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间虽小,锁不住他的梦想,条件虽简陋,挡不住他的激情。年轻时的梦想是他半辈子的追求,他的过去是航模,他的现在是航模,他的未来也一定是航模。因为航模,他给学校带来荣耀;因为航模,他让青年学子激发出无限的创造潜能。他,就是我校航模队教练朱国鸣。
守望蓝天 默默耕耘
陋室虽小,天地无垠。明故宫校区5号楼旁这间不起眼的小平房,已经有30多年的历史,平时很少看到有人从这间屋子里进出。很多同学经过时都会有这样的疑问:这个不受人关注的平房是做什么用的?然而,30年来正是从这间平房里“飞”出了无数航模作品,为学校赢得了一个又一个荣耀。2008年10月,校科学技术协会航模队在朱国鸣的指导下,荣获了固定翼航拍的团体冠军和个人冠军、直升机航拍的团体冠军。其中,“无人飞行汽车”获创新评比一等奖,央视“新闻30分”对此进行了报道。同年11月,“挑战杯”全国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中,他指导的“御凯”创业团队获全国金奖。2008年,他两次带队赴海南、嘉兴配合奥运安保演习,并圆满完成了任务,受到北京奥运安保指挥中心的通报表扬。
历经艰辛 锲而不舍
“台上十分钟,台下十年功”。航模队这些年来屡获各项比赛的桂冠,这一系列光环的背后,凝聚了朱国鸣太多的心血。航模表演是一项危险性极高的运动,一个小的失误就有可能对空中飞行的航模带来很大的影响,稍有不慎就会酿成事故伤及观众。每次表演前,朱国鸣都会嘱咐学生仔细检查;表演时,他都高度紧张地注视着飞行的航模。由于长期高强度的工作,在一次执行我校某型无人机试飞任务中,他因心室频发性早搏倒了下来,住进了医院。在病床上,他最先想到的还是工作。
在朱国鸣的航模道路上,充满了艰辛,也写满了执着。30年前的他,是文革后第一批从事军事竞技体育航模项目的运动员。正当他踌躇满志放飞蓝天的时候,为贯彻奥运会战略,航模竞技项目在全运会上被取消。随后,江苏省航模队解体,可朱国鸣并没有放弃他的航模梦想。他来到了南航,在这里重新放飞自己的航模梦想,在那间小平房里一呆就是20年。20年来,他守望蓝天,凭着对航模近似狂热的爱,长期坚守在航模竞技第一线。20年来,他锲而不舍,用自己多年积累的专业技能,指导了一批又一批优秀学子,将航模队打造成发掘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培养创新思维的有效平台,更打造了南航航模队这一响亮的品牌。
培养学生 润物无声
所有熟识朱国鸣的人对他都有这样的印象:衣着朴素、为人谦逊。正是这位质朴的教练,带领航模队为南航夺得了一个又一个奖杯。如今,朱国鸣仍然勤勤恳恳地带着学生如痴如醉地搞航模。参加过航模运动和航模比赛的人都知道许多教练习惯于在赛场上对错误操作学生大声训斥,而朱国鸣则把学生视为自己的孩子,不论是在训练场,还是在赛场,他总是很耐心地指正学生的错误,从不大声呵斥。在大赛中,朱国鸣常常稳坐在小马扎上,用对讲机轻声地对学生发出指令,所有在航模队呆过的学生对这样一位如父亲般亲切的教练都尊敬有加。
航空教育 志存高远
朱国鸣是位工作极其要求上进的人,他以航空教育为己任,有着强烈的责任心和进取心。围绕学校“特色发展、服务“三化”的目标,朱国鸣把航模定位于服务学校创新人才培养工程,搭建学生科技创新培养平台。多年来,他致力于航模科技创新竞赛辅导,放手锻炼学生,鼓励学生奇思妙想。在他的精心指导下,航模队学生成功开发出“飞碟”、“飞行汽车”、“圆盘”、“御精灵”等奇形怪状却极富科技含量的飞行器。通过航模这个平台,他培养出吴俊琦等一批优秀的科技创新能力突出的学生。同时,他一直努力促使航模走进课堂。2008年起,在学校领导支持下,校科协航模队与工程训练中心合作,开设了面向我校全体本科生的航模课程教学,以此普及航空知识,服务我校航空工程教育。成绩面前,朱国鸣谦逊低调;工作中,他俯首实干。学校招生工作、中小学科普教育现场,在社区、乡村、城镇,你总能看到朱国鸣不知疲惫的身影。在培养学生科技创新能力、服务学校航空特色教育上,朱国鸣志存高远,永不懈怠,诠释了一位南航人负重奋进,不断超越的精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