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超人”,许多人都会想到美国科学幻想电影《超人》中那位智慧超群、力大无比、无往而不胜的主人公。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研究开发的“超人”CAD/CAM集成系统也被赞誉为胜人一筹,超人一等。前不久,在由国家科委组织的全国第二次自主版权CAD支撑软件的评测中,南航的“超人”集成系统获一等奖、二等奖各一项,成为1992年全国首次评测6个一等奖中本次唯一蝉联一等奖的软件。 在这项成果中,凝聚着课题组负责人之一、“江苏省跨世纪优秀青年科技人才”廖文和副教授的一份心血。 1987年9月,已在南昌飞机制造公司工作了两年的廖文和,考取了母校的硕士研究生,开始了在CAD/CAM领域的求索。 CAD/CAM是“计算机辅助设计、辅助制造”的英文缩写。这是本世纪50年代在工业发达国家出现的一门新技术,它应用迅速发展的计算机技术,来解决产品的设计和制造。比如,要加工某个机器零件,由设计人员根据总体要求,设计零件,画成加工工艺图,工人根据图纸进行车、刨、磨、钻等加工,做成成品。这个过程时间长、加工精度低。而应用CAD/CAM技术,就方便多了:设计人员在计算机上根据要求输入一些数据,计算机会自动设计出零件,还可模拟在整部机器中的运行状态,并可随意修改。这就是CAD过程。设计完成后,计算机还可自动编制数控程序驱动数控机床,机床会自动完成各种加工,生产出成品零件,这就是CAM过程。可以想象;用每秒可运算数十万、数百万乃至数亿次的计算机来替代人的大脑,效率不知要提高多少倍! 由于我国在这一领域起步晚,一时间,国外的CAD/CAM软件蜂涌而入,迅速占领了中国市场。泱泱大国,竟没有自己的实用CAD/CAM软件。“一定要研制开发出具有自主版权的CAD/CAM系统!”在导师周儒荣教授的带领下,廖文和和他的同事们踏上一条布满荆棘的科研之路。 初创阶段的困难,比预料的要多得多。一是缺少资金。在国外,开发同类型的软件投资都在千万美元以上。而他们仅有申请到的为数不多的科研费,这些经费被全部用来购买计算机及一些必需的软件。前年,他们曾一次就花了2.8万美元购买了一台当时国际上最先进的工作站。为买这台计算机,课题组放弃了按规定可以提取的折合人民币十余万元的各种报酬。在这以后的两年间,他们没发过一分钱的奖金。困难之二是技术难题。国外厂商对CAD软件的核心技术高度保密,没有现成的资料可供参考。对此,廖文和与同事们只能付出成倍的心血和汗水进行艰苦的探索。从此,伴随他们的,常常是实验室里那彻夜不灭的灯光和“的的嗒嗒”的击键声。除了上课、吃饭、每天最低限度的几小时睡眠,其他时间大部分泡在实验室里。过度的劳累,曾使廖文和多次胃出血。1990年的那次,出血量达3个“+”,他被迫在医院住了44天。去年,他再次出现了如此病情,但他只在家休息了一个星期就上班了。他太忙了,就说眼下吧,作为CAD/CAM工程中心的科研骨干,他参与主持并承担了数项重点科研任务;作为研究生导师,他独立指导了5名硕士研究生,协助指导了多名博士、硕士研究生;作为副教授,他为研究生、本科生各开了一门课,而且从周一到周六天天晚上要上课;作为党支部书记和工程中心副主任,他还要承担大量的行政工作…… 刚过而立之年的廖文和,已用辛勤的汗水换来了丰收的果实。以他为主要完成者承担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航空科研基金项目及航空工业总公司“八五”预先研究项目等多项科研任务,并先后获国防科工委的光华基金奖,机电工业部、航空航天部、江苏省的多项科技进步奖,他本人被评为江苏省优秀青年骨干教师、江苏省跨世纪科技基金资助的对象。 “我只是做了一小部分工作,成绩归功于‘超人’课题组。”采访中廖文和一再强调。其实,他何尝不“超人”呢? 注:廖文和现为机电学院副院长、博士生导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