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路上的引领者--我眼中的导师张平则教授

来源:南航报作者:王 琼供图:时间:2014-03-13浏览:1251

  
    岁月如梭,一晃3年的时间已经过去了,从研一新生逐步成为在学术上小有成绩的“科研达人”,改变我的正是我的母校——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和我尊敬的导师——张平则教授。在导师的悉心指导和以身垂范下,我不仅锻炼提高了学术研究能力,更加懂得了如何做人的道理。毕业之际,回首在母校3年的研究生生涯,依然历历在目:那些与导师相处中的点滴,那些为理想拼搏过的岁月,那些在学校留下过的美好,将永远铭刻在我的生命中。
育人为本,唯实创新
  
    2011年我参加了全国研究生入学考试,我的总成绩并不理想,进入课题组之后,总感觉自己与别人的差距很大,也没有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张老师发现这一情况后,便开导我说:“只要进了研究生这扇大门,大家都处于同一起跑线,并不需要为此前的失败而沮丧,你所需要的是在后续的学习生涯中更加刻苦、更加努力,这样你会取得更好的成绩!”张老师的一言一行深深影响着我,坚定了我坚持走下去的信心。
  
    对研究生的培养过程中,张老师始终坚持“育人为本,唯实创新”的理念,在每一届研一新生开学的时候,张老师都会安排整个课题组的组会,通过与新同学的交流沟通,了解他们内心的想法和兴趣爱好,并以此来指导学生选择适合他们的研究方向,希望能够最大限度地激发他们的潜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每个月,张老师都会把学生召集起来开展学术沙龙活动。通过交流与讨论,可以让同学们及时发现课题进行中的问题,思考解决问题的办法,同时也了解到自己研究方向的最新成果,为下一阶段的项目实施提供新的思路。对我而言,每一次的学术沙龙,不仅能锻炼我的口头表达能力,也使我的思维空间更加开阔,这对我求职有很大的帮助。为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提高创新实践能力,他除了要求我们在各自的研究课题方向上有所突破之外,还鼓励我们积极参加校内外各种创新竞赛。课题组陈小虎同学于2012年成功申请到校研究生创新基地(实验室)开放基金1项,并以高分通过结题答辩,顺利结题。今年,张老师还作为学院“挑战杯”创业大赛的指导老师,为参赛选手提供强有力的专业理论支持,继续“发光发热”,促进学院的发展。
  
    和蔼可亲、平易近人的张老师总把我们当成自己的孩子,他总会非常细心地去了解学生在生活方面所遇到的各种困难,并尽可能地给予帮助,让我们感受到了家庭般的温暖。周末和假期时间,张老师经常组织学生聚餐、体育锻炼、户外活动等,学生与导师之间的感情与日俱增。他在教学工作忙碌之余,不忘时常提醒学生在忙于实验的同时,也要注意自己的身体健康,因为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嘛!
细致严谨,认真负责
  
    张老师不仅教会我们专业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他以严谨细致、踏实苦干的科研态度、孜孜以求的科研精神深深地感染和激励着我们,真正起到了“传道、授业、解惑”的垂身示范作用。在每个项目的起始阶段,他总是早早来到实验室,了解实验的操作流程,亲自检查各个实验设备的主要性能,以确保实验过程不出现任何安全事故;实验结束后,他还要亲自把关,翻阅实验记录,反复检查各类实验数据,确保结果真实可靠。他时常教导我们说:“实验失败了不要紧,但不能在实验中弄虚作假,篡改实验数据;要不断学习积累,而不要在科研的道路上急功近利,恨不得付出之后立马就有回报。”他还时常告诫我们,“在学术的道路上应戒骄戒躁,要静下心来,坚持不懈、刻苦钻研;做任何事情都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成功总是属于积极进取、不懈追求的人们。”
  
    在日常工作中,张老师要求我们遇到解决不了的困难时,要学会虚心请教他人,不要一味地钻牛角尖,要学会团队协作。这些教诲对于我们以后走上工作岗位也十分受用。在每一次的组会上,张老师总是边聚精会神地听我们汇报,边记录下相关的内容。他对我们取得的项目成果作出肯定的同时,又针对我们的不足之处提出建设性的意见,再小的问题也不可能逃过他那一关,其严谨务实的科研态度可见一斑。
  
    生活中,张老师对学生和蔼可亲,但这并不意味着对我们学业放松,相反,他对我们发表学术论文的要求却非常严格。他经常要求我们发表的学术论文中出现的图表必须要做到完美,各类辅助工具的应用都要做到游刃有余。对于期刊的选择,他经常要求我们要多了解一些交叉性学科的期刊,开拓新视野,这样就不会使我们拘泥于固定的思维模式中,同样也有利于发表高质量的学术论文。对于文章中的所出现的语病和错别字,他都会一一纠正。对此,我深有体会,我的第一篇论文就是经历了六七遍的反复修改过程才最终得以发表。
甘为人梯,无私奉献
  
    材料加工工程是工科类专业,毕业后的工作岗位也是与工程应用相关的。我们的大部分研究课题都需要与工程应用项目相结合,为此,张老师非常注重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为了给我们提供更多接触实际项目的机会,他不辞辛劳多次往返于长沙、无锡、西安以及南京等地,课题组最终与中航起落架有限责任公司、无锡麟龙有限公司、西北有色研究院以及南京宝钛有限公司等多家单位建立了合作关系,使得围绕表面涂层一系列的工程实验得以进行。而且,在这一过程中,课题组的所有同学都能够参与其中,这不仅培养和锻炼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也为我们日后走向工作岗位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完成课题的过程中,困难是经常遇到的,而困难多了,大家免不了会出现浮躁的心理。在这个时候,张老师便会告诫我们说:“一定要克服在科研中浮躁的心态,凤凰也是涅槃重生,你们在追求真理的道路上更要不畏挫折,迎难而上,敢于挑战。你们现在的实验条件比我们过去强多了,更应该静下心来,打磨自己的耐心,使自己变得更加成熟。”
  
    此外,张老师也非常注重实验室设备和实验条件的更新与改善。为了使课题组的实验水平得到提升,增强科研竞争力,张老师与一些科研单位积极联系,为我们搭建了良好的实验平台,使我们能更好地获得实验项目成果,从而为我们发表高质量的学术论文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不仅如此,张老师也十分关心学生的就业情况。由于近几年的就业形势比较严峻,为了使自己的学生能有一份较好的工作,张老师积极联系合作过的企业和单位,推荐自己的学生去参加面试,他还联系已毕业的学生,利用他们的人际网络,为应届生提供一个投简历和面试的机会。他还会耐心地提醒学生在面试中需注意的方方面面,尽全力给予帮助,希望学生在走上工作岗位之后要低调做人,高调做事。
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张老师崇高的人格魅力与对科研孜孜不倦的追求精神深深影响着我们。即将面临毕业,即将参加工作,即将离开母校,即将离开导师,导师的教诲已深深植入我心,将伴随我的一生。感谢我人生路上的领路者——张平则教授!他的谆谆教诲和辛勤耕耘,会激励我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上再接再厉、勇攀高峰!
 
 
 
    小档案: 王琼,20119月考入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攻读材料加工工程硕士学位,主要研究方向为表面工程。硕士期间,学习掌握了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并开展了一系列有意义的研究工作,取得了优异的成绩:以第一作者身份完成2篇英文学术论文,已被SCI收录;参与完成校创新实验室研究生开放基金1项并获评优秀,参与完成课题项目5项;获评2013年校硕士研究生国家奖学金、2013学年“三好研究生”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