嫦娥四号总师、校友孙泽洲在央视《开学第一课》讲述月球迎来五星红旗

发布时间:2019-09-01浏览次数:4090作者:新闻中心来源:宣传部供图:新闻中心责任编辑:赵燕喃审核:王晖

字体:

91日晚,我校88级校友、“嫦娥四号”探测器的总设计师孙泽洲登上央视CCTV-1综合频道播出的《开学第一课》栏目,现场讲述为了让五星红旗在月球背面“闪耀”,“嫦娥人”进行了上百次试验的动人故事。



让五星红旗在月球背面“闪耀”

2019年,我国“嫦娥四号”探测器成功着陆月球背面。在1月11日,“嫦娥”和“玉兔”在月球背面完成互拍。照片一出,在世界上引起了很大反响。它俩胸前的五星红旗,也是迄今唯一在月球背面“闪耀”的国旗。



是什么样的特殊材质,能让五星红旗在月球背面闪闪发光?我们为何要去月球的背面?整个工程的难度到底有多大?“玉兔”还能回家吗?围绕着这些问题,孙泽洲一一为同学们答疑解惑。



身处月球的“嫦娥”和“玉兔”,完全暴露在强紫外线和严酷环境之中。为了让它们身上的国旗不褪色,“嫦娥人”经过上百次的试验,终于找到了制作国旗的材料和工艺,还进行了上百次的调色和比对,完美展示了“中国红”和“中国黄”。而这,只是整个庞大研制工作的一个缩影。别看“嫦娥”和“玉兔”个头不大,但它们身上有300多套设备,几万个元器件,每个产品都必须做到万无一失。即便难度巨大,“嫦娥人”还是一往无前,并且成功了。


“南航的学习生活是我至关重要的4年”


孙泽洲1992年从我校毕业,此后进入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五院,20年间,先后参与多个型号卫星的研制任务;2004年任嫦娥一号卫星副总设计师;2008年任嫦娥三号探测器总设计师;现任嫦娥四号探测器总设计师、火星探测器总设计师。



孙泽州曾经多次回到母校,和师生畅聊学生时代的美好时光,“这是我至关重要的4年。老师们不仅给我们传授知识,也教我们怎么做人。在南航读书时,我担任电子系团总支副书记,这段学生干部经历让我在以后的工作上受益匪浅。”对南航培养的感激之情,孙泽洲溢于言表。他还为南航学子题词:嫦娥卫星开辟了我国深空探测的绚丽篇章,未来的深空之路将充满机遇与挑战,同时也热切地期盼着更多立志高远、功底扎实的青年才俊,在此将青春挥洒。愿更多的南航学子在祖国的高科技之巅建功立业。


今年4月,孙泽洲还和嫦娥四号研制团队一道,为我校师生揭秘嫦娥四号探测任务背后的人类首次月球背面之旅。孙泽洲表示,整个嫦娥四号的工程目标有两点,一是要实现人类首次月球背面软着陆和巡视勘察。第二点,实现地面与月背探测器的中继通讯。



“希望传递科学知识和科学精神”


面对如今的成就,孙泽洲最感谢的还是中科院院士,我校航天学院院长叶培建。时间回溯到14年前,2004年,嫦娥一号卫星初样研制,“嫦娥工程”进入实施阶段。嫦娥一号卫星系统总指挥兼总设计师叶培建和副总设计师孙泽洲率领团队,只用了3年就完成了中国探月工程首发星的研制。嫦娥一号发射成功后,叶培建本来可以继续干嫦娥三号任务。但是,他把年轻人送到舞台中央。2008年,年仅38岁的孙泽洲被选为嫦娥三号探测器系统总设计师。对于孙泽洲来说,叶培建就是他的领路人,他曾比喻道,“我在做副总设计师的时候,常常有这样的想法,就是跟着叶培建总师‘背靠大树’。”


孙泽洲作为嫦娥三号任务参研参试人员代表,受到习近平总书记会见


此番携团队登上央视《开学第一课》的舞台,孙泽洲难掩喜悦,他在接受采访时表示,“能够被邀请参加《开学第一课》感到很荣幸。嫦娥四号能够得到大家的关注,我们感到非常的开心和自豪。希望能向学生们传递一些科学知识和科学精神。”


延伸阅读:“嫦娥四号”用的超声电机也来自南航


“嫦娥四号”的背后不仅有南航人的身影,更有南航科研成果的助力。在“嫦娥四号”探测器上面,有一个用于光谱仪驱动与控制的超声电机TRUM-30A,这个比鸡蛋还小的超声电机就出自南航赵淳生院士团队。



超声电机与传统电机相比具有响应快、精度高、噪声小、无电磁干扰等优点,作为一种新型的微电机,在精密仪器仪表、航空航天、智能机器人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对探月工程来说,减少运载器上的重量尤为重要,南航此次研制的这台超声电机重量仅46克,是同等传统电机重量的1/10,直径仅约30毫米。


“普通电机的转速,每分钟要转上千转,但光谱仪启动和关闭的速度是很慢的,如果要给电机降速,就需要加装减速部件,这将给航天器加重负担。而升空的重量控制得很严,也要尽量节约能源。”赵淳生说,他们自主研发的这款超声电机,每分钟的转速只有40转,这样缓慢的转速,只需要一级行星减速器,驱动简单,对电流的响应也很快,响应时间只有1-30毫秒,关断响应时间只有1-0.1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