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学故我在

来源:未知作者:周新华供图:时间:2007-03-21浏览:823

 

      和朱教授约好上午9点见面,不到9点,记者早早赴约,不想朱教授早已到办公室,记者一阵感动,要知道他这几天一直在病休,还吃着药呢,可见他是一位做事非常认真的人。对于记者想要了解的,朱教授总能敞开心扉,娓娓道来,讲了半天水也顾不上喝一口,完全忘记了自己还有病在身。近乎半天的采访,记者感受到他那淡定从容、谦虚儒雅的学者风范,也了解到他在20多年的为学从教生涯里,骄人成绩取得背后的艰辛付出。

 

  “学海无边苦作舟,书山有路勤为径。”是朱教授在治学方面的真实写照。50年代出生的他在为学的道路上,披荆斩棘、勇往直前,南师大学士、厦门大学硕士、南大博士学位,他一个也没落下。值得一提的是,一直以西方哲学为主攻方向的他,为了能有机会到国外学习深造,从1993年起便开始了英语学位自学考试,这一读又是4年。此时的他一边是繁重的教学工作;一边是英语学位课程的学习;同时还要帮助体弱的妻子分担家务、照顾年幼的孩子。家庭、事业两不误谈何容易。为了节省时间,他经常在上完课后,挤出时间看书;在厨房炒菜时,手里还捧着书;为了不影响妻儿休息,晚上他只能借着集体宿舍走廊里的微弱灯光看书……工夫不负有心人,1997年他顺利通过了英语学士学位考试。1999年他被评为“全国优秀自考标兵”,其自学治学事迹载入全国高教自考委编印的报告文学集《学习改变命运》一书。

 

  由于在教学科研、自学治学方面的突出表现,1997年他光荣地被选拔为江苏省“333”工程培养对象,1998年他又成功地通过了公费赴美留学(1999-2000年)选拔考试,前往美国亚特兰大埃默里大学进行西方哲学的研究与学习。在美国留学的1年时间里,所学博士课程使他对西方哲学有了更感性的认识与了解,为他的研究领域打开了更广阔的天地。“我学故我在”是他多年来的自悟之语,他一直以此来警醒自己、鞭策自己。在为学的道路上,他从来没有放慢过脚步,走得很执著、很坚定,用半世的辛劳书写出半生的辉煌。他的研究拓宽至马克思主义经典文本、近现代西方哲学、新左派政治思想,以及后现代政治理论领域等。公开发表学术论文有50余篇,出版学术著作(含译著)9部,其中论文《马克思和蒲鲁东》、《蒲鲁东对马克思<哲学的贫困>的反应》,弥补了国内该领域研究的缺憾。《张申府与周恩来的早期来往》、《黑格尔辩证法与柏拉图辩证法关系之阐释》等论文在学术界也有很大的影响,前者被人大《中国现代史》全文收录,后者被收入《2005年中国学术年鉴》,并被9家期刊或网站全文转载。另外,他所翻译的《黑格尔》一书被列为复旦大学考研考博网“哲学社会学”推荐书目;所翻译的《20世纪思想史》(彼得·沃森原著)被人民网评为“2006年度十大好书”之一。此前,该译本还被国务院新闻办公室评为2006年春季好书评鉴18本好书之一。

 

  在研究生的教育和培养方面,朱教授也践行着“我学故我在”的指导思想,他要求自己的学生谦虚谨慎、勤学好思、博学多闻。自己多年的为学体会,加上他在美国留学期间的亲身体验,使他对研究生的培养格外用心。 “像培养子女一样培养研究生”,这是他自己在研究生培养方面的目标和要求。为此,他首先摸底,让研究生写简历,以了解他们的出生年月、专业课程、学术兴趣、学术期望等;接着,为每位研究生“量身定做”,根据学生的个性差异,确立一个初步的“选题意向”。对于跨专业的学生和一些高起点的学生,他都会因人而异制定出具体的指导方案。为了和学生增进感情与了解,朱教授在学生身上特别用心,他会在学生过生日的时候送上祝福;他会在学生生病的时候去看望;他甚至亲自驾车带学生到市里、到校园里逛逛,为的是让他们尽快熟悉环境,融入南航。朱教授还关注学生的健康,他会经常给学生发去营养食谱。他对学生学业上的细致指导、生活上的悉心关怀,赢得了学生的啧啧赞许,当记者问起他的学生“对朱老师的印象如何时”,他们由衷地说:“朱老师不仅学术水平高、治学严谨;而且随和、亲切,感觉就像我们的父母或兄长。”“有这样的老师,我生幸已。”

 

  朱教授是位情感细腻、知恩图报的人。来南航后,学校、学院领导在他的生活、工作上给予了莫大的关怀与支持,怀着一颗感恩的心,他踌躇满志地投入到教学科研工作中。自己的老父亲生病时,他只在家呆了两天,陪父亲打点滴时,手里还捧着教材备课。由于身挑教学、科研、行政多副担子,劳心劳力,他一度突患急性心肌梗塞住进了医院。对于这一切,他认为再苦再累也值得,只希望在身体许可的情况下,通过自己的努力为学科建设和学校的发展多做些贡献。

 

  背景资料:朱进东,男,1956年生,江苏沭阳人,哲学博士、教授;现为我校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社会学硕士生导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专业博士生导师;著有《马克思和蒲鲁东》,主要译著有《黑格尔》、《20世纪思想史》、《先锋派散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