坎坷人生路“梧槚”磨砺出
发布时间:2012-09-20浏览次数:864作者:周新华 董英杰来源:南航报供图:责任编辑:审核:
人物简介
朱梧槚,1933年11月生于江苏宜兴。1955年7月毕业于东北人民大学(现吉林大学)数学系,同年留校工作。1957年被错划为右派,“文化大革命”中又以莫须有的罪名被关进监狱长达10年之久,1978年年底平反出狱后于南京大学数学系任教,1980年任讲师,1985年晋升为副教授,1988年晋升为教授。1989年调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任教。主要从事数学基础、数理逻辑和计算机科学数理理论等方面的研究。迄今,个人或与他人合作发表论文200余篇,出版教材5部、专著3部、译著1部。1983年以来,与肖奚安教授长期合作研究,建立和发展了中介逻辑演算和中介公理集合论。从事数学无穷之逻辑基础的研究始于1956年,迄今已逾半个世纪,建立了潜无限数学系统,江苏省计算机科学与技术50周年(1958-2008)的相关学术会议确认潜无限数学系统为计算机科学提供了更为合理的理论基础。曾任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计算机科学研究所所长、教授、博士生导师,直到2004年初退休。曾应聘任汕头大学顾问教授,中山大学、大连理工大学、西南交通大学等高校兼职教授,南京大学计算机软件新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客座研究员,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人工智能开放实验室学术委员。曾任中国计算机学会多值逻辑与模糊逻辑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现任名誉主任委员。主持并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63”国家高技术项目、国家基础研究攀登计划及航空航天科学基金等10多项课题。主要荣誉称号有航空航天部劳动模范、有突出贡献专家、全国优秀教师等。
长期致力于数学基础、数理逻辑与计算机科学基础理论的教学与研究,发表学术论文200多篇、出版5部教材、4部专著和1部译著,论文在数学界与计算机界引起广泛关注;航空航天部授予“有突出贡献的专家和劳动模范”称号;享受政府特殊津贴;全国优秀教师。他与肖奚安长期合作研究,创建发展中介逻辑演算系统ML和中介公理集合论MS,开辟了数学与逻辑的新领域。权威性学术刊物《中国科学》分别以中文、英文版一次推出他们关于 “中介公理集合论系统”方面的100多条定理,计算机界、数学界的相关专家一致认为“这是一项国际首创的系统性的工作”,朱梧槚以丰硕的学术成果,成为国内外学术界的名人,赢得了人们的尊重和爱戴。一个夏日午后,我们怀着无比敬仰的心情,敲开了朱梧槚教授的家门,领略这位强者不寻常的风雨人生路。
跟着兴趣走:左手理想,右手勤奋
“我能够走上数学研究这条道路,源于兴趣、最初的志向和不懈的努力。而兴趣的培养,则来自于我的父亲和我的中学数学老师。”朱梧槚说,他的父亲是新四军区长、武工队队长,母亲出身于大户人家,嫁妆中有好几处当铺。虽家境富庶,父母却克勤克俭,热衷于教育事业。抗战时期,地方教育几近荒废,父亲用自家的钱创办了一所小学———大浦小学。小时候,父亲常买来《科学家传记》等书籍让朱梧槚看,引导他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从爱因斯坦、居里夫人等著名科学家身上,朱梧槚受到了很大的激励,立志学有所成,为科学进步和发展作出贡献。
成功的道路,本就不是一帆风顺的。1946年,朱梧槚在宜兴县中读初一时,期末算术考试不及格。通情达理的父亲没有一味地批评呵斥,只是在那个暑假找来书本,领着朱梧槚提前学习初二的代数课程。在父亲耐心的辅导下,他渐渐地对数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1947年读初二时,父亲受到敌人的追捕,朱梧槚被迫躲到乡下读书。在那里,朱梧槚遇到了一位好老师———毕业于日本东京帝国大学数学系的杨浩生老师,“杨老师学术渊博,数学课上得非常好”。自此,朱梧槚锐不可当,自初二直到高中毕业,数学一直得满分。朱梧槚自认为自己的智商一般,而学习成绩的突飞猛进除却兴趣,那就是夜以继日的勤奋。“在当时,学习到深夜十二点是正常现象,有一次学习到半夜,突然肚子疼,为了不耽误学习,就用桌子角顶住肚子疼的部位,坚持完成了当天的学习任务。”
功夫不负有心人。1951年7月,朱梧槚考入东北工学院建筑工程系,后又转入数学系学习。1952年院系调整,调入东北人民大学(现吉林大学)修读数学专业。令人意外的是,原本痴迷于数学的朱梧槚开始对哲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大二时,当他从必修课《联共党史》中学到“辩证唯物主义是一切自然科学的理论之源”时,朱梧槚对哲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一发不可收拾。本科毕业前的几年里,在著名哲学家刘丹岩教授的指导和帮助下,朱梧槚按照北大哲学系教学大纲要求,把所有的课程全都自学完毕。白天时间不够用,就晚上看;宿舍熄灯了,就在走廊、厕所里看。即使累得流鼻血,他还是“欲罢不能”,完成了6大本哲学的研学笔记。朱梧槚的哲学功底在大学时是出了名的,数学系科班出身的他经常会被请到哲学系的课堂,而他的博学也确确实实能“镇得住”台下比他年长的同学。朱梧槚说:“当时对哲学如此痴迷,是因为哲学能助推我的数学研究。如今,我能在数学领域取得一些成绩,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哲学思考对我的研究起到了指引的作用。”
跟着信念走:十年囹圄,潜心学术
1955年,22岁的朱梧槚从吉林大学数学系毕业后,留校任数学助教兼哲学助教。任教期间,他与数学老师徐利治教授从事希尔伯特23道难题中的第一号难题 “康托连续统假设”的研究工作,并陆续发表了4篇论文,其中2篇被列为国家级重要论文。后来,苏联学者在《数学文摘》上也对这4篇学术论文给予摘评。然而,就在朱梧槚准备在学术上大展身手的1957年,却在反右运动中被打成“极右分子”。在当时,对右派的处理有两个“出路”:要么“认罪服罪”劳动教养;要么回家,自谋生路。“要强加罪名给我,没门!”问心无愧、一身正气的朱梧槚毅然回到宜兴老家。他曾经被安排到民办中学教书,后又在“四清”运动中被清退出教师队伍。再后来,他做过小工,挑过土方,扫过马路……无论处境如何艰难,他始终没有放弃学术研究。为了谋生、学术两不误,他干起了修理发工具的行当,骑着自行车走街串巷,得空时便掏出书看。那时,他只能通过书信与徐利治教授探讨学术问题。他们计划从1960年起的10至15年内,合作完成《论无限》和《论悖论》两部著作。然而,席卷中华大地的一场浩劫———“文革”再一次打破了他的学术研究梦。1968年夏,朱梧槚以“莫须有”的罪名被当成“大特务”关押起来达3年多,后又被以“叛国”的罪名判刑10年,发落到农场劳改。
含冤入狱,失去自由,连续批斗、关押、折磨,朱梧槚也曾产生过沉沦的念头,“不能在学术上为社会作出贡献,那活着有什么意义呢?”但从小受过良好家庭教育、博览群书的朱梧槚,深知“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和司马迁比起来,我的困境又算得了什么呢?”思忖良久,朱梧槚重拾信念,毅然决然继续着数学研究。白天,是繁重的体力劳动。晚上,他拖着疲惫不堪的身躯,对着那彻夜不灭的狱灯,畅游于数学的王国。他常常写作、攻读到深夜两三点钟,有时甚至彻夜不眠,次日又照常出工。被朱梧槚学术上的拼劲儿深深打动、并有良知的农场领导和管理人员,不仅为他提供桌椅,还让家中送来研究用的资料。就这样,长达9万余字的数学论文《潜尾数论导引》和《论一维空间的超穷分割》终于写成。然而,当时有谁敢为右派送出书稿?又有谁敢录用“叛国犯”的论文?在得到农场领导批准后,朱梧槚便借用弟弟和弟媳的名义投递。他的论文在数学界引起重视,但是由于当时朱梧槚是劳改犯的身份,一切都无能为力。直到1978年12月23日,一辆吉普车飞驰到劳改农场,宜兴县公安局的一位局长亲自宣布:“朱梧槚彻底平反,无罪释放!”蒙冤达21年零2个月的他,结束了不堪回首的坎坷经历。
“我的名字是我父亲给我起的,梧、槚即是梧桐和山楸,梧桐和山楸皆为良材,周围是不长任何杂草的,他希望我成为一个品格高尚的人。”朱梧槚没有辜负父亲的期望,20多年炼狱般的经历,消磨了朱梧槚的青春,却消磨不了他献身学术的崇高理想和直面厄运的坚强意志。
跟着品格走:淡泊名利,奉献南航
无罪释放后的第26天,朱梧槚被南京大学聘为讲师,并于1985年第一批晋升为副教授、1988年破格晋升为教授。长期受迫害的朱梧槚,像是原子裂变般释放出巨大的能量。他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科研工作中。到南大的当年,就有7篇论文发表;给物理系学生讲授《高等数学》时,在学生评教的21项指标中,获得了19个“满意”和“极为满意”的好评。然而正当事业顺风顺水时,朱梧槚却应朱剑英校长的邀请,来到南航从零开始筹备计算机科学专业的学科建设。觅人才,建梯队,做研究,开课程……朱梧槚忙得跟打转的陀螺似的一刻不停。由于师资匮乏,他一个人承担起计算机科学专业从本科到研究生的相关课程。虽然学术事务繁忙、研究劳累,但朱梧槚对待教学却一丝不苟。在他看来,认真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基本职责。在朱梧槚的带领下,我校仅用4年时间,就建起了计算机科学理论硕士点,该硕士点当时江苏省只有南大一个,全国共14个,填补了我校计算机科学理论的空白,为后来我校计算机科学技术学科的强势地位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虽然为南航的专业建设和学科发展作出了贡献,但朱梧槚始终淡薄名利。他曾经婉拒了朱剑英校长力邀他担任行政职务的好意,“我的志趣在于学术研究,我只专心于教学和研究,其他名利与我无关”。 2004年朱梧槚退休,退休后的他没有静心享受生活,反而愈加“斗志旺盛”,“退休后,我可以全身心地去想、去做我最感兴趣的东西”。朱教授对于学术确实疯狂,晚上一两点起床,伏案做学问两三个小时,然后再小憩一会儿,大概五点起床,锻炼一小时后,再开始一天长达10个小时的学术研究工作。一分耕耘,一分收获。近10年来,朱梧槚陆续发表论文49篇,仅2008年一年,就有16篇论文被SCI收录、5部著作再版,并出版一部专著。2012年6月,朱梧槚的专著《数学无穷与中介的逻辑基础》又由科学出版社出版。已是耄耋之年的朱梧槚,用行动践行着他那“生命不止,奋斗不息”的人生信条。
谈起南航60周年校庆,朱梧槚亦感慨良多:“南航有一个很大的优点,那就是学术环境宽松、学术氛围良好,南航要继续保持并发扬光大。”朱梧槚一直关注南航的建设和发展,并积极建言献策,他由衷地说:“作为一个工科类学校的南航,第一,须文理兼修、并重发展。任何一门自然科学的发展进步,都离不开社会科学的理论支持,不能偏科,要广纳人才。第二,教学、科研要并重发展。教书育人是教师的首要职责,首先要重视教学,提高教学质量,这是对学生、社会、国家负责的头等大事;在此基础上,注重科研发展,两者齐头并进。” |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