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待科研,他坚韧执著,靠信念建筑学术大厦;对待教学,他尽职尽责,将汗水尽洒三尺讲台;对待学生,他谆谆教诲,用博爱描绘学子的美好明天。他以信念做基,用博爱写意,充分展现了一位科研和教育工作者的个人魅力。他,就是2009年度我校材料科学与技术学院新增博士生导师姚小泉教授。 科研中不变的是信念 1995年,从南京师范大学化学系本科毕业后,姚小泉被保送到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硕博连读;2003—2006年,他赴加拿大McGill大学做博士后研究工作。在中科院求学时,姚小泉很多时间是在实验室度过的,每天工作12个小时以上,连周六也不能休息。“科学研究往往是在纠正错误中进行的,有时辛苦忙碌一年,却一无所获。当初我对某研究有一个自以为不错的假设,并按照这一假设花了1年的时间做研究,却始终无法获得有效数据。为了寻找问题的根源,我又花了很多时间来验证,最终发现这个看似完美的假设本身出了问题。”,对于科研工作的艰辛与不易,姚小泉感慨颇多。在科研道路上,逐渐形成的愈挫愈勇的精神,伴随着姚小泉一路走来,并取得了不俗的业绩。2006年晋升我校教授以来,姚小泉主要从事有机功能材料、绿色合成与催化等方面的研究,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省自然基金及教育部留学归国基金各1项;获发明专利2项;拥有省级科研鉴定成果1项;发表学术论文24篇,其中SCI收录22篇,1篇论文被评为“ACS top 100 hot paper”之一。 教学中坚守的是责任 选择了教师这一职业,就注定与三尺讲台相伴一生,为此,姚小泉早就做好了把教育事业作为终身职业的思想准备。在从事繁忙的科研工作的同时,姚小泉始终站在教学的第一线。南航任教4年多来,他一直承担着本科生普通化学和有机化学两门课程的教学,以极其认真负责的态度对待教学工作。他深知每一个渴求知识的学生都希望能更多地与名师交流,从名师身上学到知识,学会做人。“我们应用化学系的教授都承担着基础课程,乃至公共基础课程的教学任务。作为教授,科研经历、人生阅历相对丰富,在言传身教中能让学生更加真切地体会到为学求知的意义和价值,这样的教育效果会更深远。”相对于本科生,姚小泉对研究生要求更高,注重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科研能力。姚小泉说:“有些研究生的基础很扎实,但是综合能力尚需提高。撰写论文时,如果像文档编辑这样的小事都做不好,多少会影响论文的整体效果与水平”。为此,他从基本能力抓起,于细微处入手, 在教学工作中尽职尽责,用实际行动诠释着师者的责任与奉献。 对学生不变的是关怀 “当你回忆起高中时代,最先想起的一句话会是什么?”一个简单的问题折射出姚小泉对大学生成长的关注。怀一颗博爱之心,姚小泉把对学生的关爱从课堂延伸至课外,从学习态度延伸至思想动态、心理健康等诸多方面。他曾在大一、大二学生中做过一项调查,问学生在高中时是否被灌输过“高中坚持一下,上了大学就轻松了”的思想,几乎所有的学生都以“是”作答。姚小泉深感这句话误导了一代大学生,在他看来,大学时光对于学生来说是最宝贵的。“大学应该是求学过程中最辛苦的阶段,每个人都应该珍惜这几年的时光,打好坚实的理论基础,学到扎实的基本技能,并在实践中使自己得到较快的提升。”他不仅如此要求学生,还给予学生实实在在的帮助与指导。在科研和教学之余,他指导学生参加国家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项目和校创新基金等大学生创新实践活动。在他的悉心关怀和指导下,学生们不断成长,不断进步。在一番辛勤付出后,姚小泉也收获了学生对他的尊敬与爱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