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科研点亮学生人生之路--我眼中的导师刘少斌教授

来源:南航报作者:孔祥鲲供图:时间:2014-02-20浏览:1444

 

    来南航电子信息工程学院攻读博士学位的4年里,我从初涉学术的硕士研究生成长为学术上小有成就的博士生。我的成长离不开导师刘少斌教授的悉心培养和谆谆教诲。“躬耕书海数十载,一点一推敲,一滴一研读;用知识明灯照亮学子之心。学术妙笔巧生花,一觉启灵犀,一察洞真知;用智慧钥匙开启创新之门……”这是刘老师获评南航第三届 “良师益友———我最喜爱的导师”时的颁奖词,也是我们课题组所有同学对他的一致褒奖。

  

 

    激励创新,在论辩中开拓思路

  

    4年朝夕相处的日子,刘老师的言传身教对我的科研素养和生活态度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刘老师说:“有价值的学术论文是衡量科研工作者水平的重要标尺。做科学研究不能满足于跟踪,而要创新,要想别人没有想到的东西,做别人没有做过的东西。”他认为,初涉科研的研究生要迅速找准对自己的研究有价值的前人发现,这就不仅要看论文发表的期刊级别,还要看论文发表过后的引用情况;要清楚本领域的热点和重点在哪里,科学研究的前沿和贡献在哪里。为此,研究生应该带着问题,由浅入深地、有针对性地进行文献阅读。
 

    除了定期的课堂教学外,更为重要、更让学生受益的便是刘老师组织的每周一次的学术沙龙讨论。所有学生按照研究方向,分组轮流汇报研究进展、科研灵感和文献阅读心得。每一个经历此过程的研究生,起初都会有深陷炼狱的挫折感,因为在学术问题上,导师的点评常常一针见血,不留情面,同一个研究方向的师兄弟之间也会争论得面红耳赤。但与此同时,在此过程中更多的是引发我们思考,从而使遇到的学术问题轮廓更加清晰,论证更为完备,研究得更加透彻。尤为重要的是同门师友之间的相互讨论与辩解,常常擦出思维的火花,学位论文选题往往在学术沙龙讨论中慢慢清晰起来。多次经历后,我从心底意识到了学术上的人人平等和责任担任。
 

 

    求真务实,在工作中培养情商

   

    刘老师强调:科研要讲求真务实。所谓“求真”,就是要在航空航天应用和国防应用中,寻找我们的科研活动能解决的问题;所谓“务实”,就是有的放矢地提高自己的知识和能力,以期圆满地解决这一实践中的问题。“理论知识只有付诸真正的实践才能显示出其中的奥妙,服务国防、服务社会才是科研的最终本质和归宿”。科研工作和学业上的精进固然是研究生阶段最重要的任务,但刘老师并不主张学生钻进书斋“两耳不闻窗外事”的科研方式。他说:“如果将创作灵感、科研能力归结于智商,那么团队协作能力、学术交流能力、获得科研支持就可以归结于情商。两者相辅相成,不可偏废。”
 

    与国防、军工研究所工作交流以及学术会议中,我们发现了问题,这些问题还需回到实验室由课题组成员协同解决。为此,刘老师说我们的课题组也是一个“小社会”,成员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必不可少。他希望研究生在“小社会”中学会处理方方面面的关系,学会团队合作,学会换位思考,对别人多一份理解、宽容,在别人需要时伸出真诚的援助之手,“那你得到的是更好的发展氛围和阳光的心态。”刘老师说,“做人远比做事更重要”。在他的指导下,我们课题组的研究生能将自己的研究方向和国防建设与社会需求相结合,在科研过程中,形成自己的子课题、子项目。2011年以来,以学生为项目负责人的课题就达到了7项。课题组还将日常的公共事务分为课题组网页与宣传、学位论文等资料收集、研究生津贴发放、保密与计算机管理、课余生活文化建设等9个方面的任务让大家承担,让每一名研究生根据自己的特长和爱好在课题组这个“小社会”中锻炼团队协作能力,在人际交往中提高情商。
 

 

    润物无声,为人生方向领航

   
    刘老师待人宽厚,罕有疾言厉色,对学生总是以正面鼓励为主。有时,他轻轻的一句点拨,总让我们有醍醐灌顶之感。每每谈到学术界因为项目、课题互不相让,最后发展为意气之争时,刘老师总是感慨不已,他常告诫我们在学术上要相互“补台”而不是“拆台”。对于学术问题,他总是一丝不苟,从学位论文的选题立意、框架结构,到语言表达、论文格式,他都予以悉心指导。他还鼓励学生利用国家和学校给予的对外交流的机会出国访学,到境外的学术研究机构攻读学位,联合培养,参与到国际学术会议的讨论中,丰富自己的科研阅历、增长见识,同时将外出访问的信息带回课题组和大家分享讨论。刘老师甚至资助有困难的研究生出国深造并为他们担保,课题组先后有4名同学分别赴美国布朗大学、肯特州立大学液晶研究所、日本早稻田大学和新加坡国立大学联合培养和攻读学位。同时,刘老师大幅度提高了研究生的待遇,使得我们课题组的研究生可以在较好的待遇下潜心从事科学研究。课题组专门留有资金,奖励在学术研究和工程实践中有进步的工作者。这些举措解决了很多研究生的后顾之忧,激励着对科研感兴趣的同学在更大的学术空间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
 
    难忘刘老师课堂上慷慨激昂的授课;难忘他求真务实的科研精神。毕业之际,唯愿导师“学术优先不动摇,追求卓越不懈怠,科研育人并重”的理念在南航发扬光大。
作者小档案:孔祥鲲,主要研究方向为等离子体光子晶体、人工电磁材料。攻读博士学位以来,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SCI、EI检索学术论文 16篇;在中科院JCR学术期刊1区、2区分别发表第一作者论文1篇和2篇,单篇影响因子4.08;论文被引380次。主持省级、校级项目4项。被我校推荐为全国优秀博士论文作者培养对象,先后获得国家奖学金、航天科工一等奖学金、“临近空间杯”博士生科技创新竞赛三等奖、“天宫杯”研究生实验竞赛三等奖;江苏省微波、毫米波与光波技术博士论坛优秀论文奖,南京市第九届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奖,并被评选为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1年度研究生“科创之星”“学长导师”“三好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