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怪人”朱梧槚

发布时间:2006-10-29浏览次数:1149作者:严宝根来源:中国教育报供图:责任编辑:审核:

字体:

  1978年3月初,华中工学院陆传务教授,收到一篇题为《潜尾数论与非标准分析》的数学论文,署名潘凤云。

  陆教授一口气读完长达数万字的论文和学术通信,啧啧赞叹之余,首先萌生了“抢人”的念头。于是,商调函旋即发出,第二封、第三封,紧追不舍……

  然而,迟迟的复信,使陆教授大吃一惊:原来,论文的真实作者竟是一个右派、刑期未满的“叛国罪犯”——朱梧槚。

  陆教授不由得倒抽了一口凉气,心想,一名企图叛国的罪犯,竟写出如此高质量的数学论文,这是怎么回事呢?

  朱梧槚是个怪人,他的思维,他的行事,往往与常人迥异。即令被开除、关押、劳改20余年,也改变不了他视数学如命的“怪癖”。

  1957年,他这个20出头,留校(吉林大学)任教的高材生,由于“鸣放”,结果,转瞬成了一名“大右派”。

  按常人,“认罪服罪”,满可以从轻发落,混上个“饭碗”。然而,他竟用对待数学的态度对待政治问题:“答案只有一个。要加强给我罪名,没门!”最后,遭“开除回家”。

  回到江苏宜兴老家,朱梧槚原拟闭门潜心钻研数学,可是,祸不单行。父亲亦因“叛徒嫌疑”,遭到关押。一家6口,每人平均生活费陡降到10元以下。朱梧槚只得去一家中学边代课,边钻研。

  “文革”一到,朱梧槚的境遇更是雪上加霜,被升格为“叛国犯”,判处10年徒刑。

  连续批斗、关押、折磨,朱梧槚体重降到40公斤以下,面对厄运,朱梧槚从容、坚定,生死荣辱置之度外,唯数学研究至死不丢。

  在劳改农场,朱梧槚反倒获得了钻研条件。就着那彻夜不眠的监视灯,伴着鼾声、呓语,他读、写不停,常常通宵达旦。他的“怪劲”深深打动了场领导。3年之后,长达9万余字的数学论文《潜尾数论导引》和《论一维空间的超穷分割》终于写成。

  然而,当时有谁敢为右派送出书稿?又有谁敢录用“叛国犯”的作品?朱梧槚顿生“怪念”——借用弟媳名义投递,所以出现了前文“冒名顶替”的情节。

  论文在数学界引起震动。1978年底,朱梧槚获得彻底平反。年初,他被南京大学聘为讲师,并连续晋升为副教授、教授。先后出版专著5部,译著1部,在国内外发表论文90余篇。他和肖奚安创建发展的中介逻辑系统和中介公理集合论系统,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引起国际数学界的轰动。

  1989年初,朱梧槚调南京航空院任教,连续被航空航天部授予有突出贡献的专家和劳动模范。

                                

注:朱梧槚现为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