我们无法两头兼顾,比赛前一周,我们的飞行进入收尾调试阶段,但是课程也即将进行期末考试。于是我们就带着课本奔赴湖北荆门,在比赛的同时,复习考试课程。创意赛的评比是以答辩的形式进行,我将讲稿打印出来,对着PPT练习到深夜,突破了因为紧张而咬字不清的障碍。最终我们顺利通过答辩,取得了全国二等奖的好成绩。这对一个大二学生而言,已经相当艰难了,因为竞赛的对手都是研究生以上学历,不仅有更为扎实的理论,而且有充裕的研究时间与经费。历时3个月的制作过程,充满了艰辛和挫折,但在我带领下,我们的队员始终坚持如一,最终完成了飞行器的制作。我付出了无尽的汗水,换来了队员的欢笑,这样的科研类比赛的确是一场对意志力的磨练!
潜心理论,探索未知
我们要做到的不仅仅是知行合一,行的结果,即是新知。进入大三,我们的飞行器制造工程专业课开设起来。专业课与基础课程的教学方法有很大区别,课程更难但却更有趣味,我开始投入到更多的专业领域中学习。正所谓术业有专攻,我要想在专业领域有所建树,就必须进一步夯实专业知识,根据实际的需要,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在各类科创比赛的备战里,我需要补充大量的新知识,如制作模型的工艺、加工零件的设备和飞机的布局设计等。这些新知识进一步扩充了我的知识储备,反过来更好地指导我实践。两年一届的“中航工业杯”国际无人机大奖赛如期而至,我又带领航空宇航学院的同学奔赴北京参加大奖赛,在这样的世界级大赛中,我们再次捧得了三等奖的奖杯。
梁启超曾说,“学其所用,用其所学”。我正是抱着这样一种知行合一的态度,将学到的理论知识,运用到科学技术创新的动手实践中,再通过动手实践的需要,不断完善与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我认为,大学生就应该有勇于探索未知事物,敢于利用自己双手和大学提供的平台去解决学习问题,或实现奇思妙想的勇气。通过连续三年参加各种各样大大小小的科学技术创新比赛,我真正意识创意改变世界的生动内涵。
如今我幸运地获得了学校的免试研究生资格,师从李迎光老师开始了关于飞机复合材料结构设计与制造工艺方向的学习和研究。我将一如既往地践行着融理于实,知行合一的学习态度,凭借满腔的激情、无限的热情、严谨的研究态度,我期望在今后研究领域中能求得属于自己的更大成就与贡献。 师长点评:
刘舒霆有着过人的动手能力,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而在他身上最宝贵的,是天生有一种不服输的冲劲,以及坚持不懈的使命感。三年来,他始终严格要求自己,保持着优异的学术成绩的同时,他不断创新,为学校取得过很多大赛的荣誉。知行合一,我想他一定能将其诠释得很好。
—— 校科学技术协会航模队老师 朱国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