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思峰 攀高登“峰”“思”人生
来源:未知作者:周新华供图:时间:2008-06-19浏览:452
从一个农家娃到集多项殊荣于一身的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从名不见经传的一介书生到著作等身、硕果累累的知名学者;从一名普通的教师到如今的“一院之长”、教学名师,刘思峰用大半个人生,登上了一个又一个阶梯,书写下一个又一个辉煌。几十年里,他艰难跋涉、拾级而上,谱写了一曲“山高人为峰”的志者之歌。他先后主持国家、省部级课题和国际合作项目50多项;在国际国内学术期刊发表论文200多篇,出版著作16部;论文被SCI、EI、STP等国际重要文摘机构收录120余次;论著被国内外学者引用6000多次;获省部级以上教学成果奖9项、科技成果奖12项。指导的2名博士生获江苏省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奖,5名硕士生获江苏省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奖,11名博士后获国家博士后科研基金资助。
十年磨成“登峰”之作
刘思峰本科学的是基础数学,硕士读的是数量经济学,毕业后长期从事数学和经济管理领域的教学工作。他惊奇地发现,国内高校许多学科的教科书,内容基本源自西方,几乎看不到中国学者的工作。1982年,华中理工大学邓聚龙教授提出灰色系统理论,马上对刘思峰产生了巨大的吸引力。1995年,已成为河南农业大学最年轻的教授之一的刘思峰再一次考入华中理工大学,师从灰色系统理论创始人邓聚龙教授专攻灰色系统理论。从20世纪80年代初期进入灰色系统理论研究领域起到第一本专著《灰色系统理论及其应用》付梓,刘思峰苦心砥砺了整整10年。在这期间,他取得了一系列丰硕的研究成果。第一本灰色系统英文著作于1998年由美国IIGSS 学术出版社出版;另一本灰色系统英文著作也于2006年由国际著名出版商Springer-Verlag出版,在西方产生了重要影响。专著《灰色系统理论及其应用》可算是他在“灰色系统理论”领域研究的“登峰”之作。
1998年,《灰色系统理论及其应用》(首版)获河南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著作类);2001年,该书(第二版)获中国高校科学技术奖二等奖(著作类);该书(第三版)获中科院科学出版基金资助,2004年由科学出版社出版,2008年第八次印刷,深受读者欢迎,2005年获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著作类),是2004—2005年度管理科学领域唯一的一项一等奖。
灰色系统理论创始人邓聚龙教授在给《灰色系统理论及其应用》第一版作序时,这样评价,“该书是一本有理论、有实际,有研究、有应用,有背景、有升华,有继承、有开拓的著作。” 中科院系统科学研究所许国志院士和国际系统科学研究联合会主席顾基发教授在给《灰色系统理论及其应用》第二版作序时,这样评价,“刘思峰和课题组的同志们在新的科学园地中大胆探索,勤奋开拓,不仅在理论、方法上有一定创新和建树,同时将灰色系统理论等系统工程方法应用于区域科技、经济系统分析和预测、决策、规划、战略研究实践,亦取得可喜的成绩。”系统与控制世界组织主席罗伯特·瓦利教授在给《灰色系统理论及其应用》第三版作序时,这样评价,“灰色系统理论代表了系统与控制领域未来的发展趋势之一。” 《灰色系统理论及其应用》一书得到了国内外著名学者的高度评价,被中外几十所高校及研究机构选为教科书。
执著叩开“登峰”之路
早在灰色系统理论创立之后不久的20世纪80年代中期,一批从事应用数学、系统工程研究和教学的青年教师围绕灰色系统理论的模型、方法和应用进行探索,初步形成灰色系统研究的群体雏形,其研究成果很快在学术界产生较大影响。2000年,其团队带头人刘思峰教授作为特聘教授被引进南航,当年便作为首席学科带头人为学校争取到管理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2003年获准设立管理科学与工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招收、培养灰色系统理论方向的博士研究生和博士后研究人员。一批富有朝气的青年教师和原团队部分成员通过人才引进、进站开展博士后研究、攻读博士学位等途径汇聚于南航,逐步形成了具有一定规模的研究团队。
在刘思峰教授带领下,团队成员勇于进取、开拓创新,不断取得研究的新突破,推动着灰色系统理论体系日臻完善,并成功应用于中国和江苏省区域科技、经济系统分析和预测、决策、规划、战略研究实践等领域,取得了丰硕成果。近5年来,该团队承担国家、省部级课题和国际合作项目30多项;获省级科技成果奖7项、国际奖4项;发表论文260多篇,其中SCI,EI和ISTP分别收录20、70和50多篇;出版著作11种。2007年,灰色系统研究团队被评为江苏高等学校首批优秀科技创新团队。
“世上无难事,只要肯攀登”。 刘思峰怀抱“在科学前沿不懈求索,为培养创新型人才甘为人梯”的坚定信念,始终无怨无悔,用执著叩开了我校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发展攀高“登峰”之路,使我校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实现了由硕士点到一级学科博士点,继而到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再到省部级重点学科的跨越式发展。
年轻时,住在筒子楼的他没日没夜地拼命工作,不到30岁就落下了腰脊劳损的毛病。有一次,腰脊疼痛十分严重,躺在床上40多天生活不能自理。一副带有钢筋骨架的围腰,已伴他度过20多个寒暑。即便这样,阅读、写作坐的时间久了,腰部仍疼痛难忍,他只好把桌子垫高、站在书桌旁工作,有时干脆趴在床上或跪在床边坚持写作。他那800多万字沉甸甸的中英文论著,多半是在十分艰难的情况下完成的。有人说,执著是一种勤勉的跋涉;是一种刚强的精神品质;是锲而不舍孜孜不倦的探索;是忘情的投入与追求……是的,没有执著,刘思峰就不会走到今天;也不会有今天的斐然成就。
感怀人生“登峰”之道
刘思峰淡泊名利,从不为个人利益得失而斤斤计较;虽然自己生活十分俭朴,但总是想方设法帮助生活困难的同学,据不完全统计,他通过各种方式对学生的资助已达20多万元。从教30年,刘思峰笑看桃李芬芳、争奇斗艳。对学生倾注了满腔热情和赤诚爱心的他始终坚持工作在教学第一线,坚持为本科生授课;坚持为每一届学生开设以“读书、做人、做事”为主题的成才教育课,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是为人师的刘思峰对学生的殷切期冀。为让学生开阔科研视野,拓宽科研方向,以便更快地成长成才,他组织研究生开设“博士论坛”,多位博士生通过论坛选定的课题得到学校博士创新基金和省研究生创新计划项目的资助。
作为一名学院院长,他永葆“一身正气、两袖清风”的本色,始终弘扬“公正于行、公道于心”的领导作风,牢固树立“民主管理”的理念,坚守“决不让老实人吃亏”的管理信条,致力于建立规范化、制度化的管理体系,处处在学院内弘扬正气。崇尚“学如流水,心如止水”为学境界的他虽然科研成果丰硕、学术影响甚大,但依然保持着谦虚、朴实、宽厚的本色,他的学识成就与人格魅力令人景仰。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春秋几十载,有着“拚命三郎”之称的刘思峰不懈追求,收获了丰硕的成果,谱写出人生的绚丽篇章,也赢得了“学术富翁”的美誉。年过半百的刘思峰如今依然是教学、科研、管理多副担子肩上挑。他的学生动情地说:“刘老师太不容易了,很多时候晚上10点多,他办公室里的灯还亮着。”他的辛苦与劳累,让家人心疼,令学生、同事动容与钦佩。从学生时代的寒窗苦读,到青年教师时的苦苦求索;从而立之年攻读硕士,再到年近不惑读博士;从当初倾注一腔心血建设学科,到后来含泪离开业已开辟的事业“基地”—— 河南农业大学,应聘到南航。刘思峰每走一步都似登“峰”般从容坚定、执著无悔,似乎感觉不到“苦”和“累”。有道是“人生如登峰,用心生活的人每一步都有新的风景和感觉;不用心生活的人,只会感觉到劳累和疲惫。”几十年在科学道路上不断攀高登峰的刘思峰对人生有着独到的感悟,也许正是这样的感悟使得他在登“峰”的征途上,一路酣畅前行,饱览了别样美丽的风景,体味到别样精彩的人生。
|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