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人课堂独具风采心系教学重剑无锋

来源:李建明 崔皓作者:网宣供图:时间:2012-12-11浏览:490


  李冀湘大校是解放军理工大学军事教官,自1992年被我校军事教研室聘为教官至今已有20年了。提起李冀湘大校,南航学生不认识他的屈指可数。这不仅是因为大多数同学来到大学上的第一堂课就是他所教授的军事理论课,更是由于他的课堂特色鲜明,让人耳目一新,极难忘记。他的课堂热闹非凡,幽默笑话、师生互动,加上他的“必杀技”卖萌,听课俨然成了一种酣畅淋漓的享受,“太好玩了,是欲罢不能的课啊!”这句话道出了许多同学的心声。我们有幸采访了这位“萌老头”,听他畅谈教学、梦想……

 


  课堂教学如履薄冰

 


  
李冀湘主讲 《国防科技工业概论》这门选修课,他声如洪钟,不论多大的教室,只要他嗓门一亮,走神的同学会被吓一大跳。课堂上,当大家进行讨论分析时,他就在教室里“疾奔”。奇怪的是,他不是跑到回答问题的同学身边,而是跑到远离那个同学的地方,然后喊一声:“开始回答!”他这么做是为了让最远处的同学也能听到回答,锻炼学生发言的勇气。有人戏称李老师的课是体育课,也无怪乎有同学担心这样上课,他会体力不支。

 


  你很难想象这样一个对于课堂节奏拿捏准确、善于调动学生参与的老师,会用“如履薄冰”4个字来描述自己的教学感受,李大校说,这种让学生共同参与讨论的教学形式有别于直接教授现成的东西给他们,这样做是希望同学们能在问题讨论和场景体验中,自主发现知识、激发潜能。课堂上,他精心设置“交头接耳两分钟”“辩论赛”“上网手机检索知识”“当日新闻分析”“学生制作课件讲课10分钟及互相点评”等形式让同学们参与。这样,不仅拓宽了同学们的视野,使得知识更容易被接受,还使得学生搜集文献资料、使用网络搜索引擎以及各种电脑软件等技能得到提高。但是,这样的教学方式也就意味着老师掌控课堂教学进程的不确定性增大。即便如此,李大校仍坚持互动式研讨式教学,同学们感觉上一堂课犹如参加一场战斗,需要全神贯注以迎接层出不穷的问题。李大校说,互动式教学“要先打动自己,再去打动学生”。正是这种严格自律的精神,让他的课堂充满了惊喜。不论处于什么样的情绪中,他在上课之前都把自己的精神状态调整到最佳,然后精神百倍地面对学生,身体力行地激发大家的热情,和同学们一起投入到课堂教学中去。

 


  李大校认为就军事理论课来说,所有的武器知识、著名人物、军事思想都只是一个载体,让学生学会分析方法、享受分析过程才是最终的目的。李大校还把课堂当作学生面向职场的舞台,他把学生的发言当作职场招聘的表达,不仅对发言内容,而且还对谈吐气质进行点评,鼓励学生挖掘将来进入职场的基本能力———头脑风暴、现在招聘中流行的圆桌讨论模式,需要的正是这种有独立思考能力,善于发现、解决问题,善于与他人合作的学生,课堂上的探索无疑给了学生提前感受和适应未来职场的机会。“让学生发现自己”,这是李大校对自己教学追求的一个总结。这几个字背后是与时俱进的探索精神,更是李大校对教学的严谨认真态度、对学生未来发展的关心和负责。

 


  随身背着“百宝囊”

 


  李大校喜爱读书、涉猎广泛、长于思考,无论是军事、政治,还是心理学、生物学乃至哲学都感兴趣,他希望探究出各个学科之间的联系。接受采访时,他旁征博引,丰富的知识储备让记者惊叹。年过半百的他随身带着一个黑色的背包,里面装着《科学》杂志和书籍。李大校介绍说,他平时会通过阅览各种杂志书籍来了解各个学科的科研动向以及最新成果,“随着社会进步,知识的更新越来越快,不断地给自己充电,才能不落后于时代,同时读书也能开阔视野,培养品格。”

 


  在李大校的背包里,还有一个小笔记本,上面密密麻麻地写满了读书笔记和一些偶然间灵光一现的感想和小创意,他总是利用一切机会读书学习。

 


  军装是李大校背包里的必备之物。长期形成的军人气质,穿上军装的他很帅,但他在公开场合不喜欢穿军装。他解释道:“军队有规定,非公事不准穿军装上街,再说自己在生活中比较随性,穿上军装会给军人形象带来不利影响。”李大校说,平时他看到谁家有人抱着小孩就喜欢去逗,对着小孩子做鬼脸,说着就表演起了自己的“拿手好戏”,逗得大家哈哈大笑。上课前,他便把便装装进背包,换上军装进课堂。下课后,取出便装套在身上,去乘班车。
 

 

  博学而谦和,严谨而幽默,普普通通的一个背包就像一个多棱镜,折射出李大校色彩斑斓的人生。
 

 

  手机过时观念新

 


  可能有很多同学没有注意到,李大校用的手机是很多年前的一款三星手机,不像现在的智能手机功能丰富多样,这款手机只有基本的通讯功能,而且外壳也已经磨得几乎掉光了涂层。按理说买一款新手机,他还是能承受得起的,那他为什么不换一个呢?

 


  李大校说:“上了年纪的人用东西爱惜,不必追求物质时尚,可以腾出精力追求精神时尚。”他的手机虽然落伍,但他对智能手机却不排斥。他可以随手拿起一个学生的手机,畅谈高技术渗透到现代生活的方方面面;他还鼓励学生上课在“交头接耳”的讨论基础上用智能手机检索遇到的问题。

 


  “你们年轻人不能像我这样,应该合理追求时尚,多接触信息、接触社会,不能也不应该离开网络。”开明的李大校认为时代在不断变化,一成不变的思想是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但是很多人因为过度依赖高科技,最终由主动利用网络变成“被上网”,沉迷其中贻误学业,这是要注意避免的,也是李大校在课堂上再三提醒学生应当注意克服的不好习惯。
 

 

  对待“教”与“学”,他精益求精不放松任何要求,但是对于自己的物质生活却毫不在意,面对这种精神,除了敬佩和感动,没有更好的词来描述学生的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