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怡静,女,汉族,1994年9月出生,共青团员,外国语学院英语(民航业务)专业2012级学生。曾获校长特别嘉奖之博世奖、优秀学生奖学金一等奖、立群奖学金、校三好学生标兵、校优秀团员等奖项和荣誉,连续两年获评校暑期社会实践“个人成就奖”、“实践先锋”荣誉称号。 获奖感言: “博世”不仅是出国看不一样的风景,不仅是结识外国友人,更是以己之力尽可能地促进各文化的理解,搭建文化交流的桥梁。作为一名外语学子,我会始终将“博览世界”和“沟通中外”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
罗曼罗兰曾经说过:信仰在于心连心地拥抱世界,在于不满足于感觉的灰尘。作为外语专业学生,拥有国际视野、搭建文化交流桥梁一直是我不变的追求;在短短的大学两年时间中,我的脚步从未停下——从南航校园迈向社会甚至跨越国界。尽管一路经历许多挫折,但敞开胸怀拥抱世界也为我展开了无与伦比的新生活。
学贯中西——夯实国际交流基础 大学以来我勤学笃行,不断在学习与实践中提升语言技能与跨文化交流能力。两年平均绩点3.9,位列专业第二,素质能力综合测评名列前茅,获2013-2014学年优秀学生奖学金一等奖。同时,我关心时事,多次参与省市级模拟联合国大会以及英文思辨会,组织英语广场,不断营造南航英语学习氛围,为国际交流打下扎实的语言和文化基础。
国际志愿——体验多元文化,传播中国文化 2013年寒假,通过层层选拔,作为国内志愿者,我与8名国际志愿者赴马鞍山为留守儿童开展为期15天支教活动。项目期间,我和台湾志愿者搭档,教授英语和礼仪文化,搭建“小小世界村”舞台,给乡村孩子们提供认识世界的机会,引导他们获得梦想力量;尽管天寒地冻,但和一群国外志愿者在泥瓦屋里为孩子们讲述课本之外的故事,我深深感受到生命的光和热。这也是我接触外国青年人的开端,第一次的亲密接触给我诸多感动和继续参与国际交流的动力。 2014年暑假,作为国际义工,我独自前往俄罗斯克拉斯诺达尔地区,担任Vita夏令营助教,负责10-16岁青少年英语及中文教学。一个月,30天,从不懂俄式英语到学会基础俄语;从无法接受食物到学会做当地菜肴;从难以融入当地的生活到习惯他们的节奏,从抗拒到接受再到爱上,我学会包容和欣赏他国文化。 项目之初,因为志愿者之间的文化背景差异造成的小团体现象极大降低了工作效率。为此我牵头组织破冰活动,呼吁大家敞开心扉,体验多元文化的魅力。此后,各国志愿者开始消除隔阂,开始学习分享:我们品尝正宗的土耳其咖啡,欣赏印尼的歌曲和舞蹈,畅聊欧洲各国风俗。在工作中,我学会与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协商与沟通。 8月初,我来到海滨城市阿纳帕,为俄罗斯青少年打开一扇了解中国的窗户。上课前,我尽全力认真备课,做PPT、准备相关视频,甚至准备了一些俄文版本,希望能够给他们更加直观的中国印象;课堂上,我教孩子们自己动手剪纸,做中国结,切实地感受中华文化魅力。同时,我尽力一字一句地用英文详细为他们讲解中国概况,教授汉语,教他们如何写自己的中文名字,也耐心地回答他们关于中国的一切问题。我离开之时,他们已经学会基本的中文问候,一声声“你好”,都是对中国的最大祝福。
搭建桥梁——组织外国志愿者体验真实中国 交流过程中我发现外国人特别关注台湾问题、独生子女政策、“雾霾”等,而他们的肤浅甚至错误的认识让我深感震惊。因此我加入国际非政府组织AIESEC,成为入境交流部门成员,负责招募外国志愿者来华参与志愿活动,搭建文化交流桥梁。 2013年4月,我正式成为“幸福微梦想Dare to Dream”国际支教项目负责人之一。三个月时间内,共招募来自包括法国、澳大利亚、突尼斯等16个国家和地区的27名志愿者前往甘肃定西开展夏令营。项目期间,我带领国际志愿者游夫子庙、观南京博物馆、逛新街口,感受既古老又年轻的中国;我带领他们享受中式美食,体验普通中国人的生活方式;我带他们从上海的繁华天地到定西的小小县城,体会中国不同地域的乡土人情;我和他们畅谈中国学生对未来的想法,让他们了解中国年轻的一代。从说起中国只识“北上广”,到认识“古都”南京等更多城市;从警惕中国人“商人式”的精明到感受普通百姓的淳朴善良;从难以理解独特的人口政策,到经历多次排队长龙恍然大悟;他们对中国的认识一步步深入。 哈萨克斯坦志愿者Aigerim曾经告诉我,“从广州到南京再到西部县城,我不再以标签来定义中国,它是鲜活的复杂的。曾经我疑惑的,到了这里才发现一切都是有根可循的。”凭借团队的努力,我们为外国志愿者更加立体、全面地了解中国提供了渠道。我坚信,当他们回国给朋友们讲述这次中国行,就将有更多的人了解真实的中国。 现如今全球化的发展要求高素质公民要有放眼看世界的国际化视野。作为一名未来的外语人才,我坚信自己能够通过语言能力和开放心态促进世界的交流。作为英语专业的学生,目光不应仅仅停留在书本知识上,还应该学有所用。 “以知识为友,与世界同行”是外国语学院的院训,更是我如今和今后奋斗路上的座右铭。扎实的专业知识加上对话世界的勇气,我坚信自己能够做得更加出色! 英语中有个短语叫“home and abroad”,作为外语专业学生,该同学不仅能在国内积极参与志愿服务,更能走出国门传播中国文化,在中西方之间架起一座文化交流的桥梁;她不仅将 “学贯中西,博览世界”作为信念,并且正在用实际行动践行着这个信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