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雅而谦逊,沉稳而严谨”,这是我校高新技术研究院2008年度新增博士生导师周飞教授给记者的第一印象。通过采访,记者深切地感受到他之所以能在科研的天空展翅翱翔,源于他对科学研究深深的热爱、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扎实的学术功底。这一切让他在科研的天空里,飞得更高、飞得更远。 兴趣和热爱——最初的动力 小时候,每当做兽医的父亲工作时,周飞总是凑过去观看——拔针筒、配药、抽药水、注射。几番观察后,他跃跃欲试,家里的瓶瓶罐罐、油盐酱醋便成了他“实验”的工具和材料。“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探求未知领域的兴趣激励着他一心向学、努力求知。大学时的周飞如饥似渴地汲取着科学知识,教室、图书馆、实验室留下了他忙碌的身影,他一鼓作气取得了吉林工业大学材料学专业的学士和硕士学位。工作一年后,周飞面临人生的一次重大选择,出于对科研浓厚的兴趣和执著的热爱,他毅然攻读浙江大学材料学专业博士学位。在此期间,他无暇顾及家庭,一心扑在博士论文的撰写之中。由于实验炉加热慢,他常常要到深更半夜才从实验室回家;为了获得准确的实验数据,他经常要做若干次实验……那些艰难的日子,至今想来还让他动容。 社会责任感——最大的动力 博士毕业后,回到江苏大学工作的周飞对自己的科研现状产生了强烈的危机感,出国“充电”的想法由然而生。2001年6月,周飞获得韩国教育部21世纪精英计划(Brain-Korea 21)博士后奖学金,前往韩国国立庆北大学师从韩国摩擦学学会前理事长金石三教授,从事铝合金表面硬质涂层摩擦学的研究,开始了他科研方向的转变——从陶瓷/金属连接转向硬质涂层摩擦学特性研究。金教授对他提出了明确要求——在博士后期间须发表2篇SCI检索的论文。为此,周飞化压力为动力,常常工作到最后一个离开实验室。在韩国的一年里,他在国际著名刊物《Tribology Letters》和美国材料学会会刊《Journal of Materials Research》发表了两篇有关硬质薄膜摩擦学方面的论文,完成了韩国教授既定的研究任务。 周飞勤奋刻苦的为学态度和出色的科研表现感动了金教授,在完成博士后工作后,金教授把他推荐到国际摩擦界著名的科学家、日本东北大学加藤康司教授实验室担任客座研究员,从事陶瓷水润滑的研究。这对于从事材料科学研究的他来说,是一次很大的挑战。加藤教授开导他:“如果不能解决许多问题,只要能解决一个问题就行。”在加藤教授的悉心指导和真诚鼓励下,他从实验机设计开始,不断摸索前行,研究也渐入佳境。他的勤奋刻苦同样打动了加藤教授,在加藤教授的支持下,他成功申请到日本学术振兴会(JSPS)外籍特别研究员奖励经费。加藤教授对这个中国小伙大为赞赏,兴奋地呼他“Smart man ,Lucky man ”。“JSPS外籍特别研究员”的头衔不仅给了他莫大的荣誉,更是对他科研实力的一次充分肯定。 多年的留学经历不仅砥砺着他,也使他真切感受到祖国强大的重要性,增强了科研报国的责任感。正是这一社会责任感,成为激励他专注学问、矢志科研的最大动力。 扎实的功底——持久的动力 “脑子转得快、研究方向转型快”是他的几任导师及了解他的人对周飞的评价。但对于周飞而言,如今不俗的科研表现与他扎实的知识基础和出色的学习能力分不开。大学期间,他非常注重数理化及专业课程的学习,这为他日后科研能力的提升夯实了基础。此外,他对社会科学知识也有所涉猎,闲暇时阅读了一些哲学、历史类书籍,对其科研工作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同时,周飞也非常注重科研基础的积累,每一次艰辛的科研探索,都为他开辟新的科研方向奠定了基础。在JSPS的资助下,他首次在国际上进行非晶氮化碳薄膜水润滑特性的研究,研究成果在国际知名学术刊物上发表,为他回国后申请国家和省级自然科学基金积蓄了能量。正是有了扎实的知识基础和厚实的科研积淀,使他能够在水润滑技术、功能薄膜、航空轻质金属材料微弧氧化、材料表面离子注入改性、生物材料力学性能及仿生、空间飞行器表面防护、异种材料连接技术和航空材料超塑性特性研究等多个领域一番汗水挥洒、辛勤耕耘后皆有所获;也因为如此,使他面对新的研究方向时的每次转身,都有精彩的表现。 如今,身为博士生导师的他要求研究生厚积薄发,大量阅读外文文献,以掌握第一手的科研信息,指导实际的科研工作。为了获取原始的实验数据和掌握核心技术,也为了更好地培养研究生的创新能力,周飞深知实验条件的重要性。面对目前科研设备的缺乏,他对每一笔科研经费都精打细算,如春燕衔泥般地添置着每一台设备,艰难地筹建着自己的实验室。“如果实验条件改善了,我可以把科研做得更好……”周飞兴奋地勾勒着自己的科研蓝图。“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在探寻科学真谛、期冀成功的征途中,周飞步履维艰却坚定从容,他始终为抓住每一次机遇而做足准备。他用自己的科研经历诠释了一个科研工作者艰辛求索、无畏探知的精神境界和人生追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