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2年,唐豪从南航能源与动力学院毕业,2005年2月底,他又以“海归”的身份回到母校工作。光阴荏苒,弹指之间,历经24年的苦苦求索与打拼后,他又回到了梦最初开始的地方。对于在国内经济效益好的企业供过职、“留过洋”、“镀过金”的他来南航工作,很多人不解,为何如此选择,只有他自己清楚。青春不在,憧憬依旧。在这里,他渴望重新扬起梦想的风帆,用实力和豪情,绘出绚丽的人生画卷;让母校见证自己无悔的人生、执著的追求。 本科毕业后,唐豪先后在航空部608所、电力部热工研究所、广东核电站等单位就职,从事过研究、开发与管理;负责过进口设备的招评标谈判、工程设计与审查;当过组长、主任、处长等职。因工作认真负责、业务精通、表现突出,作为骨干,1999年他被公司派到英国从事汽轮机质量监督与审查验收工作。一年多后回国,公司安排他为副总经理兼科技处长。如果继续留在公司,名利双收,前途无量。也正是在英国工作的一年多,使他眼界大开,在了解了高科技在英国公司的应用实施后,他期望在技术管理工作的基础上,再有机会做深层次的学术研究性工作。2000年,年届40的唐豪,毅然辞去了炙手可热的高薪职位,放弃了即将到手的正高职称,前往英国布鲁内尔大学攻读机械类博士学位,从事流体工程仿真研究。他渴望探究英国高科技的摇篮———大学是如何孕育创新科技与创新人才的。 在英国读学位期间,他感到了从未有过的压力,但家庭永远是他身心疲惫后休憩的港湾。为了让他有更多的时间专注于搞研究,妻儿在英国伦敦仅生活了数月就决定回国,妻子独自挑起了养老抚幼的生活重担,儿子更是在爸爸的电子词典的开机画面里留下了“持之以恒!”的勉励之语,妻儿的理解与支持给了他莫大的鼓励。为了尽快熟悉研究领域,他大量阅读文献资料;为了拓宽自己的研究思路,他利用“tea time”,和别人进行广泛的交流,既能了解、借鉴到别人研究工作的经验,又能从中捕捉到有益的科研信息。在英国高校,每周都会有许多院系组织的学术讲座,这样的学习与交流机会,他不会轻易错过。在英国读学位的大部分时间,他都泡在办公室和图书馆里看书,他每天在超市———宿舍———办公室三点一线间,过着简单却很充实的留学生活。他有过在研究中困顿时的彷徨,也有过思念家中妻儿时的孤独,可一想到自己期望中的“博士学位”,一看到自己初见成效的研究工作和已经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他心头又会有几许“满足感”和“幸福感”。工夫不负有心人,2003年5月,他用了3年不到的时间,提前拿到了博士学位。在布鲁内尔大学留校做了一年的研究员后,他又于2004年5月,以客座研究员的身份受聘到澳洲墨尔本皇家理工大学和以环境科学家的身份受聘于澳联邦科学与工业研究院矿物研究所进行多相流体仿真和模拟研究。同样是海外留学生活,相对于英国,苦尽甘来的澳洲生活似乎惬意了许多。无论是生活条件还是科研条件都比较优越,自己的收入支付三口之家的开销也是绰绰有余。工作上,他有自己独立的办公室,有先进、齐全的实验设备,科研进展顺利;生活上,妻儿的陪伴为他的海外生活增添了无限的家庭乐趣。说实在的,看到妻、儿对澳洲生活的满心欢喜,他有过全家定居澳洲的念头。可是,他时常感觉到在澳洲安逸的生活并不是自己真正想要的生活,如果仅仅为了一日三餐的丰盛,为了个人存折上多几位数字,当初又何必辞去年薪颇丰的工作,离妻别子一个人到英国读博士学位呢?他知道在他心中怦然而动的是一颗想干出一番事业的雄心;这雄心始于自己20多年来不泯的壮志和不息的追求。 一个偶然的机会,唐豪在澳洲幸会了前去澳洲考察的南航校领导,当校领导诚恳地邀请他回南航工作,期望他充分发挥专长,在多相流及其相关学科建设方面为南航,也为他个人的事业共谋发展时,他激动不已。没有多想,他就于2005年2月底,携妻儿满怀憧憬地回到了南航,他打算在自己的母校施展才智,有一番大的作为。由于学校正处于发展时期,面临着许多实际的困难,回国快2年了,多相流和高超燃学科建设所需要的实验设备还没有到位,他还和其他两位教授挤在一间小办公室工作,但是对于自己的追求,他始终没有动摇过。他说:“如果为了高薪和官职,我当初不会从公司辞职。我也深知在高校搞科研是相当清贫的,但是我喜欢搞科研,在公司里搞工程,没有自己的技术,更多的是技术含量不高的技术管理和服务。我到南航工作,是奔着事业来的。我体谅学校目前的资金困难,但我相信在南航是能干成事业的,也相信我自己是能干出事业的,我期待着,也会一直坚持着,直到事业干成的那一天……。”朴实的话语在记者的耳边久久回响,并为他的执著、他的真情所感动。南航正是因为有这样的“教授”“博导”,才如此地充满生机和活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