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在开学典礼上闫旭作为新生代表发言时,中国科学院院士我校原校长朱荻亲手为他佩戴上校徽。这是一种使命,他承载着两代南航人担当精神的延续,肩负着三代南航人的职责;这也是一种压力,在全校同学面前许下了光荣的承诺。他用努力和奋斗;用肩膀,担当起了自己不悔的青春。
立志笃学,胸怀航空
从小闫旭生长在航空国防工厂的家属区,他的家庭见证了新中国航空工业的发展,从爷爷开始,家里的几乎每个成员都从事着与航空的工作,一干就是一辈子。早晨,伴随着他起床的是航空报国的广播,晚上,伴他睡去的是挂在墙上,航空世家的张张奖状。爷爷常对他说:“为了航空事业,献了青春献终生,献了终生献子孙,你要好好努力啊!”这句话对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他一路走来,又考入了爷爷等老一辈曾经学习过的南航。
实现志向,要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作为一名大学生,首先要做的就是学好自己的专业,这是一切奋斗和尝试的基础。他时刻牢记这一点,他明白掌握了理论知识,就像即将振翅的天鹅,必须先要学会起飞。他认认真真学习每一门课程,严格要求自己,他常常为了找一篇论文,找一本好书,跑遍整个图书馆,捧起一本寻获的《晶体管电路设计》,在书架旁站了整整一个上午。
经过两年的努力,他大一学年绩点3.7,大二学年4.2,名列专业第一,获得了包括国家奖学金、中航机电特别奖学金(一万元)在内的一系列荣誉,这也为他的飞翔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知行合一,鸿鹄铸翅
鸿鹄要想高飞,需要健壮的翅膀和不畏艰险的心智。他一直在思考,要用什么,去收获成长;用什么,磨练自己的翅膀。
首先科创来到了他的身边,他走上了一条交织着痛苦与喜悦的成长之路。校电赛中,他在一次次想要放弃的时刻,却又选择了一次次坚持;App大赛中一波三折,他多少个昼夜换来了奖状。最令人感动的是今年夏天,是他一整个夏天的坚持;是每天早8晚11,泡在实验室;是一本本书籍,一片片芯片的学习;是三天四夜10个小时的睡眠。躺在实验室的地板上,他感叹着人生,其实他知道他是在一笔一划认真的书写着人生。辛勤的汗水,换来的不仅仅是一张省二等奖的证书,心智的成长,技能的获得,都让他收获了很多很多。除了省电赛,闫旭还作为负责人,申请了一项国家级科创项目,经过不懈的奋斗,已经做出成品,并已申请国家发明专利一项,项目仍在稳步推进中。
学生工作也来到了他的身边,他积极投身到服务同学,服务学院,服务社会的事业中去。历任中心组副组长、院科协主席、0412党支部副书记。这其中,每一份工作都有着自己独特的故事,其中最精彩的留给了科协。最初他是调入科协的,对这个组织不熟悉和大二学业的逐渐加重,他曾迷茫过,也曾想过放弃,但是责任在肩,他没有放弃自己的孩子。他调整好自己的心情,积极把热情投到工作中去。参与组织了包括TI杯嵌入式大赛、科创基金发布、科创培训班、编辑科创爱好者杂志等多项活动。经过努力,四院的科创氛围变得越来越浓,科协成员校级以上比赛获奖7人次、省级以上比赛获奖4人次、参与院级科创项目的人数达到科协人数的四分之一。除了学生工作,他还做了整整两年志愿者,从校庆到亚青再到“省赛”志愿服务,都有他的参与。
志存高远,扶摇而上
科创的训练是为了练就飞翔的技能,学生工作的历练是为了练就成熟的心智。当代优秀人才,还需要有宽阔的眼界,宽广的胸襟。拥有国际化的视野也是当代大学生,有志之士的必要条件。
大二开始,闫旭开始提升国际视野。他利用暑期的时间,放弃了假期,留在学校,参加了两门暑期国际课程的学习,国际课程让他了解了西方老师的授课方式、学习方式。他还积极申请了优秀学生交换生项目,即将于明年前往澳洲走进RMIT的校门,进入西方的大学,去感受文明的碰撞和科技的交流。这一年,为了实现这一切,他在英语上下足了功夫,从CET-6 398的低分到533的优秀再到托福87,一步步前进着。他说,出国不是为了崇洋媚外,更不是为了移居海外,而是为了学有所成,把西方先进的技术靠大脑带回国内。在2013—2014学年的评优评奖中,闫旭同学获得了校长特别嘉奖之“鸿鹄奖”,这个荣誉的含义与他的精神是何等的一致。
祖国的航空事业正在蓬勃发展,但与西方还有一定的差距,时代呼唤着有志青年投身蓝天,投身国防,一步步他向着成为祖国优秀航空人才的梦想前进着。他充满信心,在未来成为一名优秀的航空人才,为祖国的航空事业去做贡献。
师长的评语
闫旭同学树鸿鹄之志,立志航空报国。学习上,一丝不苟;科创上,求真务实;工作上,踏实肯干。他向着成为优秀航空人才的梦想,一步一个脚印,历练着本领,收获着成长。我相信在不久的未来,他会飞上自己想要的蓝天。(潘时龙,教授、博导,雷达成像与微波光子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常务副主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