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届现代大学概论课程与通识课程教学研讨会在我校举行

发布时间:2021-04-20浏览次数:1324作者:吕宏强来源:航空学院供图:宋汀、欧阳文轩、黄健健、王婷婷、王子航责任编辑:彭丽审核:冯绍红

字体:

2021年4月17日,第四届现代大学概论课程与通识课程教学研讨会在南京顺利召开,本次会议由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航空学院课程思政研究中心承办,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陆士嘉实验室协办。



会议开幕式由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航空学院吕宏强老师主持,航空学院党委书记冯绍红致辞。会议发起人、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航空学院刘沛清老师对会议的历史做了简要回顾。下届承办单位代表上海大学杨小权老师对下一届的办会计划做了简介。

冯绍红做了题为《传承红色基因,培育时代新人》的报告,报告中引用了习近平总书记对高等教育的重要指示,并从物质力学的角度剖析了领导科学的相关要素价值观,从领导价值观角度解释了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先进性,最后汇报了航空学院“大思政”育人体系建设。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刘沛清老师以《现代大学通识教育的意义与作用》为题阐述了大学教育的初心,强调了实用主义是现代大学的催化剂和大学教育的引领作用,重点分析了理工科方面的能力培养、现代人才的素质培养以及大学教育与工程的结合。西北工业大学郑锡涛老师介绍了《牛津大学EMI教学方法在国内的教学实践》,从EMI授课的基本要求、理念和方法出发,强调了课堂设计和课堂管理,并以反馈评价中的18个金句为例分析了不同表达方式带来的不同效果。我校赵颖老师在《浅谈高等数学教学之三思》报告中从钱学森之问、李约瑟之问等出发,展开了思学、思教、反思三个方面的讨论,并重点举例强调了教会学生提问题的重要性。



北京理工大学的赵颖涛老师介绍了《力学专业概论类课程的实践和课程思政设计》,赵老师从教育的本质出发,对教育教学改革进行了深刻的剖析和分类,并阐述了北京理工大学课程改革的一些做法、力学概论课程设计和概论课的思政元素设计。上海大学卢东强老师在《海洋科学通识课的初步构思与实践》中首先列举了专业教育和通识教育的各种名人观点,进而讨论了通识课的要求和目的。并举例说明了通识课的人文色彩和思政元素的强化。来自中国空气动力学研究与发展中心的谢昱飞老师在《空气动力学实验实践课程思政内容建设尝试》报告中介绍了该单位力学、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领域的研究生培养核心课程,联合高等院校开展合作教学等设想。我校张轶瑶老师在《人工智能时代大学生的生命伦理教育问题》,深刻剖析了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技术进步对于生命伦理教育带来的时代性的挑战。


华南农业大学的陈洁老师以《学史力行,上好知史爱党的“思政课”》为题强调了党史讲课中需要做到“明道信道、潜心问道”,“讲究艺术、须守规矩”,“既专又杂、立德树人”三个方面。我校王宗英老师在《通识教育中的“无用之用”与实用价值—以美术鉴赏类课程为例》报告中首先介绍了美术鉴赏类课程中遇到的问题,重点分析了在美术鉴赏中文化元素的挖掘和价值观方面的引导。复旦大学谢锡麟老师的报告题目为《知识方法化、做法思想化、学习通识化在相关数理课程教学研究与实践中的认识与体会》,谢老师深入分析了莫斯科大学力学与数学的课程体系与原始创新的关系,深度剖析了数理教学中方法化、思想化、通识化方面的体系建设。我校李倩岚老师在《人文意义的建构与生成—问题导向式通识课程教学设计实践》报告中以一段极具艺术感的视频开场引出了课堂吸引力的问题,分享了自身通识课教学理念的形成和发展,阐述了教学思维的迭代与创新,并强调了课程与学校特色的结合,最后总结了教学模式与人文价值。

天津大学的马兴宇老师在《天津大学通识课“诗情画意谈力学”在线课程的建设》报告中汇报了诗词中的力学、从专业到科普等方面的课程内容拓展,详细介绍了在线课程建设和在学生中的影响。吕宏强老师介绍了《人文素养和通识类教育的几点基层视角感悟》,重点阐述了《现代大学概论》课程的价值观引导元素和新生导论课、专业课的思政与情怀元素的设计,汇报了相关教学过程中的课程思政教学效果。

本次教学研讨会延续了该系列会议在规模方面小而精的特征,但邀请的专家覆盖了理工科、人文学科和艺术领域,与会专家纷纷表示本次研讨会的跨学科特征显著拓展了教学视野,对多角度全方位提升教学水平大有裨益。前来旁听的我校老师也纷纷表示收获良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