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信息工程学院举行“随机信号应用”随堂辩论赛

发布时间:2018-11-08浏览次数:1764作者:陈未央来源:电子信息工程学院供图:电子信息工程学院责任编辑:李林泷审核:黄彬

字体:

 11月2日下午,电子信息工程学院“随机信号估计、识别的分析及应用”课程组负责人孔莹莹老师主办的随堂辩论赛如期举行。辩论赛就“人生是否是一场马尔可夫过程”这一主题展开,学院院长周建江、副书记黄彬、副院长张弓,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政治系主任娄和标,以及课题组的汪飞、李海林、夏伟杰等老师担任专家评委。这场辩论赛将信号与信息处理学科的学术领域和价值观探索的人文思政领域有机结合,不仅丰富了理工科学生的思辨和表达能力,更是一种课堂教学模式的新探索,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角。



谈及举办比赛的初衷,孔莹莹老师指出:“《随机信号分析及应用》虽然是一门选修课,但对后面的专业课学习有重要的影响,仅靠半学期的课堂时间,是没有办法让学生深入领会知识精髓的。在课程结束后增加这样一个辩论赛,就是为了让同学们利用课余时间自主学习、加强学习深度,只有对知识点理解透了才能在辩论赛中游刃有余。”因此,辩论赛从前期的统筹规划、组队分工到中期的资料搜集、技巧学习、观点探讨、攻防布局到终极对战的精彩呈现,历时整整一个月。每一步不仅是时间的堆积,也是智慧的积累,更是师生团结一心的凝心聚力和团队协作精神的最佳诠释。在孔莹莹老师的统筹下,45名学生分工协作:首先自愿组成正反方两支队伍,每队7名成员,通过队内多轮PK以及综合考量确定4位辩手和3位智囊团成员。8位辩手积极备战,孔莹莹老师更是邀请两名职业辩手为他们传授专业的辩论技巧,智囊团成员紧锣密鼓的投入到准备资料、制作横幅物料、采购投票红蓝牌等小道具的细节工作中来。辩手们专注应战,智囊团从旁协助,孔老师鼎力支持,三方协同有条不紊地推进辩论赛的顺利举行,不知不觉中,同学们也加深了对专业知识的理解,增强了自身的表达能力、组织能力和合作意识。



比赛过程中,双方势均力敌,分庭抗礼。正方以现阶段学生最为感兴趣的人生中的重要环节恋爱、结婚为话题,用精辟的措辞,犀利的语言,展现出逼人的气势,引起满堂彩。反方三辩毫不示弱展开激烈角逐,通过“小我与大我”、“过去与未来”的哲学辨证,多角度地论证己方观点。辩手们你来我往,将辩题的内涵更深入地挖掘,学科的边界自然地渗透连接,充分体现了两方两方同学们对专业知识深刻的理解和人文知识的充分准备。最终正方以微弱的优势获得辩论赛的胜利。

 七位专家评审分别对本次辩论赛做了精彩的点评,娄和标对同学们的辩论技巧进行了指导,并从哲学角度谈到了“时间、过去和未来”等概念,让理工课学生再次受到了人文素养的熏陶。周建江对同学们表现出来的综合素质给予了肯定,他认为人生只有三天,就是“昨天、今天和明天”,只有抓住今天、把握当下,才能创造美好的明天。



 在“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指导思想下,电子信息工程学院全力打造院系领导、专业课老师、学生辅导员多元一体的全员、全过程、全方位“三全育人”体系,不少年轻教师纷纷根据90后学生的特点,从课堂教学模式、课后辅导、师生交流等方面做出改革尝试,效果显著。本次辩论赛,让一门普通的选修课不再普通,同学们纷纷感受到学习也能这么激情。作为任课老师和辩论赛的组织者,孔莹莹老师认为:这其实算不上什么大的改革,也是平时跟同学们交流时受他们启发而进行的一次尝试,通过这样一次辩论赛,一是把学习的自主权交还给学生,老师从传统的知识传播者转变为学习活动的设计者和指导者,课堂仅仅是师生交流探索的平台,大量深入学习提前到了同学们的课余时间中;二是学习方式从个体学习转变为团体的合作学习,学习的范围触及到哲学、时政、社会热点、历史典故、文学艺术的方方面面,让理工科的学生思辨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得以锻炼,对他们以后进入社会有所帮助;三是作为专业课老师,有义务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一节课中能接收到本专业老师、人文学院老师和学院院长、副书记的多重指导,一定让学生们受益匪浅。看到同学们如此认可,作为教师本人也非常享受这样教学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