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将进入6月“高考时节”,与此同时关于高考改革的消息也陆续被媒体披露,引发全社会的关注。教育改革在何时何地都是重中之重的改革,但多年来中国的教改仅仅是围绕着高考、中考等考试节点做文章,并没有在本质上改变中国教育资源严重分配不足、学生入学机会不公平、学生学习情况仅靠一张考卷评判等深刻问题。 关于中国的现行教育制度以及教育改革,著名经济学家郎咸平教授在2014年4月推出的最新力作《“新政”能否改变中国》中,做了鞭辟入里地解读。 在中国,做学生非常辛苦。做父母,那更辛苦。为了让子女念重点学校、重点班, 真的是费尽心力,绞尽脑汁,运用各种关系才把孩子送进去。可我们的重点学校、重点班数量有限,那么多的学子争先恐后地往上爬,导致我们学生的负担过重,父母亲也是负担过重。 学生的父母一直有一个错误的观念,就是“小孩子千万不能输在起跑线上”,对不对?换个思维讲,输了又怎么样呢?你觉得会影响人的一辈子吗?我以自身经历为例,和各位讲一讲。我从小就输在起跑线上,念初中的时候,不只是念普通学校的普通班,而且是属于最差的“放牛班”。 为什么叫“放牛班”呢?就是这班里的学生,是绝对没有希望继续升学,初中毕业就要去就业的。我当时的想法是,准备做一个木工师傅。但是最后辗转这么多年,还是念完了博士。 不过,有我这种想法的人是极少数,大部分父母都逼着子女上重点学校,上重点班。为什么? 拿陕西省的高考举个例子。2010年北大、清华在陕西省进行自主招生,参与的学生98.9%都来自于西安的五所超级重点学校。这就是为什么,学生的父母通过各种方法让子女进入重点学校;就算没进重点校,至少也要上普通学校的重点班。 也是因为这个原因,我们的教育部等有关单位推出了所谓的“减负令”。你们猜过去几十年里,我们的教育单位、教育部门推出了多少个“减负令”?56个,1949—1967年推出37个,1977—2000年推出12个,2000—2013年,推出7个。 那么,学生觉得自己减负了吗?根本没有。 但我在这里想给各位谈一个悖论,就是“你可能减负吗?”什么意思?美国人的第一志愿是想上哈佛大学,日本人的第一志愿是想上东京大学,中国人的第一志愿是想上北大、清华。我们再看美国、日本、中国的高中毕业人数和大学录取比例,美国想上哈佛的高中毕业生有0.06%的机会能最终被录取,日本想上东京大学的高中毕业生有0.19%的机会,中国想上北大、清华的高中毕业生只有0.04%的机会。 所以,请你记住,你想上名校就不可能减负。日本有句话,想上东京大学就得“四当五落”。什么意思?晚上睡四个小时的人,才有可能当选,进入东京大学;如果睡五个小时,那就只能落榜。你想进名牌大学,就一定要花大量的时间读书,这就不可能实现减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