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校自动化学院航空电源重点实验室中,你总可以见到一个忙碌的身影。工作时,她专注的态度让人油生敬意;课堂上,她深入浅出的解释令学生豁然开朗。她,就是我校2009年自动化学院破格晋升教授陈乾宏。 坚持,才能在积累中收获 陈乾宏看上去年龄并不大,言行举止间甚至透着学生般的单纯和热情,但她在所从事的功率因数校正变换器、低压大电流变换器、磁集成技术和非接触能量传输系统等研究领域却已经取得了较丰硕的科研成果。在国内外重要期刊、学术会议上发表论文40多篇,其中SCI、EI检索论文20余篇,是IEEE-PE、IEEE-IE、中国电机工程学报、电工技术学报等多个重要刊物的审稿人;已获得发明专利授权2项、实用新型专利授权1项,还有7项发明专利待批;获得国防科工委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和三等奖各1项;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和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各1项;参与国家“973”项目1项;她还作为副主编,编写了《电气工程大典·磁技术篇》。除了将研究成果提炼后“符号化”、“纸面化”,陈乾宏还不忘将成果“实物化”,已经主持完成10多项横向课题项目,其中有多个项目直接为国家型号工程服务。教书、育人是人民教师的光荣职责,从走上教师岗位至今,她每年的教学工作量都很饱满,担任过本科生2门课程、 研究生3门课程的教学任务,假期中还要讲授工程硕士课程;“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在教学中,她向学生传授知识的同时,尤其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迄今为止,她指导的研究生有18名,其中已毕业12名,获得校优秀研究生称号的有1名。 问及如何兼顾教学和科研工作,如何才能取得较好的成果,陈乾宏笑着说:“坚持,积累”。正如古人所说“笃行之”、“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 良师,提供了成长的良好平台 “如果说我有一点点成绩,那么也是和老师的榜样,及为她提供的良好平台分不开的”。进入研究生学习阶段,她先后师从丁道宏、严仰光和阮新波3位教授。硕士期间,丁道宏教授专注认真的工作态度,对学生充分的信任和鼓励,无声地引领着她走进了电力电子技术的大门。博士生期间,严仰光教授和阮新波教授两位导师渊博的专业知识、敏锐的洞察力、严谨的治学态度、热爱科研的乐业精神,给陈乾宏树立了学习的榜样。工作后,阮新波教授倾心建设的模块电源课题组更是成为她汲取营养、快速发展的平台。课题组每周一次的讨论成为思想碰撞、激发“新点子”的加速器。参加国际重要会议更是拓宽了她研究的视野,在阮新波教授的推荐下,陈乾宏到香港理工大学做了10个月的访问学者。这不仅使她在非接触供电研究方向上有了突破,更使她有了与不同背景的研究人员沟通和交流的机会。“这些老师就像参天大树,让我们的学科水土丰茂、鸟语花香,更播撒着新的种子,让周围茂盛成林。”陈乾宏如是说。 乐业,是执着前行的内在动力 “搞科研辛苦吗?”,面对记者的问题,陈乾宏笑着反问道:“有不辛苦的工作吗?快告诉我。” 在她看来,所有工作都是辛苦的,只有享受其中的快乐才能够心甘情愿地付出和努力,也才能够面对困难坚持不懈,并最终拥有“众里寻她千百度,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境界。工作虽辛苦,但却能由此实现自身的价值,并获得成就感。如果像孩童玩沙一样饶有兴趣地工作,“辛苦”也就是鞋里的沙、衣上的泥了。对于如何体会工作中的乐趣,陈乾宏建议从两方面去做:一是带着问题去工作、学习,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乐趣;二是主动学习和工作,因为在“被工作”和“被学习”中很难感受到乐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