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音壁 | 吕宏强:且听风吟 学习大会精神,御风而行 履行大学职能

发布时间:2020-09-15浏览次数:2125作者:吕宏强来源:航空学院供图:责任编辑:审核:王晖

字体:

编者按:9月4日,我校召开2020年下半年干部教师大会。大会回顾总结了学校2020年上半年工作,安排部署了下半年重点工作,分析了学校未来发展形势,提出了学校近期及下一阶段的发展思路和主要任务。为进一步推动会议精神落地落实,及时反映全校教师学习贯彻大会精神的思考与行动,我们特开设“回音壁”专栏,刊发干部教师代表学习会议精神的心得体会等。本期特刊发航空学院空气动力学系吕宏强教授的心得体会。


我校刚刚过去的2020年下半年干部教师大会,根据国内外发展形势和党中央决策部署,对新形势下的学校发展定向领航。学校高度重视立德树人成效,提出高标准的学科布局,强调学科交叉融合,坚持文化引领,对基层老师明确奋斗方向、坚定发展信心、凝聚奋斗力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作为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一名基层教师,特别是作为《现代大学概论》课程的授课老师,深刻体会到郑永安书记和单忠德校长在报告中紧紧围绕现代大学的四个职能,为我校未来的发展指明了方向。我将基于现代大学的四个职能,认真贯彻大会精神、履行岗位职责,为学校的双一流建设贡献力量。

一、造就人才:内化思政引领立德树人

造就人才是现代大学的首要职能,育人先育德,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课程思政是立德树人、造就人才的重要渠道。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总书记的指示对思政教育、立德树人提出了新的要求,明确了课程思政在立德树人中的重要地位,对新时代中国高校提出了新的重要任务。

单忠德校长在干部教师大会上肯定了我校思政工作质量的不断提升,并展望了筹建“课程思政教学研究中心”等一系列继续深化课程思政的未来举措,体现了学校对中央精神的积极响应和对课程思政工作的高度重视。2019年上半年我校航空学院成立了课程思政研究中心、2020年1月我校举办了首届课程思政教学竞赛、2020年10月我校将举办首届全国航空航天类课程思政教育和改革论坛……,一系列的举措都紧扣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虽然课程思政的要求是近几年明确提出和强调的,实际上长期以来我校很多基层一线教师都在有意识和无意识中践行着课程思政的部分要求。陈建平老师三十年的“课堂行礼”是对课堂无声的告白,传递着对知识最深情的敬畏;一声“春哥”便是班主任龚柏春老师最温暖的奖章;吴红兰老师踏月而归的背影就是学生眼中闪光的标杆……。在我校首届课程思政教学竞赛决赛中南京大学吕林海教授做决赛点评时指出:“老师们在讲台上表现出的对学科的热爱本身就是对学生的思政教育!”我校一线教师们课内外以身作则的举手投足在潜移默化中为学生镌刻出了青春该有的样子。

历史总是留下最沉重脚印,学生总是记住最深刻声音。作为基层老师,在未来的教学一线,我要继续在形式上提升亲和力、在内容上加强针对性,在效果上追求深刻度。全面提升课程思政的内化效果,不辱立德树人的教育使命。我将继续以《现代大学概论》课程为主要平台,向学生讲述大学的历史、精神、职能,潜移默化的铸就以南航为底色的壮志凌云。

二、知识创新:学科交叉驱动特色创新

知识创新是现代大学的重要职能,大学应该担当起目前我国“颠覆性创新”的紧迫责任。学科交叉是有可能催生出颠覆性创新的重要渠道。

郑永安书记在报告中强调:“不断赋予“三航”特色新的内涵;大力推进交叉融合,加快布局、培育和发展一批新兴学科、交叉学科。”学校高度重视学科交叉工作,在校内布局了数项学科交叉推进项目,郑书记多次亲临人工智能党支部活动参与研讨学科交叉。2020年7月,我校人工智能学院成立两周年之际,我校人工智能发展研讨会隆重举行,五个学术报告中有四个来自航空航天特色学院,较为集中的局部追溯和小结了我校过去在人工智能和航空航天类专业学科交叉方面的工作和成绩,得到了与会的咨询委员会专家的高度评价。

学科交叉是赋予我校“三航”特色新内涵的重要渠道,也是解决部分“卡脖子”问题的有效手段。目前学科交叉几乎已成为国内所有高校的学科建设关键词。我校基层有部分良好的基础和超前的动作,例如航空学院、自动化学院、电子信息工程学院、机电学院都跟人工智能学科有很好的学科交叉基础。但要大面积激发老师和同学的学科交叉欲望、形成持久的学科交叉文化还需要“选好种子、培好土壤、养好苗子”才能“种出好食材”。这其中“培好土壤”有可能是最关键的,学科交叉的工作的出现往往具有不可预知性,这就意味着提前“选好的种子”不一定全部都能达到预期;学科交叉工作的新颖性往往又会导致其风险性,这就意味着“苗子”不一定都能“养好”;因此从激励政策、评价体系方面“培好土壤”是长远推动学科交叉的关键和基础,这就需要以“超常规的思路”,用“超常规的手段”,做出“超常规的工作”。

我们团队(空气动力学与人工智能学科交叉团队)也因超过十年的学科交叉工作被评为学校研究生五好导学团队。这是学校鼓励学科交叉的显著信号,这次大会更加提升了我们继续践行学科交叉的勇气和信心,相信打破更多的学科壁垒后,一定会有更美的风景。

三、服务社会:甘坐板凳攻关核心技术

大学不能脱节于社会,服务社会的职能是连接大学与社会的重要纽带。我国当下对关键核心技术的期待就是当下社会对大学提出的时代任务之一。

郑永安书记强调:“做有意义的科研是非常重要的”、“作为一所理工科高校,我们应切实承担起‘为党育英才、为国铸重器’的使命担当,主动发挥自身创新和人才优势,潜心基础研究,聚力攻关关键核心技术。同时,要积极推动科技成果转化,积极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为实现‘两个循环’贡献力量。”

在当前的国际形势下,我国对“卡脖子”关键核心技术的需求非常急切。简单梳理一下当下几个典型的“卡脖子”关键核心技术领域(芯片、工业软件、核心算法、航空发动机等)就会发现这些核心技术基本都属于“十年磨一剑”性质的工作。这就要求我们科技工作者“要沉住气稳住神,放眼于长远”。

幸运的是,鲜明的航空航天军工特色推动着我校在不少领域长期以来一直坚持践行自主可控的核心技术研发。例如在流场数值仿真领域,航空学院空气动力学系的绝大部分计算流体力学方向的老师一直长期从事自主知识产权的流场仿真算法研究,我们团队十多年来也一直坚持从事完全自主可控的下一代高精度流场、声场、电磁场数值仿真算法和软件研究,并已应用于部分实际型号。郑书记报告中关于“做有用的科研”、“聚力攻关关键核心技术”的导向更加坚定了课题组继续进行自主可控数值仿真研究的信心,课题组将基于已有基础进一步加快步伐,争取早日将我们自主可控的高精度多场数值仿真技术及软件应用于更多的型号研制领域及科学研究领域,摆脱该领域被“卡脖子”的现状和风险。

四、文化的传承和创新:文化建设助推内涵发展

文化的传承和创新也是现代大学的职能之一,文化建设事关一所大学的气质和精神面貌。近年来,学校高度重视文化建设,各机关部门、学院积极行动、联动,有效升级了校园的文化元素。校园路灯下的优秀师生宣传照无声讲述着南航主人翁自己的故事;将军路校区天桥下的涂鸦是艺术学院师生描绘的航空航天梦想;长空学院一杯咖啡的故事似乎永远也讲不完;半没于格桑花中的直升机分明宣告着南航学子的梦想永远在蓝天之上!行政楼前的古井装不完过去,紧挨校门的校训石总是学生奔向未来前的最后一瞥……

在宏观方面,郑永安书记指出:“我校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文化、‘航空报国’文化、‘志在超越’文化等已深入人心。”近年来,宣传部、研究生院、团委、各学院均对基层教师的闪光点进行了持续挖掘,形成了“老师,您早”、“研究生五好导学团队”等一系列文化软平台,让我校部分埋藏于基层的文化元素得到了释放。学校自编自导的话剧《直升机泰斗王适存》在学校和部分型号单位引起强烈反响。“教师节庆祝大会”、“研究生开学典礼”等文化活动鲜明体现了学校对教师的尊重、对学生的关怀。文化的挖掘、传承和创新,是助推我校内涵式发展的隐形动力,也是塑造校园形象、熏陶学生灵魂的关键手段。作为基层老师,我将继续以身作则,保持严谨、勤奋的工作态度,展示给学生一个积极向上的教师形象,努力传递志在超越、航空报国的学校文化。

在我国教育、科研正处于时代性的深化改革阶段,现代大学的四个职能急需符合时代特征的深化和升华。此次干部教师大会为我们传递了种种新的气息,为我校过去一段时间的工作做了全方位的总结和剖析,为未来的发展明确了方向和途径。作为基层教师,我将携学生一起且听风吟、贯彻大会精神、明确未来方向;御风而行、引领时代潮头、抢滩科技前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