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立之年,他已是航空宇航制造工程领域中优秀的青年学者;扎根南航十三载,求学、科研,他以行动展现着南航人唯实创新的风采。他,就是李迎光教授。
选择了远方,便风雨兼程
1995年夏天,一名河北少年来到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系就读。入学时带来的2000元钱,可是家里给他大学四年的全部生活费用!对未来满怀憧憬的他,却不免踌躇起来。
席慕容曾说过:“每条路都有不得不这样走的方向,每条路都有不得不这样跋涉的理由……”物质上的贫乏没有成为奋斗的羁绊,反而令他分外珍惜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勤奋的他,很快在各类活动中崭露头角,并以优异的成绩获得了一等奖学金,以及特别奖学金。“只靠个人兼职,我很难顺利完成学业,是母校给予我很多的帮助,真的非常感谢母校!”回顾大学生活,他动情地说。
态度>努力工作>知识
本科毕业后,李迎光被保送至我校机电学院航空宇航制造工程专业硕博连读,师从周儒荣教授及廖文和教授,潜心科研的他有了更宽广的舞台。留校任教后,他在机电学院数字化设计制造创新团队中不懈耕耘,硕果累累。他所发表的论文多篇被SCI收录;多项研究成果受到省级以上奖励;多次出席国际会议,为学校赢得了荣誉。
无论是科学研究,还是教学工作,李迎光都以积极主动的态度来要求自己。在他看来,一个事物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看。悲观、焦虑的情绪只会影响到人的投入;积极主动地去参与,却可以使一切朝着好的方向发展。他喜欢和学生分享这样一个说法:26个字母拼成不同的单词,按照顺序分别给予1、2、3…25、26的权重,KNOWLEDGE(知识)是96,HARDWORK(努力工作)是98,而ATTITUDE(态度),却是100。
态度,往往比努力工作和知识更重要。李迎光说:“工科领域中很多标志性的成果,仅靠个人是难以完成的。成绩是大家共同努力的结果,无论是老师还是同学,都能享受到这种团队协作的氛围。”他一直要求学生学会在团队分工中成长!”
李迎光与学生的关系亦师亦友。“我们的学生都很主动,在他们身上,我能够感受到一些很好的思维。”低调谦和的他,提及学生,一脸欣慰。在李迎光的指导下,我校一名硕士研究生的论文荣获2008年CSCWD国际会议BEST STUDENT PAPER奖,这也是当年唯一获得本次会议最高奖项的论文。会后,作为通讯作者的李迎光收到了众多国际同行的贺信。对身为导师的他而言,看到学生的成果得到认可,自豪感与喜悦之情自不待言。
路漫漫其修远兮
李迎光在学术领域中突出的教学科研能力,得到了校内外同行专家的认可。在2008年我校高级专业技术职务评审中,李迎光破格晋升为教授。怀揣感恩之心的他对学校充满了感激之情,他真诚地说:“感谢学校的关心和培养,青年教师破格晋升教授政策为我们推进科研工作提供了对外交流的有利平台,我会尽最大努力为学校的建设和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
求索于创新、创造之路上的李迎光,始终以高标准要求自己,不断攀登科研高峰。在与大型航空企业合作的过程中,李教授常常遗憾于领域内某些技术上的漏洞。有漏洞就有需求,有需求就有机遇,有机遇就有挑战。飞机大型构件复杂特征识别、大型复杂产品协同设计和飞机数字化装配技术等飞机制造中亟待解决的问题,是李迎光及其同行关注的焦点。我校数字化设计制造创新团队在飞机工装协同设计中已取得显著成绩,很多算法得到了国际同行的认可。
展望未来,李迎光对学校寄予了诸多期望——“在国家航空制造业大发展的背景下,随着新一代飞机产品的研制,尤其是大飞机项目的启动,不仅给航空宇航制造工程专业,也为整个南航提供了更多的机会!”奋斗途中,且歌且行;我们心路鹏程,御风而行。这是李迎光教授等优秀南航人的心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