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是一个喜欢自由的女孩,一个喜欢在杂乱中找寻规律的女孩。两年的大学时间,让她完成了从被动学习到主动学习,从考试型学习到生活型学习的转变。在学习的道路上,她努力着,奋斗着,快乐着,分享着,收获着。
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端坐在桌前细细品味这两年的学习经历与感悟。还记得大二上学期的一次班会上,班主任希望我能与全班同学分享我的学习方法和诀窍。毫无准备的我,没能给大家一个精彩的回答。带着这个问题,我开始慢慢回味两年来我在学习上的心路历程。
学习是一个转化、转移过程,将感官接触的书本知识、经历体验不断咀嚼、消化,再通过大脑的审核转移到自己内心。就如所有加工产业一样,“原料”、“加工工艺”、“过程管理”是三个不可忽视的重要支柱。
学习态度决定了学习原料的丰富程度,原料的丰富程度决定了学习的广度。
还记得大一的时候,我学习的主旋律就是为了考试。眼里只有需要考试的重点科目,“心无旁骛”地坐在图书馆学习、复习。后来终于认识到,我依旧停滞在高中的学习状态,以考试作为学习的“目的地”,导致学习眼界局限于考试指定科目、教学指定课本。在大二上学期,以项目《在线软件授权》成功申请学院科创基金后,我第一次强烈体会到了主动学习知识的快乐。和队员们一起讨论方案共同进步,面对问题主动咨询老师、上网查资料,想法设法地解决问题。这个过程,我们团队也摸索出一种“问题驱动”的学习方法,大大地促进了项目的进展。此后,我不再用大量的时间去研究考试会考什么,而是广泛的阅读专业书籍、文学书籍,向生活学习。
由此可见,真正主动的学习态度,不是去图书馆有多么早,晚上熬夜备考到多么晚,而是一种“好知者不如乐知者”的境界。
一种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就是一种精致的加工工艺,精致适宜的加工工艺影响着学习的深度。
对不同的原料,加工工艺有所不同。我会细细读每一本教材的前言、我会认真听老师讲的第一堂课,因为我正在仔细分析这门课程的特点,是概念多,公式多,还是偏重动手实践。针对课程不同的特性,灵活变化学习方法。如线性代数、信息论与编码,我将概念以图形化的方式表示出来,仔细体味概念间的差异与联系。而当我自学概率论时,我又仔细分析公式中的每个变量,公式使用的条件、场合。这种抓住特点的学习方法使我在普通考试、免修考试基本都能取得95以上的高分。我说服身边的同学也试着采取这样的方法,最后大家都纷纷认可它的可行性和高效性。
虽说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才是最好,但我认为针对学科特点变通的学习方法是普遍适用的。
不容忽视的还有,科学合理的过程管理影响着学习的速度。
再多的原料,再好的加工过程,没有合理的过程管理,也很难实现高产出。学习也一样,需要管理时间,规划进度,实施激励。有人说:“喜欢做的事,通常是自己已经做出成就的事儿”。我努力使自己忙而不乱,倘若顺利完成当天的计划,井井有条、详略得当,就小小的奖励自己一下,让自己时刻都有成就感。还记得与结伴学习的同学一起分别为自己制定一份学期规划书,并交由对方保管,这种方式让我觉得相互监督的策略也是一种良好的管理模式。
“乐知者”的姿态,变通的学习方法,井井有条的学习过程是保障学习高效率、高产出的不二法则。然而学习又何尝不是一种生活态度呢?
“很多人向往高度、向往巅峰,然而巅峰不过只是供人立足的一小块狭长之地。”偶有同学问到我的绩点,但我却常常答不上来。因为我几乎不关注我的成绩和名次。学习是超越自己的过程,而不是使绩点、名次超越他人的登顶过程。“立身苦被浮名累,涉世无如本色难”,看淡成败,着重自我超越才是不竭的动力源泉。
生活中“一份快乐,与他人分享后就成了两份快乐”。相对于一个人的踽踽独行,我更喜欢与同学一起奋发图强。一个想法,一份资料,一种简便的运算方法,一种高效的记忆捷径,我都会兴高采烈的与伙伴分享。记得初等数论考试前,复习资料很难找,我仔细整理自己的课堂笔记,并串联考试重点归纳总结一些常规方法与解题步骤,形成了一份复习资料,当我看见班里同学大多数都在使用的时候,来自大家的信任与分享的快乐,让我感到了莫名的欣慰。监督寝室的室友好好学习,与班长讨论如何浓郁班级学习氛围,带动周围同学的学习积极性,我一直在努力。
其实,无论是学习,还是生活,少一些琐碎,多一份专心致志,减一点压力,增一些快乐,身随心动,事情就不会复杂。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学会生活。学习的路还会难走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