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空论坛 | 黄河峡:依托传统优势,助推成才梦想

发布时间:2018-05-06浏览次数:3881作者:黄河峡来源:能源与动力学院供图:李林泷责任编辑:王伟审核:崔海涛

字体:

编者按:在我校第二届“长空学者”计划国际青年科学家高峰论坛召开之际,党委宣传部联合人事处/高级人才办策划专题报道,邀请校内相关学院的中青年教师代表撰稿,以个人发展经历,展现学校和学院为引进人才发展搭建平台、融入团队等方面的经验做法,以期吸引更多的优秀人才加入南航。


依托传统优势,助推成才梦想

发动机进气道团队 黄河峡


团队简介:发动机进气道团队具有四十多年的发展历史,曾由张世英、郭荣伟教授等著名学者领导。目前,本团队有专任教师8人,学术带头人为谭慧俊教授,曾入选首届国防科技卓越青年基金。本团队持续服务国家重大需求,理论联系实际,专注于进气道的创新设计、一体化设计、复杂流动机理以及高效流动控制技术、精细化流动测试技术等研究,先后承担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3项(含重点项目1项)、国家重大科技工程重点项目2项、国防863项目3项、国防基础科研重点项目1项,以及其他国家级项目、型号研制任务等数十项,为我国二十余型飞机、导弹、无人机和试飞器设计了宽域高效的进气道方案。2010年以来,团队研究成果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省部级一等奖2项等,培养出的研究生获得江苏省优博、优硕、工信部创新奖学金、国家奖学金等各类荣誉。


2007年,怀揣着航空报国的梦想,我顺利地考入南航飞动专业,正式与南航结缘。2010年,当以专业排名第一的成绩取得保研资格而面临抉择时,我毅然决定留在南航继续从事我所热爱的航空发动机事业。方向比努力更为重要,而我则有幸从事了我院的“金字招牌”-进气道方向,遇上了一位优秀的领路人-谭慧俊教授,还赶上了航空发动机事业的春天。天时、地利、人和,让我犹如搭上了一列疾驰的“复兴号”,助推我的学术生涯快速成长。蓦然回首,无悔于当年的决定,这里是我成长的沃土、发展的福地。


我校老一辈学者张世英、彭成一、郭荣伟、张堃元等教授四十余年的不懈努力,为南航进气道方向在行业内奠定了非常高的学术声誉。每每在外参加各种项目会议或学术交流会,进气道研究遇到问题首先想到的必然是我们南航,南航俨然已经成为进气道方向的“华佗”,各种疑难杂症似乎在这里总能找到解决办法。这几年来,我也有幸见证了在谭慧俊教授的带领下,进气道团队的持续发展和壮大。在国家重大需求、重点型号研制任务的驱动下,团队专注于进气道的创新设计、一体化设计、复杂流动机理以及高效流动控制技术、精细化流动测试技术等研究,并取得了一系列傲人的科研成绩,为国家重大任务和型号工程提供了强有力的进气道技术支撑,为二十余型飞机、导弹、无人机和试飞器设计了宽域高效的进气道方案。2010年以来,团队研究成果获得了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省部级一等奖2项等。

与此同时,团队先后承担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3项(含重点项目1项)、国家重大科技工程重点项目2项、国防863计划项目3项、国防基础科研重点项目1项,以及其他国家级项目、型号任务等数十项。在Journal of Fluid Mechanics、Physics of Fluids、AIAA Journal、Journal of Propulsion and Power等国际著名期刊上发表SCI论文40余篇,其中AIAA Journal期刊论文12篇,获授权发明专利30余项。目前,本团队有1人次入选国防科技卓越青年基金、1人次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2人次入选江苏省“333”人才工程、1人次入选江苏省“十大青年科技之星”。团队所培养的研究生获得了江苏省优秀博士论文、江苏省优秀硕士论文、工信部创新一等奖学金、国家奖学金等多项荣誉。


团队传承着老一辈进气道研究者勤勉踏实、力求创新和严谨治学的工作作风,能够成为进气道团队中的一员让我倍感荣耀。衷心感谢我的导师谭慧俊教授,是他将我领进了进气道科学技术殿堂的大门,在进气道团队我有机会接触到学术前沿的研究领域、先进的测试设备并得到全面的锻炼。从研究方案制定、实验准备、实验过程、数据分析到论文撰写、语法修订、评审意见答复等等,其中的每一处细节、每一个单词甚至标点符号都倾注了谭老师大量的心血。谭老师严谨的学术态度、严密的逻辑思维、大胆求新的科研精神、吃苦耐劳的品质、积极乐观的处世态度让我“仰之弥高”。

也正是得益于谭老师的栽培,让我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在进气道领域开始崭露头角,并有幸得到了多位航空、航天研究院所总师的邀请,希望能加入他们的研究团队。但是,我更加渴望能够成为南航的一名教师,成为进气道团队的一名成员,并于2018年如愿以偿。我的迅速成长还得益于团队李博、孙姝、谢旅荣、谢文忠、王卫星、张悦等其他老师的鼎力相助,是他们让我少走了很多弯路,并让我时时感受到大家庭的温暖。我从学生到教师角色的顺利转变还得到了学院崔海涛院长、张天宏副院长等领导的大力支持,学院专门安排了经验丰富的老教师为我修改自然基金的本子,并资助我去学习新型教学方法,为我的科研、教学工作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得益于学校的全力支持,我所在的团队现已建成了先进的进气道实验平台,研究能力和水平已可比肩欧美名校的同类型实验室。未来团队将全力服务国家重大需求,为我国各类发动机进气系统的研制做出不可替代的贡献,并引领行业技术进步。我将围绕团队的主攻方向,继续在进气道创新设计、先进流动控制以及飞/进/发一体化等方面开展研究,并为国家培养相关技术人才。同时,热忱欢迎对高速空气动力学、先进流动控制技术、发动机进气道技术等感兴趣的青年才俊加入到我们的团队,这里将是你们施展才华、成就梦想的最佳舞台!


作者简介:黄河峡,男,1989年生, 2007-2011年于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取得学士学位,2011-2017年于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取得航空宇航推进理论与工程专业博士学位,先后担任0207级中心组组长、BX1102博士班班长和支部书记等,现为能源与动力学院讲师。在校期间,先后荣获2010校园年度人物、江苏省三好学生、校十佳青年之学习典范、国家奖学金、工信部创新奖学金一等奖、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航空强国中国心”教育基金奖学金、“临近空间杯”三等奖等荣誉。主要从事飞行器进气道的气动设计、复杂流动机理研究,所编写的进气道设计程序是目前行业唯一的设计软件,以第一作者身份在流体力学权威杂志Physics of Fluids上发表学术论文2篇,在AIAA Journal等杂志发表学术论文3篇,授权发明专利10项,授权软件著作权2项。