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校举行纪念马克思主题微课比赛决赛暨“课程思政”探索公开课

发布时间:2018-06-21浏览次数:1946作者:寇晓洁来源:宣传部供图:姬乙轩责任编辑:寇晓洁审核:王晖

字体:

6月20日晚,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纪念马克思主题微课比赛决赛暨“课程思政”探索公开课在将军路校区一号楼四楼报告厅举行。副校长施大宁出席活动并讲话,党委常委、组织部部长李遥,党委常委、宣传部部长王晖,以及教务处、人事处、学工部、研工部、马克思主义学院等相关部处及学院负责人担任评委,相关学院师生代表、新入职教工代表、辅导员等参加活动。



为贯彻落实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马克思诞辰200周年纪念大会上在重要讲话精神,学校党委开展了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主题教育系列活动,纪念马克思主题微课教学比赛是系列活动之一。各学院高度重视,组织动员党支部书记、党员教师和辅导员参加这项活动,最终共有26位老师参加比赛。经过初赛,评选出了9位老师参加决赛。


9位老师按照学院顺序,每人主讲15分钟,授课内容凸显纪念马克思主题,并体现课程思政价值塑造导向。理学院李晋斌老师通过数据分析、案例剖析向师生讲述了“作为科学家的马克思”,航空宇航学院的陆洋老师用飞行器导航原理知识为同学们的人生进行导航,民航/飞行学院的辅导员康冲声情并茂讲述传统文化,让大家深刻的领会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艺术学院的邱爱金老师更是用一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音乐解读”课程引得现场同学老师掌声不断。


最终,根据老师评委和学生评审综合评分,理学院副教授李晋斌荣获特等奖,航空宇航学院副教授陆洋、民航/飞行学院辅导员康冲、艺术学院讲师邱爱金荣获一等奖,自动化学院助理实验师章洁等五位老师荣获二等奖,未进入决赛的17位老师荣获三等奖。


施大宁做总结点评。他结合中西方教育思想,阐述如何通过专业课程体现价值塑造,体现立德树人的基本思想,进而形成专业课程与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程相向而行,形成协同效应,达到共同育人的目的。施大宁从四个方面对我校课程思政工作进行总结:构建以国家精品课程体系和马院老师开设的特色化的课程体系为代表的主课堂;通过网络平台建立起针对问题导向,提升思政工作亲和力的川流不息思政工作法;构建系列化的课程体系,如科学艺术技术相结合的课程,艺术学院开设的民族文化与专业教育相结合的系列课程;构建“群星计划”实践育人体系。  



施大宁指出,南航目前已初步形成了一个全方位、多融通、全员参与的协同育人体系,下一步需要在各种课程教育、专业实践、实践教学体系中,融更多的育人元素,并要求要把立德树人工作放在首位,同时以全校教育思想大讨论为契机,把信息化传播手段和课堂教学统一起来,把新的课程模式跟传统的教学理念结合起来,全面推动学校的课程模式的教学改革。



附获奖名单:


特等奖:理学院 李晋斌:作为科学家的马克思


一等奖:航空宇航学院 陆洋:航空航天概论——飞行器导航原理

            民航/飞行学院 康冲:中国人的文化自信

            艺术学院 邱爱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音乐解读


二等奖:自动化学院 章洁: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在胰岛素发现及应用中的体现

            电子信息工程学院 李萍:浅析《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

            机电学院 张臣:航空宇航制造工程学科发展历程

            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 刘耀彬:马克思犯罪学思想及其当代价值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 阙愚:马克思论“美”


三等奖:航空宇航学院 宗思雨:理想信念的力量

            能源与动力学院 孙志刚:航空发动机梦——《航空发动机结构分析与设计》引言

            能源与动力学院 张鹤千:从马克思主义哲学到信仰选择

            自动化学院 侯新闻: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机电学院 康怡宁:历史终极了吗

            材料科学与技术学院 常树全:小原子·大能量·中国梦

            材料科学与技术学院 杜海泉:走近马克思 弘扬马兰精神

            经济与管理学院 徐菱涓:三大攻坚战之系统性金融风险防控

            经济与管理学院 田苑娜:如果你想入党

            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 陈雷:伦敦桥上的高贵头颅

            艺术学院 陈慧云:青春热血  绘梦延安——延安时期的绘画艺术解读

            外国语学院 鲍德旺:Tribute to the Great Men: Revisiting Mark and Engels' Footprints in Manchester City(致敬伟人:重访马克思与恩格斯在曼城的战斗足迹)

            外国语学院 李迟:马克思主义的红色中国之旅——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中国化

            外国语学院 杨一:马克思主义“中国话”与中国化

            航天学院 管永星:面对选择的选择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 朱琨:最优化理论与应用

            马克思主义学院 陈红桂:何为历史唯物主义的“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