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不言弃 终成大器

来源:未知作者:陈宁立供图:时间:2009-11-03浏览:327

 

  2009年全国百篇优秀博士学位论文评选尘埃落定,我校王立峰教授榜上有名。前不久,记者采访了他,了解到其优秀博士论文撰写的始末。

  2000年至2005年,王立峰师从胡海岩院士及郭万林教授,以硕博连读形式攻读一般力学与力学基础专业的博士学位,2002年4月转入博士阶段的学习。在导师的引导下,王立峰对碳纳米管中的力学问题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碳纳米管和金属纳米线有可能成为未来纳米器件的重要组成结构,因此对其力学特性的描述成为人们十分关注的问题。而当时国内外有关这一方面的研究还不多,王立峰认识到这一领域研究的重要性,于是他从比较简单的经典连续介质力学模型着手,对碳纳米管屈曲、碰撞问题进行了研究。

  在研究过程中,他发现分子动力学方法非常适合进行波动问题研究。在胡海岩院士的指引下,他开始关注广泛应用于细观力学研究的非局部弹性理论。他把碳纳米管简化成非局部弹性连续介质杆模型,研究碳纳米管中纵波的传播及频散问题。但是,经过一段时间的探索和研究后,得到的结果与分子动力学结果有着较大的偏差,只在很小的一段范围内吻合。

  经过了一年多时间,虽然尝试了多种更加精确的杆模型,但研究始终没有什么实质性进展。这时,他不禁迷茫起来,开始怀疑最初的研究思路。虽然研究迟迟没有新的突破,但他很不愿就此放弃,就在他无从下手的时候,胡海岩院士指导他尝试用非局部弹性梁模型研究碳纳米管中弯曲波的频散问题,而对于碳纳米管中纵波传播的问题,可以考虑更加符合碳纳米管实际结构的壳模型。

  导师的指导犹如黑暗中的一盏明灯,给他指明了方向。王立峰更加坚定了继续钻研的信心,功夫不负有心人,他采用非局部弹性梁模型得到的碳纳米管中弯曲波的频散关系与分子动力学方法的结果符合得很好。可是,王立峰并没有因此而止步,此后,他又用非局部弹性壳模型研究了碳纳米管的纵波问题;就温度对碳纳米管动力学行为的影响也进行了初步的探索。他所研究的相关论文发表后,受到了国内外专家较广泛的关注。

  对于自己能够成功入选2009年全国百篇优秀博士学位论文,王立峰认为这一方面和导师的指导以及老师、同学的帮助分不开;另一方面也归功于自己坚持不懈的努力。他忠告年轻的学弟学妹:不要轻言放弃,只有坚持探索才可能更加接近真理。如果随随便便回头,那么你可能永远不知道路的前方是什么,甚至有可能永远在起点的附近徘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