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旗”为“寒门学子”飘扬

来源:南航报作者:周新华供图:时间:2014-04-24浏览:522

 
    陶渊明《五柳先生传》里的名句“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是对中国知识分子理想人格情操的美好期冀。而对寒门学子而言,苦难和贫穷无疑是人生道路上的羁绊,需要坚强面对。“将国家资助政策的阳光雨露洒向贫困学子,为他们铺平求学之路”,正是刘红旗所从事的学生资助管理工作的意义所在。深信“只有阳光普照、春雨滋润的花才能竞相绽放”, 7年里,这位“80后”心系贫困学子,兢兢业业地奋斗在资助管理工作的岗位。他以饱满的工作热情、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赢得了领导、同事、学生、家长的多方好评。他好似迎风飘扬的 “红旗”,激励着贫困学子点燃理想的火炬,扬起前进的风帆。
资助工作“勤思量”
  
    2006年,我校成立了助学中心。2007年,伴随国家新资助政策体系的发布,我校的学生资助工作也进入了发展的快车道。作为资助管理工作的基层负责人,刘红旗见证和推动了我校资助工作的不断发展。面对全新的学生资助工作,他一直在思考:怎样才能营造一个良好的资助育人环境,建立运行顺畅的学生资助机制,使党和国家、学校的资助政策不走样、不变形,真正惠及莘莘学子,真正使每位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生活有保障、学习有动力、发展有平台?为此,在资助实践中,他坚持把“资助一名贫困学子,成就三代家庭幸福”的助贫理念和实现困难学生受助、自助、助人的育人主线紧密结合;把解决学生的实际经济问题与做好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紧密结合;把保障学生的现实求学问题与提高学生未来事业发展能力紧密结合,完善了我校物质资助和精神资助并行的服务发展型资助模式,通过“奖、贷、助、勤、补、减、免、偿、导”等多种资助措施,对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实施全方位、立体式、多元化资助和教育。
  
    为让阳光普照到每一位贫困生,在刘红旗的大力推动下,我校充分利用招生宣传、录取通知书邮寄、入学报到、毕业离校等重要时机,做好专项资助政策的宣传工作。受助学生暑期政策宣传小分队、学生资助服务队、学生资助热线、学生资助课堂等宣传学生资助政策的阵地和平台相继打造,学生资助管理中心软硬件建设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2007年以来,累计为 7864名学生办理了校园地国家助学贷款,为3589人次学生办理了生源地国家助学贷款;让近4000名贫困学生获得了逾千万元的生活费资助;为近2600人次的学生办理了困难补助;通过与江苏省慈善总会等社会慈善机构建立合作机制,先后为20余名学生提供近30万元的重大疾病应急救助。
资助体系“巧建构”
  
    如何对贫困生进行认定,如何分配协调奖助资源,如何募集奖助资金,如何实现资助管理的信息化等诸多问题常常萦绕在刘红旗的脑海。他一直坚守着一个信念:创新,唯有创新才能解决这些问题!他指导制定了资助管理与服务的一系列制度,通过调查研究探索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模式和基于学生发展需求的资助分配方案等,实施国家助学贷款质量管理工程、园丁励志奖学工程、校友励志奖学工程、南航之友助学工程、勤工助学规范化工程、绿色通道引航工程、重点群体特别关爱工程等创新举措,不断拓宽社会捐赠渠道,形成了多元化的资助投入体系。“学习是解决一切问题的方法来源”,对于工作中的难点,刘红旗总能通过理论学习寻找到科学的解决之道。基于工作问题的凝炼,他先后承担教育部、学校课题5项,撰写论文、报告数十篇,多篇工作论文入选《江苏省高校学生资助育人研究》征文专辑。
  
    且思且行,通过把学习和研究的成果应用到工作上,他在贫困生动态认定体系、双资助模式、国家助学贷款风险管控体系、学生资助精益化管理、诚信感恩教育等方面强化了学校特色,同时这些创新实践也因特色鲜明和育人成效显著得到了主管部门的表扬和表彰,我校连续2年获省学生资助工作先进单位等荣誉。他曾受邀参加全国高校学生资助育人工作实践与理论研讨会并做主题发言;作为江苏省高校学生资助工作的先进单位,他代表学校参加了省教育厅召开的2011年度学生资助工作新闻发布会,介绍了开展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工作的做法。我校卓有成效的学生资助管理创新工作,也吸引了多所高校和省级资助管理部门前来学习交流。
资助育人“勇践行”
   
    “高校学生资助工作说到底,就是按照国家的有关政策做爱心工作,是做善事,做好事。”但在刘红旗看来,高校学生资助工作不能仅仅止于此,还要时刻牢记作为教师育人的使命,通过管理和服务以真爱培育真爱,在为每位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提供平等发展的机会与平台的基础上,更要让他们心理上自信、精神上独立、人格上自强。为此,他深入开展资助育人载体创新,着力推动资助育人工作持续发展:通过组织公开答辩会、优秀学生事迹送讲会等多种形式开展典型励志教育,发挥评优评奖的激励导向功能,激发学生自强不息的主动性;通过建立学生助理学校,针对贫困生个人发展的短板提供专业化的训练和指导,发挥勤工助学的育人功能;通过积极落实自助式勤工助学实体(如爱心报刊亭、爱心车行等)的开发,提高学生勤助自助能力;通过开展“诚信感恩教育月”,增强学生的感恩意识和信用意识,使得我校国家助学贷款合同履行率位居全国高校前列。
  
    刘红旗带领学生资助管理中心在全校构建的服务贫困生成长发展的良好育人环境,培养了贫困生自强自立的精神、诚实守信的品质、立志成才的意志以及勇于担当的责任感。我校学生资助育人工作的成效也受到全国资助管理中心、中国江苏网、江苏新闻网等多家单位的广泛关注与好评。一位学生曾满怀深情地对他说:“刘老师,也许我只是众多得到过您帮助的学生当中的一个,但您的帮助,可以说是改变了我一生的命运,真心地对您说声谢谢!” 7年来,正是对寒门学子的爱与责任,让刘红旗在资助管理的岗位上事无巨细、全情付出,温暖了无数寒门学子的心房。
 
 
    刘红旗,男,1981年生,学生处学生资助管理中心主任。
      
    7年来,他坚守在学生资助管理岗位,创建学生奖助工作崭新平台,每年通过各类奖助学金、困难补助、勤工助学、学费减免等多种形式为近8000名学生提供奖助逾2000万元。先后帮助11453名学生办理了助学贷款,累计金额逾1.54亿元。他卓有成效的工作受到了全国同行的赞誉,学校连续两年获评为江苏省学生资助工作先进单位。获得教育部高校学生资助育人论文一等奖以及WOSC15届年会和2011IEEE GSIS国际联合会议优秀论文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