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感恩的话题由于与道德纠结,一直是一个难题。感恩是难题,还因为它无处不在却又无形可捉。当下,很欣慰看到人们越来越关注德育问题,德育不仅仅停留在书面或是理论说教,而是以丰富多彩的活动指引人们把“感恩”融入到日常生活的实践细节之中;但同时也有种现象,似乎越来越多的德育工作将“感恩”与“回馈”等同。
数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我们遵循着“孝子之至,莫大乎尊亲”的古训,从小到大的教育让我牢记“哀哀父母,生我劬劳”。因此,我要“努力学习搏一个光明的未来,等功成名就光宗耀祖之时再好好回馈我的父母”成为了大家共同的追求,因为我要“感恩”父母。如果另一种视角审视,这种根深蒂固的思想其实是把父母的爱当成了投资,把感恩仅仅当成是回馈,使得人世间最伟大最崇高的爱变得有些狭隘,甚至庸俗。
记得一句话,大意是说,道德是一种绝好的武器,进可攻退可守,你不能指责,甚至无法逃避。有关感恩中出现了越来越多的商业秀,诸如“下跪感恩”“洗脚感恩”“师生们痛哭失声的感恩讲座”。一旦拒绝这些高调的感恩秀,就会被某些人指责没有一颗感恩的心。大家之所以会有这种“道德绑架”,默许这些商业感恩秀的做法,是因为他们理所当然地把“感恩”当成了“回馈”,从心理上认同“感恩就是你有恩于我,那么我就必须为你做些什么来报答你”的观点和做法。
与其把“感恩”看作是一种高冷的道德品质,把感恩和回馈画上等号,莫不如将“感恩”看作是一种积极的情感或是生活态度。比如说,看到干净的街道,不会为环卫工人的辛劳歌功颂德或是非得要以矿泉水相赠,因为这是回馈;而情不自禁地想要维护良好的环境,拥有明媚的心情对周围的人和事报以真诚的微笑,这才是感恩。
感恩不只是回馈,不宜用法律或是道德准绳鞭笞,让人在受惠的同时一定要为施惠者做些什么。那么感恩到底是什么?或许是受惠的同时将对周围的爱内化为情感,再外化到每个人为人处世的生活细节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