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中的他,对自己和学生有着近乎苛刻的要求,“修齐平治,追求真理;敬畏知识,敬畏专业”,在专业领域中默默耕耘,不问收获;生活中的他,幽默风趣,妙语连珠,喜欢与学生探讨交流。他就是我校经济与管理学院2008年度新增博士生导师苗建军教授,在平平淡淡的日子里,走着不平淡的路:探索,发现,创新……
平凡人生 非凡追求
苗建军喜欢看书,涉猎极广。他目前从事着产业经济学、区域经济学、管理科学与工程方向的研究,在城市发展的利益冲突模式、城市发展管理、军民两用航天技术项目管理等研究中取得了多项成果。他在《经济学动态》、《中国工业经济》、《新华文摘》、《中国管理科学》等期刊发表学术论文30多篇,多篇被EI检索;著有《知识产业论》(获得山东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和《城市发展路径》(获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一等奖)。他多次主持和参与国家级、省部级课题,2008年又承担了国家社科基金项目“长三角城市群扩容与中部城市群崛起引发的利益冲突的实证研究”和江苏省社科基金项目“长江三角洲深度一体化引发的城市利益冲突研究”。对于取得的成就,苗建军多次谦虚地说,自己是个再平常不过的人。
在他指导下,硕士研究生中有的以第一作者在《中国工业经济》和《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等杂志上发表论文,有的论文被ISTP索引。在他的办公室里,我们看到多篇正在修改的学生论文:六稿,七稿,甚至还有修改至第十稿还未满意的稿件。“请教六七人,修改八九十”,他的严谨程度,可见一斑。“致力于科学研究的人,不应该为道路上所有闪光的东西所诱惑,做正人,讲正气,走正路,务正业,比实力,看实效”,苗建军是这样勉励学生的,也是这样要求自己的。
激发自信 超越想象
苗建军注重对学生进行思维方法和学术能力的培养,他告诉学生“自信重千斤,基础多用功;方法须科学,妙把巧劲用”;他引导学生要多读立体动态的书,即到社会实践中去学习去创新。在他看来,发现力、想象力、执行力、实现力和创造力是青年学者的必备素质,其中想象力则更为重要。在治学中,苗教授尤为重视团队成员想象力的培养。他告诫学生:做一件事要讲究研究时间的积累,运用科学合理的方法,不为“成功”而成功。
在指导研究生进行课题研究时,他要求学生关注中国问题与世界问题的结合点,关注管理学与经济学的结合点,关注新课题与已有积累的结合点;以问题为导向,依序理文献;以模型为平台,结论细检验。记者采访时,苗建军思维非常活跃,知识面之广,视野之开阔,令人叹服。以“不迷信权威、不迷信定论、不迷信自己”自勉的他,这样告诫学生:不要被已有的一点小成绩束缚了自己的头脑,善于把过去的成功或经历“格式化”,从头开始!由此可见他自信、严谨的学术态度。
热爱生活快乐工作
苗建军非常热爱生活,有一个幸福的家庭和一个和谐的团队。他说:“我喜欢笑,也喜欢学生笑!”与众多普普通通的劳动者一样,他愿意享受并珍爱生活中点点滴滴的快乐,即使是科研、教学,他也着意营造出欢快轻松的气氛。他不大赞同“学究”、“拼命三郎”式的学习方式,讲究工作效率和生活质量。
苗建军有一定的文学素养和生活情趣,他提倡学习知识要文理皆通。课堂上,他能够把城市经济学、产业经济学课程的知识结构分别嵌入《沁园春》和《卜算子》词牌之中,作为课程的开场。喜欢爬山的他,经常带着学生一起爬,他说:“爬山的过程可以从一个方面来了解研究生的悟性和为人。带着问题边走边谈,爬山归来,问题也可能离解决差不多了!”
“永做团队成员兼参谋,永做学生知心者”,珍视团队的苗建军与学生的关系,已非“亦师亦友”4个字可以形容了。团队中有学生因情感问题而情绪低落,细致入微的他知道后,多次劝慰开导,助其走出低谷。苗建军俭朴谦虚,言传身教。“无论是工作还是生活,他都堪称楷模!”博士生陈得文如是评价自己的导师。
淡定洒脱的苗建军有一句与学生共勉的话:“生活康有为,学问徐向前。爱情郑成功,事业洪秀全。”这是他对生活和事业的理解,也是他对学生热爱生活、快乐工作的满心期望与祝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