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慎芳,女,1968年生,航空宇航学院教授。
学海无涯,凡学有所成者,都是“守得住清贫,耐得住寂寞”的大家!尤其在中国这样一个上有几千年“男尊女卑”历史背景,下有视“女博士”为除男女之外“第三类人”的环境中,若是一个女人想要摘得科研桂冠,勇攀学术高峰,可谓难上加难。但我校航空宇航学院袁慎芳教授,却凭借其钢铁般坚强的意志和女人独有的坚韧与细致,日积月累,排除万难,终成“巾帼不让须眉”之典范!漫漫科研20余载,她先后被授予“杰青”(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的简称)、“长江”(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等荣誉;入选国家“万人计划”;主持过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国防“973”专题、国家“863”及国家重点型号攻关项目等;获得国家和省、部级科技奖10多项;获得国家发明专利授权32项、软件著作权7项;发表论文220篇;出版国内航空结构健康监测领域第一部专著《结构健康监控》……在这无数个令人欣羡的荣誉背后,是无数个辗转反侧潜心科研的夜晚,无数个伏案疾笔钻研学术的白天。袁慎芳教授献身科研的精神犹如梅花——“雪虐风号愈凛然,花中气节最高坚”!
春风化雨,燃科研强国梦
袁慎芳出生于1968年,童年时期是一个爱唱爱跳,活泼可爱的小女孩。在学校庆祝“六一”儿童节的舞台上,她5岁参加跳舞比赛,10岁参加演讲比赛,14岁被评为“三好学生”。这样一个美丽的小姑娘 如何成长为“科研女杰”?是谁在她心中播种下第一颗科研的种子?这就不得不说到她的导师陶宝祺院士。
陶宝祺是我校首位院士,不仅学术底蕴深厚而且科研成果丰硕,德才双馨的他对研究生的培养也独具匠心。就是他为袁慎芳开启了学术的大门,带领她走进了科研的世界。在导师的用心引领下,袁慎芳对科研的兴趣越发浓厚,而导师开辟的全新研究方向——智能材料与结构研究,更让她兴奋不已,对科研几乎到了“痴迷着魔”的程度。上世纪90年代初,刚刚从美国威斯康星大学结束了重大研究工作的陶宝祺,一回国便开始在智能材料与结构这一全新领域开疆辟土。美国在这一研究领域也刚刚起步,陶导师可谓是中国航空智能材料与结构研究的开拓者。那时刚入师门不久的袁慎芳犹记得,智能材料与结构研究之初,便陷入了“没钱、没人、没设备”的“三难”境地。面对一个追赶美国、强我中华的高新科技领域,陶宝祺院士壮志在胸,“只要肯干,努力干,想办法干,总能干成的”。导师对科研的执着追求和必胜信念深深地感染着袁慎芳。10年里,随着一个个技术难关的攻克,我校的航空智能材料与结构研究所,也一步步发展壮大为国家智能材料与结构航空科技重点实验室,一系列重要成果的问世,促进我国高新科技领域迈上新的台阶。
从硕士到博士,再到1996年留校任教,袁慎芳一路跟随导师前行的脚步。无论是学术思想,还是学术精神,她都深得导师衣钵。2001年,恩师匆匆走完了65岁的人生历程,袁慎芳便挑起了智能材料与结构科技重点实验室的大梁。“仰之弥高,钻之弥坚。”对于科研,袁慎芳不追求“大而广”而是追求“专而精”。20多年里,无论智能材料与结构研究是高潮还是低潮,袁慎芳始终扎根于此处了,心无旁骛,孜孜以求。
兢兢业业,筑科研兴国路 面对航空业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为了更好地把握国家航空重点型号发展所带来的巨大发展机遇,袁慎芳教授带领她的科研团队,刻苦攻关,长期致力于智能机械结构与航空健康监测方面的创新研究。凭借其一贯敢为人先,不怕苦、不畏难的科研精神,她面向大尺寸、复杂航空结构,创造性地提出基于智能无线传感器网络及主体协作的轻量化监测及分布式协作型健康监测新方法;同时还提出三维编织光纤智能复合材料结构的实现及基于光栅波长解调- 5F——B腔干涉的混合方法,最终攻克了长期以来的科研难题,实现了结构内部参数的温度/力学参数的同时测量……如今,袁慎芳教授的诸多科研成果已在多个军、民用重点工程型号得到广泛应用。“推动航空智能结构与监测技术的发展,为祖国的航空航天事业做出贡献。”这是袁教授投身科研二十余载最大的心愿!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袁慎芳教授的成功并非一蹴而就,这从她一路走来,进行过的诸多科研探索可见一斑。袁慎芳教授先后主持过国家青年杰出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和面上项目、国防973专题等7大项目;先后获国家级和省、部及科技奖10项,并获日本先进科学协会等机构联合授予的JFC2005大会奖;先后获国家专利授权24项,国家软件著作权7项;她2004年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人才计划”,2010年被评为“江苏十大优秀专利发明人”,2011年获“中国航空学会青年科技奖”,2012年获“国家杰出青年基金”,2013年入选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及科技部中青年领军人才。
爱迪生一生有1097项发明,当记者问他如何做到时,他说:“我从失败走向成功”。袁教授的诸多成果表明:在经历过无数次尝试、无数次失败之后,她仍然坚持不懈,才会最终获得成功。袁慎芳教授在科研道路上表现出的顽强精神和必胜信念,是科研人学习的榜样,更是所有追梦青年效仿的楷模!
宽严有度,育一代科研人 袁慎芳教授的工作时间是数着分钟过的,但学生的培养问题在她看来却是重中之重。“没有南航的培养,就没有我的今天。为南航培养更多的青年才俊才是我义不容辞的职责。”她不仅教给学生科研的方法,还如同自己的恩师一般,将自己做事的态度、为学的精神一并传授给学生。
她每周都会听取每个人的工作报告,并详细给出自己的意见,指导学生开展科研。她还会定期和学生议方法、聊人生、谈理想。当学生在科研过程中遇到问题时,袁教授常常引导学生:“研究生要注重培养自己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要从基本理论出发,不仅仅是自己能理解,更多的是要能够通过自己的阐述让别人理解。”她鼓励学生多实践,在实践中培养自己的能力和品格,在实践中体会自身成长所带来的成就感;当学生面对科研难题稍显怠惰时,她会严肃又诚恳教导学生:“要正确地认识到人生的每一个阶段的任务,千万不要太珍惜自己当前的剩余价值,如果年轻的时候不通过思想上的创造力以及身体上的行动力将价值挖掘出来,那么等年轻离去的时候,价值也走了,留下的只有剩余!现在的任何磨难、任何困难,都是为了留住个人价值而存在的”;当学生面临生活上的难题时,她就像一个温暖贴心的“大姐姐”:会耐心与生活上有困惑的同学沟通交流;会悉心照顾生病的同学,帮他熬粥;同学工作遇到问题时,她也尽力帮忙……
如今,已过不惑之年的袁慎芳教授已经桃李满天下:培养博士生14名、硕士生近30名。其中,邱雷、吴键、王强、梁栋等入选“香江学者”,到高校工作不久都获得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资助;蔡建、董晨华等已成为企业的科研骨干;王磊、李刚、刘沛沛、刘梦龙等都被智能结构领域国外知名教授“相中”攻读博士学位。赵霞博士年仅35岁就研发出填补国际空白的智能缆索,为公司赢得荆岳长江公路大桥、泗阳大桥等“大订单”,已被聘为法尔胜光电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并入选“江阴市大杰出青年”。
创新为治学之魂,唯实为治学之基,执着为治学之本,淡泊为治学之境。袁慎芳教授半生奉献科研事业,她致力创新、唯实笃行、坚韧执着、淡泊名利。以学术为事业,将科研作为一种生活方式,不断追求卓越,成功竟不期而至。真正的学者,视功名利禄如浮云,把学术追求作为人生的最高价值。这正是袁慎芳教授二十余载献身学术、科研报国的真实写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