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这里正在进行一场博士论文答辩,讲台上的年轻人,就是我国第一位自学成才的残疾人博士后吴耀军。 吴耀军出生于丹阳农村一个农民家庭,7个月时一场疾病夺走了他健康的腿。由于家里兄弟姐妹多,父亲长期在沪工作,母亲整日操劳,没有时间照顾他。不可抗拒的不幸和寂寞伴着他的童年,也把自强不息的精神深深地烙在他的心灵深处。 在上学的路上,别的孩子一路欢畅跳跃的跑着,拄着拐杖地吴耀军只能一步一步的缓慢的向前挪动。 花开花落,年复一年,乡村小路的沟沟坎坎,并没有挡住他艰难的求学脚步。 吴耀军把所有的闲暇时间都用到了学习上。受条件限制,他主要自学数学和外语。到初中毕业时,他已学完了高中全部课程以及大学数学专业的部分课程,还自学了英语、俄语、德语。 然而,自学成才之路并不一帆风顺。初中毕业后,他曾以优异的成绩顺利通过了中专招生考试,但未被录取。 接着,他又以优异的成绩通过了全国高校统考,可是再次被拒之门外。 唯一的原因:他的腿疾。 两次沉重的打击并没有击垮他,相反却引发了他发愤学习的激情。 为了生存,他先在家乡一所中学担任代课教师。4年后,他又应聘去一家乡办化工厂担任副厂长,前后三年,他一直坚持参加全国计算机专业的自学考试,仅差一个实践性环节就能拿到大专文凭。 1988年夏的一天,出差到镇江的吴耀军偶然得知,1989年硕士研究生报名工作即将开始,国家允许同等学历报考研究生。吴耀军喜出望外,急忙赶到江苏理工大学办理了报名手续。 距考试仅有两个多月时间了,吴耀军既要复习迎考,又不能丢厂里的事情,而且手里没有任何参考资料。直到来到考点地前一天,吴耀军才在同屋同伴处见到一些复习资料。这一发现,使他在3天的考试期间,总共睡不到10个小时的觉!为了不影响同伴的复习和休息,他得等到同伴晚上入睡,才能借来参考资料,拖上一把椅子,就着招待所厕所昏暗的灯光,直看到黎明。 功夫不负有心人,1989年,吴耀军终于成为宁夏大学数学习硕士研究生。三年以后,他以优异的成绩毕业,被分配到华东船舶学院高等数学教研室从事教学工作。就这样,一个只有初中文化水平的残疾青年,靠自学走上了大学的讲坛。 吴耀军走上讲坛可要比别人花更多的力气。因为腿疾,他一只手拄拐杖,一只手拿粉笔,没办法拿讲稿,只好在课前多花时间把讲稿背下来。他以顽强的毅力和严谨的态度,博得了大学生的钦佩。 1993年,吴耀军对智能结构与控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想报考这个专业的博士生。在离考试仅有两个月的时间里,吴耀军既要完成100多人的高等数学全部教学任务,又要自学以前没有学过的博士入学课程。整个夏天,南方闷热的天气令人喘不过气来,可是为了防止蚊虫干扰,吴耀军只得穿着长裤、长衫彻夜苦读。 有志者,事竟成。1994年新年的钟声还未敲响,吴耀军收到了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博士录取通知书,从数学专业一下子跨到“测试计量技术与仪器”这个工科专业,这意味着他必须花3年时间,掌握这个专业从本科到博研10年的学习知识。 在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两年多时间,他先后涉猎了控制理论、智能结构、计算机仿真、复合材料力学、损伤力学、现代非线性科学以及智能复合材料的结构和检测等学科领域,先后自学了30多门课程,撰写出12篇具有较高水平的学术论文,还参加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采用神经网络的强度自适应复合材料结构研究”、航空科学基金项目“智能复合材料飞机外形构件的研究”,提前半年完成了长达20多 过去的都已过去。全班40多名博士生,吴耀军是唯一一个提前半年走到答辩台上的,但是在他的脸上竟找不到一丝的沾沾自喜,因为对吴耀军来讲,一切都变成了零。 一个新的目标又在向他招手,经过激烈的竞争,吴耀军如愿以偿。他将在今年11月份,到上海交通大学振动冲击噪声国家重点实验室做博士后研究人员。 拄着拐杖的吴耀军,又瞄准了世界科技前沿领域,开始了艰难的跋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