荣誉丨我校获9项江苏省科学技术奖

发布时间:2019-05-11浏览次数:1929作者:蔡祺祥来源:科学技术研究院供图:蔡祺祥责任编辑:王伟审核:孙永荣

字体:

5月10日上午,江苏省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南京举行,隆重表彰为国家和江苏省科技事业与现代化建设做出突出贡献的科技工作者。江苏省委书记娄勤俭、省长吴政隆等领导同志为获奖者代表颁奖。我校在2018年江苏省科学技术奖评奖中再创佳绩,获得江苏省科学技术奖9项,其中一等奖3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4项。

一院王同光教授团队的“大型风力机设计关键技术研究及应用”、五院廖文和教授团队的“复杂大部件机器人智能装配关键技术与应用”以及六院顾冬冬教授团队的“高性能金属基复合材料构件激光增材制造的跨尺度形性调控机制”获江苏省科学技术一等奖。


本次奖励大会共授予2018年度江苏省科学技术奖共276项,其中一等奖45项,二等奖79项,三等奖152项;授予7家企业江苏省企业技术创新奖;授予5名外籍专家江苏省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


 

大型风力机设计关键技术研究及应用:

大规模风能利用是实现我国可持续发展能源战略和环境保护必不可少的途径和重要手段,但我国大型风力机设计技术长期被国外垄断,缺乏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大型风力机关键设计技术,严重制约了我国从风电大国走向风电强国。航空学院王同光教授团队在国家973计划、国家863计划和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等20个项目的支撑下,围绕大型风力机设计所需解决的空气动力学、结构动力学等关键力学问题和多目标优化设计等开展了多学科综合研究和技术集成,开发了风力机空气动力学计算方法和精确模型、整机动力学高精度耦合分析和多学科一体化设计平台,形成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风力机设计和评估软件,是国际上唯一针对风力机仿真、设计、校核的全流程分析平台,不仅打破了关键技术长期依赖国外进口的局面,产品亦成功打入欧美市场。成果已在金风科技、中复连众等风电领军企业应用,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及生态效益显著。

复杂大部件机器人智能装配关键技术与应用:

新一代航空航天器高隐身、超高机动、长寿命等跨代性能,使得航空航天器大部件结构复杂、开敞性差、材料体系多、加工工艺难,对装配精度与质量提出了更高的新要求,以工业机器人为核心的智能装配技术与装备是解决该难题的有效新途径。机电学院廖文和教授团队突破了机器人精度补偿、在线感知与自适应工艺、双机器人协同控制等一系列关键技术难题,构建了机器人精度补偿理论体系,自主研发了机器人智能装配系列装备,解决了航空航天制造业对高精装配技术与装备的迫切需求。项目成果完善了我国复杂大部件智能装配技术体系,拓宽了工业机器人应用领域,成功研制了系列装备并已在多个国家重点型号研制和批产中应用,经济与社会效益显著。项目已获授权发明专利20项,软件著作权6项,发表SCI论文60余篇。



高性能金属基复合材料构件激光增材制造的跨尺度形性调控机制:

顾冬冬教授团队提出了激光增材制造金属基复合材料构件微观组织与界面调控方法及强韧化机制;构筑了介观尺度下复合粉末激光熔凝及致密化的局部能场调控原理;形成了基于激光线/体能量密度的复杂构件增材制造工艺及性能立体控制关键技术与原理;发展了激光增材制造高性能金属基复合材料构件的材料-结构-性能跨尺度一体化调控科学理论。该获奖项目由德国Springer出版英文专著1部,发表SCI论文64篇(ESI高被引4篇)。论著被SCI他引1781次,单篇最高SCI他引115次。他引包括Prog Mater Sci、Nano Today、Nature Comm等著名期刊论文;他引作者包括国内外30余位院士、ASME、CIRP会士;本成果一系列理论和机制被多个国际知名实验室证实或借鉴。授权国家发明专利6项。该获奖项目成果在中航工业成飞、航天八院等单位型号产品上获得应用验证,推动了高性能金属构件激光增材制造形性调控理论的发展及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