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保健热能否带火高校中医药类专业(2)

来源:作者:供图:时间:2010-05-25浏览:1067

    与市场紧密接轨寻求新突破

    按市场需求设置和调整专业,引导、鼓励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自主创业,鼓励毕业生参加“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等基层项目

    2010年3月13日,河南中医学院举办了一场大型毕业生就业双选会。到会单位331家,提供就业岗位7860个,比去年增加了93家,就业岗位增加了2883个,供需比例达到(不含联合办学)1∶3.35,创下了历史新高;山东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毕业生就业也出现了供求两旺的情况。几年来,该校毕业生一次性就业率始终保持在95%以上;上海中医药大学2009年中医专业毕业生就业率为95.64%,大部分毕业生均在各级医院及医疗相关单位(如学校、中医药研究所、医药公司)就职。

    河南中医学院采取多种措施解决毕业生就业问题。院长郑玉玲介绍说,该校解决毕业生就业问题的措施包括:今年申请开办了中西医临床医学(农村全科医师)本科专业,根据社会需要调整专业设置,增加了招生计划,面向基层培养全科医生。利用实习医院有利条件,在原来毕业生就业基地的基础上,逐步建立和完善毕业实习与就业选择相结合的“就业实习基地”,使毕业生在毕业前既能完成实习计划,又不影响择业就业。认真调查统计家庭经济困难毕业生、地震灾区毕业生、身体残疾和女毕业生的情况,实施“一对一”的帮助就业服务。引导、鼓励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自主创业,对到基层就业的毕业生,除了享受国家规定的优惠政策外,学院还给予物质奖励,鼓励毕业生参加“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服务贫困县”、“三支一扶”计划等基层项目,鼓励毕业生报考“选调生”、“公务员”、“大学生村官”。帮助毕业生到基层就业和自主创业,应征入伍。推进“双证”制,在取得学位证书和学历证书之外,有50%以上的毕业生又考取了各类专业技术资格证书和劳动技工证书等。

    山东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党委书记武继彪在谈到就业工作时,总结了以下几条经验:

    科学定位,寻找生存空间。以面向农村基层及城镇社区、中药行业、各级医疗机构的医技岗位、各级各类康复保健机构为就业方向,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中医药人才,并不是培养中医药领域的高端人才,这一目标定位使其在与老牌的中医药大学等中医药类高等院校的竞争中找到了生存空间。

    按市场需求设置和调整专业。自2006年以来,该校新设了康复治疗技术、医学营养、医疗美容技术、家政服务(康复保健方向)等7个专业。这些专业是针对强烈的市场需求而设置的。学校与企业合作,实行“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与山东沃华医药股份有限公司、广州扶元堂有限公司等企业签订了“订单式”人才培养协议。

    根据需求创建特色专业。2007年,该校中药专业被评为“山东省特色专业”。同时确立了“双证书”的教育目标,创办“经络调理师”、“公共营养师”、“育婴师”、“保健按摩师”等职业技能培训班,使学生既获得了学历证书也取得了职业资格证书。在去年全国护士执业资格考试中,该校护理毕业生通过率为96%。

    长春中医药大学在保障毕业生充分就业方面出台了一系列措施和办法。多年来,学校实施全程化的就业教育、个性化的就业指导、全员化的就业服务,将大学生的就业教育、指导与服务贯穿学生在校学习生活的始终,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学校将学生的实习与就业相结合,积极开拓就业市场,建立稳固的就业基地;每年组织召开冬春季两次大型就业洽谈会,全年不间断召开小型多样专场洽谈会,为用人单位与毕业生搭建供需平台,促进他们充分就业;出台激励政策与保障措施,积极引导毕业生到基层就业。

    上海中医药大学学工部副部长汤军说,该校创建了集教学、指导、研究、咨询、服务、管理等职能为一体的“五个一”职业发展教育与就业服务体系工程,即完善一项制度——《上海中医药大学大学生职业发展教育递进计划》;开设一套课程——《医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和就业指导》、《大学生KAB创业基础》等;建立一组平台——上海中药大学就业促进会和就业工作研究会;培养一支专业队伍——就业团队;开展一系列活动——就业服务月活动,帮助学生提高就业竞争力等,构建全员化、全程化的职业发展教育及就业服务新模式。

    健康产业是可持续发展的朝阳产业

    越来越多的人有了“花钱买健康”的需求和愿望,健康产业作为可持续发展的朝阳产业,拓展了中医专业毕业生施展才华的空间

    中医药治病具有成本低廉、切实有效等优点,深受广大人民群众欢迎。但目前中医人才数量偏少,不能满足广大民众的养生保健和治病的需求。河南中医学院院长郑玉玲说,近几年出台了扶持中医药事业发展政策,建立了“新农合”医疗制度,实施中医药进农村、进社区、进家庭的“三名三进”工程和中医“治未病”工程,建立和完善融预防、养生、保健、康复为一体的中医保健服务体系,推进中医药科学普及和文化建设等,使中医药大学毕业生备受社会青睐。特别是河南省卫生厅启动了“51111”工程(每年拿出1亿元,用5年时间,为县级医疗卫生机构培养1000名研究生,为县级医疗卫生机构和乡镇卫生院培养1万名本科生,为乡镇卫生院培养1万名专科生),为培养大量医药人才和毕业生的就业提供了契机。

    2009年,吉林省政府优秀决策咨询委员、长春中医药大学校长王之虹在多年研究的基础上提出建议,尽快把健康产业做大做强。吉林省政府对这一建议高度重视,进行了专门研究,并将发展健康产业写入了吉林省2010年度《政府工作报告》。吉林省省长王儒林批示后,省委常委、副省长马俊清对建议也作出重要批示,要求省政府办公厅、省卫生厅、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省中医药管理局等单位集中研究,认真落实。

    王之虹认为,发展健康产业有着巨大的市场需求。当下,老百姓的“衣、食、住、行、用”都得到了很好的解决,但却出现了高血糖、高血脂、高血压、高血尿酸、高体重以及忧虑、抑郁、失眠等现代生活习惯病,使人们越来越感到健康的重要性。亚健康人群、老龄化社会凸显,越来越多的人有了“花钱买健康”的需求和愿望,投资健康成为更多人的自觉行为。

    随着医疗卫生、营养保健、健身休闲、旅游、体育康复等健康服务类产业的兴起,健康产业将成为可持续发展的新兴朝阳产业。王之虹认为,健康产业的发展,将给中医药院校学生提供良好的就业空间。一是与健康有关的原有行业将进一步发展壮大,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如从事中医药医疗、护理等工作。二是新兴的行业将发展起来,成为吸纳毕业生就业的新的空间。如从事养老服务、健康管理、健康教育、健康培训,新建立的保健院、足疗中心、康复医院、治未病中心、体检中心、体育健身中心、药膳药浴中心等。健康产业的发展,将使学习中医学、中药学、针灸推拿学、护理学等专业的学生有施展才华的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